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7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59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枢椎齿状突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颈椎损伤,单纯枢椎齿状突骨折相对少见,约占颈椎骨折总数的8%左右,其中AndersonⅡ型(通过齿状突基底部)的骨折占齿状突骨折的70%[1].此型骨折常出现明显的寰枢椎不稳,易引起神经症状,且愈合率约为本型的1/4左右,因此需要手术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42.
本文总结了巨型方舱医院短时间内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管理和实践经验,从方舱医院护理质量提升、物资保障、感染防控和人文护理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未来巨型方舱医院的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桡骨远端骨折对腕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各型桡骨远端骨折导致的腕关节不稳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腕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1999年1月至2006年9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00例,采用AO分型,标准腕关节正侧位片测量桡月角、舟月角、桡骨远端长度、关节面落差、舟月近远侧间距。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患者和桡骨远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者进行比较,采用改良Gartland和Werley评分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平均随访时间5年2个月,结果发现舟月分离、背屈不稳、掌屈不稳、背侧偏移和掌侧偏移5种腕关节不稳;优良率为78%。桡骨远端长度缩短≥2.5mm与〈2.5mm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不稳发生率比较,Fisher确切概率P〈0.01;桡骨远端关节面的落差≥2mm与〈2mm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不稳发生率比较,Fisher确切概率P〈0.01。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对桡腕关节面、桡骨远端长度、掌倾角的恢复与患者的疗效密切相关,腕关节的稳定性依赖于骨性结构和周围韧带的完整性,腕关节不稳将严重影响腕关节功能。对于严重关节内的骨折应手术治疗解剖复位。  相似文献   
44.
关节镜下行(足母)外翻外侧松解背侧入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ui JC  Wang LM  Wang X  Yin H  Liu LF  Xu Y  Fan SH  Ma X  Gu XJ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2):1553-155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行躅外翻外侧松解背侧入路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解剖研究采用10具新鲜保留踝关节的足部标本。在关节镜监视下,以钩刀松解外侧关节囊和躅内收肌斜头。观察各入路与周围神经血管、肌腱之间的关系,并统计松解范围。临床研究对5例躅外翻患者行关节镜下外侧松解加内侧软组织紧缩手术,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0岁。术前躅外翻角为24^o-38^o,平均30^o,跖间角为9^o-11^o,平均10^o。结果解剖研究近侧切口与躅短伸肌腱非常接近,为0—3mm,平均1.5mm;与躅长伸肌腱相距为1—4mm,平均2.4mm。远侧切口与第一趾背动脉和趾背神经非常接近,为1~3mm,平均1、4mm,极易损伤。6例正常足中,1例松解跖籽骨韧带,1例作部分松解(70%)。在4例足母外翻足中,2例松解跖籽骨韧带,1例作了部分松解(50%)。临床研究5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时X线片示足母外翻角4^o-9^o,平均7^o,跖间角8^o~10^o,平均9^o。患者均恢复良好,对外形满意,未见肌腱损伤、麻木、感染、跖趾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背侧入路关节镜下外侧松解是可行的,其手术切口较小,镜下视野清晰,可以根据需要松解外侧结构的各个部分,由于不损伤血管,减少了跖骨头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5.
探讨对多个病损关节行一期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及术后的康复治疗疗效。19例45个关节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术前、术后1,3,6个月检查评估,Harris评分,术前0~56分,平均38.42分,优良率为0;术后月375~100分,平均97.78分,优良率达92.3%.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评分,术前0~65分,平均36.28分,优良率为0;术后月340~100分,平均92.45分,优良率89.5%。人工多关节置换术前后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可极大的改善下肢关节功能,促进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46.
目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LCP)结合规范抗骨质疏松方案治疗高龄肱骨近端骨折,评估近期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6月,对46例肱骨近端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其中男16例,女30例,年龄68~87岁,平均年龄76.5岁。骨折采用Neer分型,两部分骨折26例,三部分骨折12例,四部分骨折8例。术前骨密度测量(DEXA)值为0.52~0.86g/cm2,平均0.68±0.14g/cm2,提示本组均达到重度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采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骨缺损严重者予Wright人工骨粒植入。术后早期行肩关节康复功能锻炼,同时予鲑鱼降钙素、钙剂、维生素D行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结果本组肱骨近端骨折均满意复位,术后无肱骨头坏死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优32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93.5%。术后随访1年~3年6个月,平均2年,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骨折复位无丢失,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LCP结合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高龄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可早期康复功能锻炼等优点,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髋臼有限加深、全髋置换术结合软组织松解、骨创治疗仪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及严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8例41髋成人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了髋臼有限加深法非骨水泥假体全髋置换术并结合软组织松解、骨创治疗仪治疗。结果经术后6个月至5年6个月的随访,所有病人患髋疼痛消失,可以长时间行走,X线片示人工髋关节位置良好,假体无松动及明显下沉迹象,生活自理并恢复日常工作。Harris评分由术前(15.16±1.12)分恢复到术后的(92.42±1.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髋臼有限加深法全髋置换术结合软组织松解、骨创治疗仪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明显提高了髋臼假体的稳定性,可预防髋臼包容不佳导致髋臼假体不稳,近期疗效优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在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导航下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22例,其中颈椎骨折9例,颈椎肿瘤4例,颈椎滑脱失稳6例,颈椎病3例.术后进行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结果 导航下22例共植入112枚颈椎椎弓根螺钉.术后CT椎弓根位置扫描:A级,107枚(95.5%);B级,3枚;C级,1枚;D级,1枚.术后临床无脊髓、神经和椎动脉损伤.结论 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颈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  相似文献   
49.
图1CT片显示竖脊肌内钙化灶,周边密度高患者女,16岁,左腰部肿物1个月入院。无外伤史。体格检查:体温36.8℃。左侧髂后上棘上方L4,5水平骶棘肌内可触及直径约6cm的包块,质硬,边界清晰,无红肿及压痛、叩痛,不能移动。腰部屈曲及左侧弯轻度受限,双下肢感觉、肌力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9.6×109/L,中性粒细胞0.78,血沉、血钙及碱性磷酸酶正常。CT显示左侧竖脊肌内钙化灶,周边密度高,中央密度不均,周围为一层等密度包膜,与髂骨边缘相连,髂骨未见破坏,周围竖脊肌受压、肿胀、密度减低、有点状钙化影(图1)。MRI显示L4,5椎体左侧肿物…  相似文献   
50.
髋臼"T"形骨折模型制作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是骨折获得良好疗效的必要条件,坚强内固定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没有全真髋臼骨折模型,既往国内外学者均以锯或凿制模型进行髋臼骨折内固定稳定性研究。这种非暴力性损伤的模型与临床髋臼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相差甚远。笔者制成制作难度最大的髋臼“T”形骨折模型,以期为髋臼骨折内固定稳定性研究提供可靠的生物力学基础,并从某种程度上揭示髋臼骨折的损伤机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