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6篇
  免费   511篇
  国内免费   243篇
耳鼻咽喉   68篇
儿科学   592篇
妇产科学   283篇
基础医学   514篇
口腔科学   86篇
临床医学   1140篇
内科学   630篇
皮肤病学   427篇
神经病学   179篇
特种医学   376篇
外科学   734篇
综合类   2021篇
预防医学   558篇
眼科学   75篇
药学   780篇
  50篇
中国医学   292篇
肿瘤学   29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332篇
  2013年   345篇
  2012年   419篇
  2011年   490篇
  2010年   477篇
  2009年   526篇
  2008年   601篇
  2007年   597篇
  2006年   702篇
  2005年   536篇
  2004年   559篇
  2003年   554篇
  2002年   448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319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组织工程支架在犬急性脊髓损伤修复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携带神经干细胞的聚碳酸亚丙酯[poly(propylene carbonate),PPC]可降解支架移植在犬脊髓急性损伤后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制作犬T13脊髓左侧半切损伤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细胞支架组在损伤后1周时将填充神经干细胞的PPC可降解支架植入损伤区.支架组只植入支架,对照组不作移植。8周后观察支架的组织反应、降解情况及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分化和脊髓轴突再生情况。结果支架部分降解,管腔内未见瘢痕侵入。神经干细胞向支架邻近部位广泛迁移、扩散,并分化为3种神经细胞表型。神经丝蛋白(NF)及髓鞘碱性磷酯蛋白(MBP)免疫组化显示细胞支架组脊髓损伤区邻近部位的继发损害较其他组轻。结论携带神经干细胞的PPC可降解支架在犬脊髓组织中无明显组织反应.能够抵御瘢痕侵入:其携带的神经干细胞能够整合入邻近脊髓组织并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2.
胸膜外入路与胸膜腔入路Nuss手术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对胸膜外入路与胸膜腔入路钢板植入胸骨抬举术(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2006年7月~2007年11月28例漏斗胸患儿按手术时间分为胸膜外入路组(n=12)和胸膜腔入路组(n=16),比较2组手术情况和疗效. 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气胸,无心包、心脏、肺损伤,手术结束漏斗畸形即校正.2组手术时间(34.4±3.4)min vs(33.4±5.9)min无统计学差异(t=0.524,P=0.605).胸膜外入路组术中出血量(2.5±0.5)ml显著少于胸膜腔入路组(7.5±2.6)ml(t=-6.542,P=0.000),但最大出血量仅有10 ml.胸膜外入路组住院时间(3.8±1.2)d显著短于胸膜腔人路组(5.6±1.8)d(t=-2.994,P=0.006).胸膜外入路组满意率为100%与胸膜腔人路组93.8%无统计学差异(P=1.000).胸膜外入路组皮下气肿、胸膜刺激征发生率显著低于胸膜腔入路组(0 vs 31.2%,P=0.053;0 vs 31.2%.P=0.053).28例患儿随访2~10个月,平均7.6月,所有患儿胸廓外形维持优良,无钢板及固定器移位、滑动或旋转,无肺感染. 结论 胸膜外入路与胸膜腔入路钢板植入胸骨抬举术治疗小儿漏斗胸安全、可行、有效.胸膜外入路与胸膜腔入路Nuss手术比较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胸膜腔完整等优点.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技术治疗下腔静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2002年6月~2004年11月对17例下腔静脉综合征进行下腔静脉腔内扩张、腔内支架植入术,术后常规抗凝治疗。结果 下腔静脉压力梯度从治疗前(16.8±4.3)mmHg下降到治疗后(2.6±0.6)mm Hg(t=13.280,P=0.001)。IVCS症状评分从治疗前(4.4±1.6)分下降到治疗后(2.1±1.7)分(t=6.880,P=0.010)。下肢肿胀、阴囊或外阴浮肿、腹水和全身浮肿于术后1~4 d后减轻。结论 血管腔内技术治疗下腔静脉综合征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4.
65.
飞行人员抑郁症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勇  崔丽  徐先荣 《人民军医》2007,50(1):14-15
2001年1月~2006年5月,我们对飞行人员抑郁症18例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18例均为男性,年龄26~37(30·7±3·7)岁,飞行时间200~5 000 h,住院次数1~3次,病程2个月~3年。均符合CCMD-3-R抑郁症诊断标准,并排除器质性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导致的心理异常。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经电视胸腔镜和胸部小切口诊治胸膜、肺部疾病的可行性。方法自2002年2月至2005年3月,对30例胸膜、肺疾病患者施行局部麻醉下开胸手术。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小切口开胸组:16例,在局部麻醉下采用胸部小切口在开放性气胸状态下对增厚的胸膜和弥漫性肺疾病进行活组织检查;电视胸腔镜组:14例,在局部麻醉下经胸腔镜在闭合性气胸状态下诊治恶性胸水、复发性气胸等。结果小切口开胸组中行胸膜活检13例,其中10例为恶性肿瘤胸膜转移、胸膜淀粉样变1例、胸膜纤维增生样改变2例;弥漫性肺疾病活检3例,3例中肺间质性纤维化2例、型肺结核1例。电视胸腔镜组14例中,除1例因发现胸腔内有致密粘连而转行全身麻醉下开胸手术外,其余13例均在局部麻醉下完成胸膜活检,复发性气胸肺大泡切除,顽固性胸水的胸膜固定术;电视胸腔镜组中用胸腔镜辅助诊断为恶性胸水4例,肝性胸水1例;胸腔镜辅助治疗10例,其中顽固性(含肝性胸水)胸水行胸膜固定术8例,复发性气胸行肺大泡切除和胸膜固定术2例。两组患者均无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结论局部麻醉下经胸腔镜及胸部小切口能够完成胸膜、肺疾病活检术及简单的手术。该方法经济、微创、对麻醉要求低,有利于临床普遍开展。  相似文献   
67.
68.
肾动脉狭窄(RAS)可以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RVHT)和慢性缺血性肾病,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研究表明,其发病率在选择性人群中可高达15%~47%[1,2]。如果这些患者能够得到早期诊断,则可以通过经皮肾血管成形术或血管外科治疗,改善肾脏血流灌注,从而改善甚至逆转高血压,并使肾功能好转。因此寻找便于RAS过筛及追踪其动态变化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十分必要。巯甲丙脯酸(开搏通)肾动态显像(CRS)是诊断RAS的无创性检查手段之一。目前,该检查已应用于RAS的大量研究中,诊断的敏感性为71%~92%,特异性为72%~98.2%。现将相关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1R…  相似文献   
69.
<正>1病例摘要患者,男,50岁,主因"腹痛3天,加重5小时"入院。3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位于剑突下,腹痛呈持续性,无明显加重,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进食极差,伴发热,最高38.5℃,逐渐出现巩膜黄染、乏力。5小时前腹痛加重,就诊于当地医院,测血压72/36 mm Hg,予以多巴胺升压治疗,查心电图考虑"急性心肌梗死",转至我院急诊后腹痛、胸痛未缓解,测血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IL-1R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患病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220例冠心病患者及100例正常对照者IL-1Ra基因进行扩增;检测冠心病患者的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体重指数;所有冠心病患者随访12个月,了解患者在出院后1年内的心血管事件.结果 冠心病患者和正常人的IL-1Ra基因多态性分布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出院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冠心病患者Ⅱ型基因型携带率高于其他基因型.结论 监测IL-1Ra基因多态性不能预测冠心病的发生;但其多态性中Ⅱ型基因对已患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