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3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9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探讨IL-10与花粉症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我们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花粉症发作期患者的血清和鼻分泌物中IL-10的浓度,并与缓解期患者和正常人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评价即时三维导航下单节段微创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minimally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mini—TLIF)与开放后路(openposterior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open—TLIF)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方法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对4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即时三维导航下mini—TLIF(20例)和open—TLIF(20例)术式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与总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下腰痛评分评价术后伤口疼痛及功能情况。结果4|D例均获得随访,mini—TLIF组平均手术时间较open—TLIF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ni—TLIF组总的住院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较open—TLIF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ni—TLIF组术中出血量明显较open—rrIJIF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量明显较open—TLIF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dmini—THF组腰痛VAS评分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dmini—TLIF组JOA评分同open—TLIF组比较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时三维导航下单节段微创TLIF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少、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短期疗效确切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儿外伤后气性坏疽的早期诊断及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综合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选择外伤后气性坏疽患儿67例,经急诊手术治疗后即采用高压氧治疗,每日两次,7次疗法,压力0.8~0.25 MPa,并配合抗炎、每日换药及对症处理.结果 67例患儿经HBO治疗后,复查梭状芽胞杆菌1日转阴率96.92%,2日转阴率100%.13例未行再次截肢,54例肢体保存,未发生继发、交叉感染和扩散.伤口痊愈,治愈率100%.结论 小儿外伤后气性坏疽早期症状、体症不典型,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抓住最佳时机,及早诊疗.合理、有效的高压氧抢救性治疗方案,配合手术、抗炎、换药等综合治疗,能最大限度缩小组织坏死范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效保存肢体,降低截肢率,提高生存率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组织工程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为骨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进而开辟了新的领域.新的手段主要包括以细胞学为基础的组织移植或自身细胞的基因修饰等,最终达到生物学修复的目的.目前上述技术已应用于多种组织~([1-2]).  相似文献   
17.
王娜  赵丹慧  袁越  李成文 《中国新药杂志》2007,16(18):1469-1473
目的:比较间-马来酰亚胺苯甲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MBS)和戊二醛连接人甲状旁腺激素(hPTH)载体后抗体的产生效果。方法:MBS法和戊二醛一步法分别将hPTH(1-84)与载体牛血清白蛋白(BSA)连接后作为免疫原免疫家兔;间接ELISA法比较两组兔中特异性hPTH(1-84)抗体和BSA抗体的产生,并使用免疫吸收和亲和层析吸附清除BSA抗体,对清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MBS组抗hPTH(1-84)抗体效价总体上高于戊二醛组,抗载体BSA抗体效价低于戊二醛组;MBS组在同一时间hPTH(1-84)抗体效价高于BSA抗体,戊二醛组获取的抗血清中BSA抗体效价则明显高于hPTH(1-84)抗体。MBS组经亲和层析吸附BSA抗体被清除完全,戊二醛组经免疫吸收和亲和层析吸附仍有残留BSA抗体。结论:采用MBS法连接半抗原载体制备hPTH(1-84)抗体,降低了载体抗体的影响,提高了hPTH(1-84)抗体的特异性,可应用于hPTH药理作用和代谢途径等研究工作中。  相似文献   
18.
