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比较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ETCO2)和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 ous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TCCO2)预测泌尿外科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ressure,PaCO2)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膜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患者50例,于气腹前及气腹后30、60、90 min 分别测定PaCO2、PETCO2、PTCCO2。计算PaCO2-PETCO2和PaCO2-PTCCO2的差值。对PaCO2与PETCO2、PaCO2与PTCCO2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采用Bland-Altman分析评价PaCO2与其他两个指标的一致性。结果:PaCO2-PETCO2和PaCO2-PTCCO2的绝对差值分别为 (13.20±4.43)mmHg和(4.35±2.56)mmHg(P < 0.05)。PaCO2与PETCO2的相关系数为0.79(r 2 =0.62,P < 0.001),与PTCCO2的相关系数为 0.91(r 2 =0.83,P < 0.001)。PaCO2与 PETCO2的 95%一致性界限为 4.53~21.88 mmHg,与 PTCCO2的 95%一致性界限为-3.18~ 10.48 mmHg。结论:PTCCO2监测可提高评估患者腹膜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中PaCO2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晚期癌痛鞘内药物输注系统(intrathecal drug delivery systems,IDDS)植入手术中镇静、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IDDS手术的晚期癌痛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组(Dex组,n=20)和单用芬太尼组(Fen组,n=20)。Dex组在手术开始前10 min内共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0.5 μg/kg,后以0.2~0.5 μg/(kg·h)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至术毕。Fen组泵入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术前5 min均静注芬太尼1 μg/kg。术中依据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间断静注芬太尼。记录入室时(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后15 min(T2)、30 min(T3)、45 min(T4)、60 min(T5)、75 min(T6)、90 min(T7),术毕(T8),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15 min(T9),入PACU 30 min(T10)等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VAS评分以及Ramsay镇静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患者完全恢复时间、患者满意度评分等。结果:与Fen组相比,Dex组MAP在T2、T3时降低,HR在T2~T8时减慢,SpO2在T2~T8时升高,VAS评分在T3~T5、T7~T10均降低,Ramsay镇静评分在T1~T10均升高(P < 0.05)。与Fen组相比,Dex组芬太尼用量减少,患者满意度评分升高(P <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能安全地用于晚期癌痛行IDDS手术的患者,可获得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并能节省芬太尼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规律间断硬膜外给药分娩镇痛对产间发热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00例,年龄20~35岁,单胎头位,随机分为0.1%罗哌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组(H组)和0.08%罗哌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组(L组),每组50例。两组均以每60分钟硬膜外腔注入8 ml上述不同混合药液的方式实施硬膜外镇痛。观察镇痛前、镇痛后1、2、3、4、5 h、分娩即刻和分娩后1 h的鼓膜体温、VAS疼痛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并记录麻醉药物用量、产程及新生儿1、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与镇痛前比较,两组产妇镇痛后4、5 h、分娩即刻和分娩后1 h的鼓膜体温明显升高(P0.05);H组在镇痛后4、5 h的体温明显高于L组(P0.05)。两组产间发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镇痛前比较,镇痛后1、2、3、4、5 h、分娩即刻和分娩后1 h两组产妇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08%罗哌卡因或0.1%罗哌卡因复合0.4μg/ml舒芬太尼规律间断硬膜外给药行分娩镇痛效果满意,而用较低浓度局麻药产妇在分娩镇痛期间体温的上升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用于分娩潜伏期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3月207例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耳穴压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在潜伏期开始(T,)、潜伏期开始30min(T_2)、潜伏期开始60min(T_3)、潜伏期结束(T_4)时的静脉血浆皮质醇水平、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术中和术后24 h出血量、新生儿1min和5 min Apgar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产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静脉血浆皮质酵水平及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耳穴压豆能降低分娩镇痛潜伏期疼痛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经胸壁超声(TTE)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降低剖宫产术产妇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低血压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选择于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择期剖宫产术产妇128例,年龄18~35岁,BMI≤30 kg/m2,ASA Ⅱ级。将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GDFT组(T组),每组64例。C组在胎儿娩出前输注复方乳酸钠20 ml·kg-1·h-1,胎儿娩出后减至5 ml·kg-1·h-1。T组产妇在蛛网膜下腔阻滞后3 min内输注复方乳酸钠3 ml/kg,在TTE指导下使每搏变异度(ΔSV)≤10%,行GDFT前后输注复方乳酸钠5 ml·kg-1·h-1。记录输液量、术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术后24 h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记录麻醉前(t0)、蛛网膜下腔阻滞注药完成后5 min(t1)、胎儿娩出时(t2)和蛛网膜下腔阻滞注药完成后15 min(t3)的HR、SBP、DBP、SV和CO。
