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7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59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研究等速肌力训练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表面肌电(sEMG)的影响和改善股四头肌及腘绳肌肌力的效果.方法 1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于术后14d开始行患侧多角度间歇等速肌力训练,选用60、90、120、90和60%等5种角速度,每天1次.分别于第1次训练前、训练1周及2周后,测定下蹲过程中患肢与健肢股四头肌、腘绳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取中间的3次下蹲运动(包括蹲下和站起)的肌电积分值(iEMG值)进行分析,对比患侧与健侧肢体股四头肌、口绳肌及腘绳肌/股四头肌比值(H/Q比率)的变化.结果 训练前,患肢股四头肌、口绳肌iEMG明显低于健侧,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1周及2周后的患侧股四头肌、腘绳肌iEMG值均有明显提高(P<0.05):训练后健侧股四头肌、腘绳肌iEMG值有所降低(P<0.05);健侧H/Q比率则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等速肌力训练能有效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股四头肌及腘绳肌肌力,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2.
DCS内固定在老年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强  沈海琦  顾强荣 《现代医学》2009,37(3):240-242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效果,评价应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复杂类型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采用DCS手术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32例,平均年龄72.3岁(60~87岁).结果 平均随访14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3.6个月,完全负重时间5.6个月.1例因脂肪液化切口延迟愈合,经换药治愈;1例因脑血管意外死亡.根据Harris疗效评分标准:优20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为93.5%.结论 95°动力髁螺钉治疗Ⅲ、Ⅳ、Ⅴ型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3.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半月板损伤的治疗,以往认为半月板血供差,创伤后难以修复,只有手术切除才是唯一的根治方法。但半月板切除后产生的膝关节负荷传导紊乱,导致膝关节退行性变早发的问题在近十余年愈发引起了关注,保存原有半月板的功能已成为除了改善临床症状之外更主要的治疗目的。我科自2004年9月至2008年3月对48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施行了关节镜下治疗,现对这组患者的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PCB系统在颈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例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变累及2个椎间隙者9例、3个椎间隙者3例.经颈前路椎间盘摘除、减压、PCB系统置入融合术,术后进行了12~24个月(平均15个月)的随访。结果 症状基本消失,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正常者8例;症状显著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显著恢复者3例。术后6个月椎间融合率100%,钢板和螺丝钉无松动与断裂情况。结论 PCB系统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简单、恢复效果好等优点,但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5.
下肢骨折常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固定,往往会遗留踝关节跖屈位僵硬,影响患者的穿鞋和行走。对于康复治疗无效的患者,以往多采用开放踝关节后关节囊松解,或联合跟腱延长术,但具有创伤大、术后再次粘连、踝后皮肤易坏死等缺点。为此,笔者改用关节镜下后关节囊松解,必要时联合跟腱延长术来治疗外伤后踝关节跖屈位僵硬。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6.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累及全身多关节的结缔组织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均很高.肘关节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最常累及的关节之一,它表现为关节的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常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本文对肘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外科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7.
下胫腓连结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临床治疗下胫腓连结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12具成人尸体踝关节标本,观察下胫腓连结的形态、结构、韧带附着面,阐明其排列关系和结构特点。结果:下胫腓连结形似埃菲尔铁塔,由韧带联合、皱襞和骨连结三部分组成,韧带附着面呈燕尾状。结论:下胫腓连结结构既牢固又有弹性,下胫腓连结损伤的治疗应维持弹性固定。  相似文献   
108.
109.
目的 :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改善髋关节功能中的效果 ,并分析其并发症。方法 :对已置换病人进行回访调查 ,应用Harri’s法评价关节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通过X线片了解假体松动及局部骨质的改变。结果 :有回访资料者 6 1例 ,平均Harri’s分 (32~ 88) 6 8分 ,疼痛总发生率 70 .5 % ,X线片显示髋臼骨磨损发生率 46 %。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 ,术后并发症多 ,髋臼磨损和疼痛发生率高 ,直接影响关节功能 ,除老年 (80岁以上 )或有严重并发症者 ,应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   
110.
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三踝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DLLA可吸收螺钉手术治疗三踝骨折9例,术后石膏固定4~6周。结果术中检查稳定性良好;9例患者均获随访,检查踝关节功能和术后不同时期X线,平均随访时间1年,所有骨折均临床愈合,无再移位,无伤口感染。根据国内王栋梁等综合功能评估标准,优8例,良1例,优良率达100%。结论可吸收螺钉为治疗三踝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