随着骨科器械的发展,特别是内置物的成功设计,骨科医生们变得越来越专业化。但这些内置物本身存在着失效的风险。骨科医生们应该对在应用这些产品的过程中潜在的危险保持警惕。医务工作作为工业化时代的一项大规模服务体系,正面临着飞速的发展,它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这种变化不仅使患者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且使医生的社会角色发生着深刻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后多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Hu XH  Zhang HY  Ge YL  Chen Z  Qin FJ  Jiang HY  Chen DF  Sun YH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1):2889-2894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后多个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贵州三系雄性小型猪12只,随机分为A组(烧伤对照组,n=6)、B组(UTI治疗组,n=6)两组,造成35%Ⅲ度烧伤,其中A、B两组动物于烧伤前各随机选取4只抽取静脉血作为正常对照。B组动物于伤后1h给予UTI5000U/kg,A组动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3次/d。分别于动物烧伤前、伤后6、24、48、72h抽血进行血清DAO活性、TNF-α、IL-6、D-乳酸、MDA、SOD、ALT、AST、CK、CKMB、LDH、BUN、Cr含量检测;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2002年5月至2004年12月期间收治的烧伤面积50%~70%深Ⅱ度~Ⅲ度,Ⅲ度>30%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16)和UTI治疗组(n=24),16名青壮年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两组病人均进行常规抗休克、创面处理和营养治疗。UTI组病人经静脉滴注UTI40万U,2次/d,常规组病人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用药7d。观察伤后48h平均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收缩压)、伤后48h总补液量、每小时尿量、并发症、死亡率;伤后第1、3、7天进行血清LPS、TNF-α、MPO、NE及ALT、AST、CK、CKMB、LDH、BUN、Cr含量检测。结果严重烧伤后动物血清TNF-α、IL-6、D-乳酸、MDA、ALT、AST、CK、CKMB、LDH、BUN、Cr含量明显升高,SOD显著减少。以A组尤为明显(P<0·05)。伤后6、24、48、72h,A组血清TNF-α(pg/L)分别为137±14、254±10、202±28、183±15,B组分别为86±15、177±19、152±15、138±20,A组血清IL-6(pg/L)分别为296±25、524±42、422±57、373±17,B组分别为180±32、388±45、332±40、296±42。A组血清MDA(nmol/ml)分别为5·6±0·7、6·4±0·4、4·9±0·5、4·8±1·0,B组分别为3·6±0·4、3·4±0·5、3·1±0·3、3·0±0·3。A组血清SOD(nU/ml)分别为53±13、54±7、36±7、36±8,B组分别为81±11、71±14、55±9、63±9。A组动物血清ALT、AST、CK、CKMB、LDH、BUN、Cr、D-乳酸含量和DAO活性于各时间点均较B组显著升高(P<0·05)。所有患者烧伤后血LPS、TNF-α、NE、MPO、ALT、AST、CK、CK-MB、BUN、Cr明显增高,UTI治疗组各指标显著下降。伤后1、3、7d,常规组血LPS(μg/L)分别为26±12、94±35、44±17,UTI组分别为23±10、68±22、39±16,常规组血TNF-α(μg/L)分别34±5、114±13、66±7,UTI组分别为24±5、93±13、57±6,常规组血NE(pg/L)分别为637±100、1052±33、809±88,UTI组分别为429±48、888±99、602±68。UTI组患者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发生。常规治疗组有2例脓毒症,1例因MOF死亡。结论乌司他丁能显著抑制炎性介质及中性粒细胞蛋白酶的释放和氧自由基产生,减轻烧伤后脏器功能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20.
张骥  王玉琨 《中国临床康复》2008,12(7):1327-1330
学术背景: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又称Legg—Calvé-Perthes病,目前病因仍不清楚,疾病分型和治疗方式不统一,预后结果也不同。因而在病程活动期需要一种简单、实用、可靠的I临床分型来指导治疗,预测结果。 目的:总结和分析临床上常用的Legg—Calvé-Perthes病分型标准和各自的优缺点,为预测结果以及指导治疗提供依据。 检索策略:由本文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70—01/2007-09有关Perthes病分型标准方面的文献,检索词“Perthes,classifica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Perthes病的X射线、骨扫描和MRI分型标准。②各分型可靠性及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共检索到有关Perthes病分型标准方面的文献76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32篇。 文献评价:纳入的32篇文献中有关X射线检查方面的文献24篇,有关骨扫描成像方面的文献4篇,有关MRI成像方面的文献4篇。 资料综合:Legg—Calvé-Perthes病临床分型的相关研究有很多,但结论尚不一致。可靠而统一的临床分型有助于骨科医生早期发现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及早采取治疗措施,从而预防股骨头的畸形变。理想的分型标准应该可以在病程早期应用,可靠性和一致性好,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 结论:Legg—Calvé-Perthes病X射线分型在临床上比较常用,但难以在病程早期使用。骨扫描可以提前预测结果,但存在辐射危险性。MRI的灵敏度和分辨率高,发现头坏死塌陷征象早,MRI分型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利用价值,但尚需长期的临床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