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03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20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目的了解北京市公安干警血压水平。方法于2009年对北京市某区全部1315名在职公安干警进行血压测量等身体检查,分析血压水平及血压分级情况。结果公安干警高血压患病率为43.3%,其中I级高血压25.3%,Ⅱ级高血压12.7%,Ⅲ级高血压5.3%;正常高值血压个体占40.9%;正常血压个体占15.2%。男性血压水平高于女性(P〈0.05),血压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平均舒张压在41~50岁达到高峰。超重人群血压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结论公安干警血压水平高于一般人群,正常高值血压人群构成比高。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复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效果。方法选取肺病科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AECOPD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45例行西医治疗,观察组45例则联合使用自拟方剂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机体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 11%,对照组为75. 56%,χ2=3. 920,P 0. 05;相较治疗前,治疗后2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百分比(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两项指标均明显升高,观察组升高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CRP、IL-6水平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2种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宽胸理肺汤联合三子养亲汤治疗AECOPD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缓解机体炎症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特点,为更好地认识其病因病机,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收集北京中医医院脾胃病科门诊133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填写中医证候调查表,采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总结本病发病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特点,探讨其病因病机。结果年龄、肥胖、饮食偏好与本病发病相关;因子分析得出12个公因子,病性要素以火(热)、气虚、气机失调为主;归纳出肝胃郁热证、中虚气逆证、胆热犯胃证及气郁痰阻证为主要中医证候。结论中年人、肥胖、偏好肥甘可能是本病发病相关因素。本病病性多为实证及虚实夹杂证,基本病机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胃气上逆。  相似文献   
74.
李永甲  翟玉昌  姜雅石 《当代医学》2021,27(33):146-147
目的 分析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66例风痰上扰型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病例组,每组33例.参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病例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DHI评分、中医症候评分、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DHI评分、中医症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病例组DHI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参照组患者的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病例组患者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患者,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5.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雌二醇、睾酮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致使血压的调节功能失调而产生.本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E2及T的浓度水平,探讨E2与T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关系及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76.
血栓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致残率也很高。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表明微循环障碍、血流变学异常,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们对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给予糖尿病饮食和应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基础上仍未缓解的33例,加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活血滋阴养心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劳累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患者13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益气活血滋阴养心方;两组均治疗60d。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症状的缓解及心电图、血糖、血脂、心功能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活血滋阴养心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劳累性心绞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对照组服用消炎利胆片合良附丸。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症状、体征的变化,6个月后使用脂肪餐作激发试验。[结果]治疗组在总体疗效、右上腹痛、腹胀、胆囊区叩击痛、激发试验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9.
肖虹  郭健  潘晓蕾 《癌症进展》2019,17(13):1595-159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VEGFR1)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患者基线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8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癌组)和75例同期女性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sVEGFR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不同基线特征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sVEGFR1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癌组患者的血清sVEGFR1表达水平为(213.52±77.46)ng/ml,低于健康对照组的(843.47±141.05)ng/ml(P﹤0.05)。不同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sVEGFR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5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sVEGFR1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50%的患者(P﹤0.01);不同年龄、绝经情况及病理类型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sVEGFR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sVEGFR1表达水平较低,血清sVEGFR1表达水平与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肌层浸润深度有关,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的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联合粉防己碱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染色质固缩情况,碘化丙啶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p-GSK3β、GSK3β及凋亡相关蛋白 PARP、bcl-2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亚砷酸钠或粉防己碱单用均可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P<0.01);与单独用药相比,两药联合使用可显著增强细胞增殖抑制效果(P<0.000 1)。两药联用可显著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P<0.01),细胞凋亡率呈现浓度依赖性递增,并出现细胞核染色质固缩。联合用药浓度为亚砷酸钠10 μmol/L+粉防己碱4 μg/ml时,S期细胞所占百分比显著增高(P<0.05);联合用药浓度为亚砷酸钠15 μmol/L+粉防己碱4.5 μg/ml时,G2/M期细胞所占百分比显著增高(P<0.001)。联合用药后,凋亡相关蛋白PARP的表达显著上调(P<0.000 1);bcl-2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00 1)。 结论:亚砷酸钠联合粉防己碱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与诱导细胞周期 S期、G2/M期阻滞、GSK3β蛋白水平上调及促进细胞凋亡有关,促凋亡作用与bcl-2蛋白水平下调、PARP蛋白水平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