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88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Tian W  Lang Z  Liu YJ  Liu B  Li Q  Hu L  Li ZY  Yuan Q  He D  Cheng XG  Sun YZ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1):838-841
目的 探讨腰椎椎体轴性旋转时术中即时三维导航对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精确件的作用.方法 将不同轴性旋转角度(0°、5°、10°、20°)的16具相同腰椎仿真模型平均分为传统方法组与即时导航组(每一旋转角度4具),随机用传统方法及术中即时三维导航法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采集CT图像,重建螺钉轴线正交平面的椎弓根断层影像并应用Photeshop软件提取椎弓根外侧皮质轮廓线,通过判断钉道与椎弓根皮质间相互关系以及测量椎弓根外侧皮质缘距离螺钉轴线最短距离评价螺钉置入精确性.结果 两组置入腰椎椎弓根螺钉各80枚.传统方法组中,不同椎体轴性旋转角度的置钉精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旋转角度增大,置钉精确性降低.即时导航组置钉精确性高于传统方法组(P<0.01);轴性旋转20°时的定性评价及轴性旋转5°、10°和20°时的定量评价,两组置钉精确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椎体轴性旋转可降低椎弓根螺钉置入精确性.术中即时三维导航系统辅助可提高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精确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 介绍术中即时三维导航引导下螺钉固定治疗Ⅱ型齿突骨折的临床经验,评价导航下置入齿突螺钉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螺钉固定治疗的20例Ⅱ型齿突骨折的患者资料,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39岁(19~64岁).16例患者为新鲜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21 d,平均10 d;4例为陈旧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4个月(平均2.9个月).所有螺钉均在术中即时三维导航引导下置入.术后应用领托制动6个周.结果 20例患者的螺钉均准确置入,无与螺钉置入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获3~14个月(平均8.7个月)随防.18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率达90%.骨折愈合的患者无临床不适症状.结论 术中即时三维导航引导下置入齿突螺钉可以减少患者与医生的X线暴露量,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在整体水平上揭示椎间盘生长期和发育成熟期蛋白的表达及差异.方法 对24周胎儿,25和30岁人椎间盘组织进行shotgun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提取椎间盘组织蛋白,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反向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hotgun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使用IPI蛋白数据库与基因本体论(GOA)进行蛋白识别及生物信息分析.结果 24周胎儿.25和30岁共识别的非冗余蛋白分别为524,181和172种;仅在胎儿中识别的高质量蛋白有174种,25和30岁共有但胎儿中未识别的高质量蛋白有20种.3个样品的生物化学特性趋势相似.结论 使用shotgun蛋白质组学技术可展示胎儿和成人椎间盘的蛋白质表达谱,揭示生长期和发育成熟期蛋白表达的数量、种类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34.
目的:测量上颈椎畸形患者计算机辅助后路手术复位固定前后的斜坡枢椎角(clivus-axial angle,CAA)和延髓脊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CMA), 以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对25例症状上颈椎畸形患者术中C型臂透视影像及手术前后颈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图像进行测量,评价手术前后CAA与CMA的相关性。斜坡平面与枢椎椎体后缘两直线之间的夹角为CAA,上颈髓腹侧与延髓腹侧两直线之间的夹角为CMA,测量工作由2位高年资脊柱外科医师在双盲条件下分别进行,取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并对定量数据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 术中C型臂与手术前后MRI所测得的CAA结果具有等效性,计算机辅助后路手术复位前CAA及CMA水平均显著低于复位后(P<0.001),随着CAA角度的改善,CMA也恢复到正常水平。对术中复位前后测得的CAA与手术前后MRI测得的CMA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后表明,CAA与CMA在复位前(等级相关系数为0.902, P<0.001)及复位后(等级相关系数为0.921, P<0.001)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上颈椎畸形患者手术复位前后CAA与CMA均具有良好相关性,可在C型臂+即时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下在术中测定CAA以代替无法在术中测定的CMA,这对术中脊髓受压及复位情况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多学科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8月就诊于笔者医院行多学科保守治疗(卧床休息、抗凝、镇痛、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支具固定、康复理疗)的43例OVCF患者,评价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半年及1年腰背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椎体高度、后凸畸形角度、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参数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VAS评分在就诊时、3个月、半年及1年时分别为7.4±1.3分、3.2±1.1分、2.4±1.5分和1.4±1.1分(F=73.1,P=0.000)。