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8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115篇
预防医学   3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过去的几十年,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因其在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评价、靶向药物的开发、个体化治疗中的潜在作用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在转移的肿瘤患者中,循环肿瘤细胞被视为一种微创的极具前景的诊断标志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标志.许多敏感的筛选方法和设备已经应用于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的分离和富集.本文总结了6种CTCs的分离和富集技术以及他们的优缺点,以期为后续更加优化的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后续肿瘤的精准医疗带来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CEUS对乳腺X线摄影(MG)诊断为BI-RADS 3~5类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20例乳腺摄影诊断为BI-RADS 3~5类病变的患者行CEUS检查,所有患者均于影像学检查后接受病理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MG与CEUS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 120例中,MG诊断为BI-RADS 3类病变37例,其中CEUS诊断2例真阳性,4例假阳性;BI-RADS 4类病变60例,CEUS诊断14例真阳性,33例真阴性;BI-RADS 5类病变23例,CEUS诊断18例真阳性,2例假阳性,3例CEUS诊断阴性者均为假阴性。MG与CEUS对BI-RADS 3~5类病变的诊断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12% vs 82.93%, P=0.366),CEUS的诊断特异度明显高于MG(81.01% vs 44.30%, P<0.001);MG与CEUS的PPV和NP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EUS应用于乳腺摄影BI-RADS 3、4、5类病变中,可提高其诊断特异度;对于BI-RADS 3类病变,CEUS阴性诊断可增强诊断信心。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PXA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特点.运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GFAP、vimentin、EMA、S-100、NSE、Syn、NF、nestin、NeuN、CD68、CD34、EGFR、p53、Ki-67.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特征,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结果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和癫痫发作,影像示肿瘤均发生于大脑表浅部位,且伴有囊性变,增强后可见强化及瘤周水肿;典型组织形态学表现为瘤细胞呈多形性,可见黄色瘤细胞和嗜酸性小体(EGB)及核内包涵体,瘤组织内有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散在浸润,有丰富的网状纤维,无坏死及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核分裂少或无.1例局灶区域出现上皮样结构,1例间变性PXA有较多核分裂,并见灶性坏死.免疫组化GFAP、vimentin、S-100、NSE、nestin均阳性,p53、EGFR部分病例阳性,CD68散在瘤巨细胞阳性,Ki-67约1%瘤细胞阳性,EMA、CD34、Syn、NeuN、NF均阴性.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 PXA是一种好发于年轻人的少见的具有特殊临床病理特征的、预后较好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组织学上需与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脂质化胶质母细胞瘤、黄色瘤型脑膜瘤、胶质肉瘤和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54.
Wu T  Yang Q  Li Z  Cai F  Zhu S  Zhang F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1):131-134
报道2例发生在脊柱和颅内具有幼稚性特征的透明细胞型脑脊膜瘤(CCM)患者,与经典的透明细胞型脑脊膜瘤不同的是2例患者肿瘤都有显示罕见的细胞核异型性、分裂活跃、坏死等原始化现象。肿瘤细胞对上皮膜抗原和Vimtine有免疫反应,MIB-1指数高达40%。对2例患者均实行肿瘤完整切除术。其中男性患者后3个月有局部复发和心室外侧转移。本文对脑脊膜病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预后进行探讨,并建议术后进行辅助放疗或化疗,并且在随访第1阶段每3~6个月复查磁共振。  相似文献   
55.