结果 与C组比较,T组输液量明显减少、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减少(P<0.05)。与t0时比较,两组t1、t2、t3时SBP均明显降低(P<0.05),C组t1时SV明显减少、t2时SV明显增加、t2、t3时CO明显增加(P<0.05),T组t2时CO明显增加(P<0.05)。两组术后24 h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基于TTE指导的以SV为导向的GDFT可降低择期剖宫产术产妇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低血压的发生率,有利于维持蛛网膜下腔阻滞后CO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氢吗啡酮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时发热、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择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并要求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单胎、足月、头位初产妇425例,年龄20~40岁,BMI 20~30 kg/m2,ASA Ⅰ或Ⅱ级,孕期37~42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三组:罗哌卡因组(R组,n=145)、氢吗啡酮组(H组,n=142)和罗哌卡因+氢吗啡酮组(RH组,n=138)。采用患者硬膜外镇痛(PCEA)行分娩镇痛,R组、H组和RH组镇痛泵药物浓度分别为0.1%罗哌卡因、氢吗啡酮40 μg/ml和0.1%罗哌卡因+氢吗啡酮15 μg/ml。记录镇痛前、镇痛后1、2、3、4、5 h、胎儿娩出即刻及产后1 h的VAS疼痛评分。记录产时发热例数、阴道检查次数、产程时间、破膜到胎儿娩出的时间、镇痛时间、麻醉药用量、PCEA有效按压次数和总按压次数、新生儿体重、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取脐动脉血1 ml行血气分析,记录pH、BE值、Lac浓度。记录恶心、呕吐、头晕、寒战、瘙痒、嗜睡、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与R组比较,H组和RH组镇痛后2、3、4、5 h和胎儿娩出即刻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H组产时发热率、脐动脉血pH值、寒战发生率明显降低,PCEA有效按压次数、PCEA总按压次数明显减少,恶心、呕吐、头晕、瘙痒、嗜睡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RH组破膜到胎儿娩出的时间、镇痛时间明显延长,脐动脉血pH值明显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与H组比较,RH组产时发热率、寒战发生率明显升高,破膜到胎儿娩出的时间明显延长,氢吗啡酮用量明显减少,头晕、嗜睡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氢吗啡酮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率低,镇痛效果良好,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构建产妇产程中经口摄入能量管理循证方案,并评价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设计,将344例阴道试产产妇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7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饮食管理,观察组按照课题组构建的“产妇产程中经口摄入能量管理循证方案”实施饮食管理。比较两组产妇产时供能、进食满意度、分娩结局相关指标,医护人员产程中经口摄入能量知识水平及各项审查指标执行率。结果两组产妇均未发生误吸。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尿酮症发生率和产程中饥饿度、口渴度、疲劳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进食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产妇阴道试产成功率、产程时间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方案实施后,医护人员对产程中经口摄入能量管理知识水平得分和各审查指标执行率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产程中经口摄入能量管理循证方案的应用可提高医护人员相关知识知晓度及依从性,增加产妇产程中能量供应,有利于助产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究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激素及血气状态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97例,按就诊顺序分为气管插管组(n=49)与硬膜外麻醉组(n=48),2组患者分别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及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麻醉开始前(T1)、气腹15 min(T2)及手术结束15 min(T3)Ramsay评分、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静脉血清中肾上腺素(A)、去甲肾上腺素(NA)、皮质醇水平,动脉血SpO2、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HCO3-浓度,以及术中呛咳及躁动情况。结果2组患者T1时刻各指标,T2时刻SpO2、pH值,T3时刻Ramsay评分、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皮质醇水平、pH及HCO3-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刻气管插管组患者Ramsay评分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刻气管插管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A、NA、皮质醇、PaCO2、HCO3-浓度,T3时刻A、NA水平、PaCO2及术中呛咳、躁动程度明显低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较硬膜外麻醉可达到更好的麻醉效果;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气指标;降低外周血中应激激素水平;减少术中呛咳及躁动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