ODI评分在就诊时、3个月、半年及1年时分别为64.2±11.0分、31.4±9.9分、25.1±10.5分和15.1±8.5分(F=63.4,P=0.000)。椎体前缘高度在就诊时、3个月、半年及1年时分别为78.6%±4.7%、88.3%±5.7%、89.7%±5.6%和90.7%±6.1%(F=15.8,P=0.000)。椎体中央高度在就诊时、3个月、半年及1年时分别为84.9%±7.8%、93.0%±5.5%、92.2%±6.2%和93.1%±5.1%(F=4.8,P=0.008)。椎体后缘高度在就诊时、3个月、半年及1年时分别为95.6%±3.1%、94.4%±3.3%、95.5%±2.6%和95.4%±2.7%(F=0.384,P=0.765)。Cobb角度在就诊时、3个月、半年及1年时分别为17.90°±8.0°、15.40°±4.7°、16.20°±3.7°和16.60°±3.6°(F=0.326,P=0.806)。BMD值在就诊时、3个月、半年及1年时分别为-4.0±0.7SD,-3.8±0.6SD,-3.3±0.5SD和-3.2±0.7SD (F=8.798,P=0.000)。经过1年保守治疗,VAS (P<0.05)和ODI (P<0.05)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椎体前缘和中央高度恢复明显(P<0.05),椎体后缘和后凸角度没有明显改变,BMD值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 OVCF多学科保守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减少致残率,有效防止疾病进一步进展。  相似文献   
36.
张亚军  方礼明  符波  李兵  张树喜  郑继元  李勤 《武警医学》2009,20(12):1069-1072
 目的 探讨腰椎不稳症的诊疗要点和经双侧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双侧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m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伴有双侧神经症状的腰椎不稳症患者共38例,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29~63岁,平均48岁,病程2~18年,平均4.5年.结果 5例患者术后2周内症状有所反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后3个月症状稳定.术后3个月时VAS和ODI评分分别为(2.1±0.6)分和(13.2±4.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改善率为(83.9±6.4)%,ODI评分改善率为(70.3±3.2)%.术后12个月内椎体间均骨性融合,融合率100%.疗效评价:优27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92.1%.结论 经双侧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是治疗伴双下肢症状的腰椎不稳症的一种有效方法,需要术前检查与临床症状密切结合制定具体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37.
38.
39.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内固定与后路椎体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39例伴有神经受损和后凸畸形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采用前路固定19例,后路椎体截骨20例。前路固定组:平均年龄38.3岁(21~6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5.3个月(2~16个月),术前后凸角平均25.2°(10°~43°)。后路椎体截骨组:平均年龄39.9岁(18~6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5.6年(2个月~16年),术前后凸角平均27.6°(5°~60°)。结果前路固定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74min(140~395min),平均出血为994mL(300~2000mL),术后平均后凸角为14.7°(0~35°),平均矫正10.5°(5°~16°)。后路椎体截骨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83min(190~3950min),平均出血为1654mL(800~3800mL),术后平均后凸角为4.4°(-10°~30°),平均矫正23.2°(7°~40°)。所有的不完全神经损伤的患者神经功能都得到改善。结论后路椎体截骨在不增加手术创伤的同时,可以获得更好的后凸矫正。  相似文献   
40.
脊柱外科病人的体位护理14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 9月~ 2 0 0 2年 5月 ,我科共收治 1480例脊柱疾患病人 ,现将其体位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997年 9月~ 2 0 0 2年 5月 ,我科共收治1480例脊柱疾患的病人 ,其中颈椎病人 4 0 0例 ,胸椎病人 64例 ,腰椎病人 10 10例 ,脊柱侧弯 16例 ,其中腰椎术后有 2例病人发生Ⅰ度褥疮外 ,其余未发生因体位护理不当引起的并发症。2 护理2 .1 入院时护理。入院时应嘱病人多卧床 ,除必要的生理活动如入厕、洗漱外 ,尽量减少活动 ,减轻病人症状及痛苦。脊柱骨折、截瘫的病人要绝对卧床 ,卧床的具体体位根据骨折的部位而定。2 .2 术后病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