肝细胞癌中ZHX2蛋白表达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中ZHX2蛋白表达的情况。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肝细胞癌(HCC)组织及癌旁非肿瘤组织中ZH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及癌旁非肿瘤组织中均未检测到ZHX2蛋白的表达,在HCC组织中ZHX2蛋白的表达率为19.5%。ZHX2蛋白在III~IV级HCC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1.3%,明显高于I~II级组织中的表达率(16.5%)。HCC组织中ZHX2蛋白的表达与术前血清AFP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ZHX2有可能成为诊断HCC的新的标记物,它的检测有助于血清AFP≤20μg/L HCC的诊断。在人类HCC中可能存在着ZHX2对血清AFP的负调控。 【关键词】 肝细胞癌 ZHX2 AFP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s信号通路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OCT)抑制大鼠肝癌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用二乙基亚硝胺溶液(DENA)诱导大鼠肝癌模型,动物分为OCT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两组大鼠存活情况和肝癌发生率,并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肝癌诱导不同时期磷酸化Smad2、Smad4蛋白的表达,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mad4 mRNA的表达.结果 OCT组大鼠的存活率70.0%(7/10)明显高于对照组30.0%(6/20,P<0.05);DENA喂养16周时,OCT组大鼠的肝癌发生为0只(0/10),对照组为6只(6/2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NA喂养22周时,OCT组肝癌的发生(2/9)显著低于对照组(10/12,P<0.01).正常细胞时Smad4很少表达,随着肝硬化的发展,表达明显增强,但DENA喂养22周时肝组织Smad4表达明显下降,肝癌的表达显著低于周边组织(P<0.05);磷酸化Smad2的表达可见于正常肝细胞,但诱癌8周时表达明显减少,16、22周时又恢复至正常水平,但肿瘤内表达明显减少;OCT的治疗组诱癌22周的Smad4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磷酸化Smad2的表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ad4和磷酸化Smad2表达的减少与肝癌的发生关系密切.OCT能有效抑制大鼠肝癌形成,Smad4表达的调节可能是OCT发挥抑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P21-激活激酶1(PAK1)基因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与扩增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荧光原位杂交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缺口末端标记方法,检测PAK1基因在80例CRC和30例结直肠良性腺瘤组织芯片中的表达、扩增及其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6%的结直肠良性腺瘤和62%的CRC出现PAK1蛋白过度表达。CRC中PAK1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90%低分化(G3级)CRC中出现PAK1蛋白过度表达,显著高于中一高分化CRC(G1/2级)的51%;78%的临床晚期(Dukes C、D期)CRC组织呈PAK1蛋白过度表达,也显著高于临床早期(Dukes A、B期)的53%。PAK1蛋白在CRC中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呈显著负相关(P〈0.05)。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发现,只有3%的CRC出现PAKI基因扩增。结论PAK1蛋白过度表达可能在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与CRC的组织学和临床浸润表型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CRC恶性程度与进展的新分子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AKT/mTOR信号通路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p-AKT和p-mTOR在喉癌(84例)、癌旁(24例)和正常黏膜组织(20例)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常见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p-AKT在喉癌、癌旁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78.3%、29.2%、25%,p-mTOR在喉癌、癌旁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76.4%、50%、20%;AKT/mTOR信号通路的过度表达在喉癌、癌旁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呈递减的趋势;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Akt与p-mTOR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此通路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呈负相关性。【结论】AKT/mTOR信号通路在大部分喉癌组织中过度表达,可能是喉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胃肠道内、外的胃肠间质瘤(GIST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83例确诊的GISTs(包括167例胃肠道内GISTs和16例胃肠道外GIsTs)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检测免疫组化指标(Vimentin、CD117、CD34、Actin、S-100)。结果:胃肠道外GISTs约占8.7%。胃肠道内GISTs和胃肠道外GISTs的临床表现、镜下形态和免疫表型均较相似,主要是发生部位不同,胃肠道外GISTs肿瘤体积较大且生物学行为分组级别较高。结论:胃肠道外GISTs较胃肠道内GISTs除发生部位不同外,还表现为瘤体体积较大、常见上皮细胞样型、出血坏死较突出且生物学行为分组侵袭性及复发率相对较高,影像学CT检查无气液平面。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观察大鼠脊神经节自体髓核移植后,大鼠左后肢疼痛行为学和神经节非压迫性损伤的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78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6只)、假手术组(36只)和自体髓核移植模型组(36只).模型组大鼠行腰5左侧半椎板切除,暴露腰5背根神经节,取尾部的自体髓核组织置于背根神经节表面,假手术组背根神经节表面放置等量的自体肌肉,每组用yon Frey hair测鼍手术前后大鼠后肢机械刺激缩爪阈值,于术后7 d、14 d和21 d取材用光镜和电镜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左后肢机械刺激缩爪阈值手术前后无明显降低,模型组术后有明显机械刺激缩爪阈值降低(P<0.05);模型组脊神经节出现长达21 d的病理损伤改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节充血水肿,节细胞线粒体空泡变,溶酶体增多,内质网肿胀扩张,有的甚至出现细胞核皱缩;神经纤维的轴突内细胞器减少,髓鞘肿胀疏松,个别甚至崩解;假手术组仅在7 d时轻度的神经节充血水肿,细胞有轻微的粒体空泡变;空白组和假手术组的14、21 d脊神经节无病理损伤改变.结论 非机械压迫的自体髓核可引起大鼠脊神经节超微结构严重损伤和后肢机械痛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