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8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250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体内组织工程材料-小肠粘膜下层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对体内组织工程材料-小肠粘膜下层的力学性能进行检测.方法用岛津AG20KNA材料试验机对完成所有处理的SIS进行测试.结果管壁不剖开组的屈服应力为7.72±0.70MPA,应变为42.66±14.69;剖开管壁,平行于管腔纵轴拉伸组的屈服应力为7.57±1.94MPA,应变为42.34±8.29;剖开管壁,垂直于管腔纵轴拉伸组的屈服应力为3.91±0.91MPA,应变为71.59±3.64.结论SIS 在纵轴方向(无论是否剖开管壁)的抗拉强度相当于肌腱和韧带组织的1/7到1/14.SIS具有各向异性的力学特点,无论管壁剖开与否,沿SIS管腔纵轴方向拉伸两组的屈服应力和最大应力比剖开管壁,垂直于管腔纵轴拉伸组的屈服应力和最大应力大两倍.而垂直管腔纵轴拉伸组的屈服应变和最大应变较大,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92.
骨质疏松症的生物力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应变幅度有助于控制骨塑形活动而增加骨强度和骨量,而骨重建则维持或降低骨强度和骨量。无论从应变或应力角度看,骨重建阈值(MESr)应低于骨塑形阈值(MESm),MESm又应低于显微损伤阈值(MESp),而MESp则应显著低于骨极限强度即骨折阈值(Fx)。正常的骨塑形与骨重建可调整骨骼的总体强度和刚度,以保持正常的峰值骨应变(“E”),防止其超过骨塑形阈值和显微损伤阈值,即应满足MESr<“E”相似文献   
93.
14只新西兰兔作右胫骨截骨,分别用薄(2mm)、厚(2.5mm)有机玻璃接骨板、不加压钢板和加压钢板作内固定.通过X线摄片和透射电镜进行观察.骨折45天后,薄有机玻璃接骨板固定组发生肥大性骨不连;厚有机玻璃接骨板固定组产生典型的二期骨折愈合,有明显的外骨痂;不加压钢板固定后外痂较小,但断端达到骨性愈合;加压钢板固定后发生一期骨折愈合,无外骨痂出现.本文对产生这些现象的生物力学因素作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94.
石氏夹板是江南著名伤科石筱山、石幼山氏用以治疗骨折、脱位的一种医疗器具,它具有韧性,在固定后受力均匀,是一种坚强的外固定材料,充分体现石氏伤科骨折固定的“以柔克刚”观点。一、石氏夹板特点: 1.材料的多样性石氏夹板应用的材料包括外敷药、杉木片、硬纸板、绷带和压力垫。  相似文献   
95.
腰椎扭转损伤是腰背痛的病因之一,有关腰椎扭伤的生物力学研究近来已受到重视,但研究结果存在很大分歧。本文全面介绍了腰椎扭转的运动学研究概况,以及腰椎各结构的抗扭作用。对目前腰椎扭转生物力学研究存在的缺陷和今后的努力方向也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6.
骶骨螺钉置入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骶骨螺钉置入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辛兵①综述侯筱魁①审校经椎弓根内固定器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骨折,椎体转移肿瘤,腰椎滑脱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的腰椎不稳定。目前,已设计出各种内固定器试图在骶骨上获得坚强固定[1~5]。但由于骶骨的特殊解剖结构[6],骶骨螺钉的...  相似文献   
97.
桡骨头Ⅱ型骨折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荣光  戴kei戎 《上海医学》1990,13(5):257-260
  相似文献   
98.
掌、指骨骨折一般是由打击、机器压伤等引起。骨折后大多有成角畸形。这些骨折位于肢端,骨短小而邻近关节多,常不易固定而导致畸形愈合,给手的功能带来一定的影响。目前的治疗方法多数不能早期开始关节活动,从而发生肌腱粘连或关节僵硬,甚至影响邻近无骨折手指的关节功能。1982年以来,我科试用闭合穿针、骨水泥外固定治疗了掌、指骨骨折21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关 )中的价值。方法 在关节镜下对 34例早、中期类风关患者共 4 2个膝关节 (早期 2 2例 ,2 4个关节 ;中期 12例 ,18个关节 )行滑膜切除术 ,其中32个膝关节使用双极射频对残留的滑膜进行清除和止血。术后给予正规抗类风湿药物治疗。所有的 4 2个关节得到了 6个月的随访 ,31个关节得到 2年的随访 ,14个关节得到 4年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关节功能的评定和红细胞沉降率 (ESR)、C反应蛋白 (CRP)和类风湿因子 (RF)的测定。结果 术后 6个月的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 95 .2 % (4 0 / 4 2个 ) ,术后 2年为 87.1% (2 7/ 31个 ) ,术后 4年为 6 4 .3% (9/ 14个 )。术后 3个月 ,早期类风关组的ESR、CRP和RF较术前明显下降 (P <0 .0 5 ) ,中期类风关组的ESR和CRP较术前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对早、中期类风关患者进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 ,术后给予正规的抗类风湿药物治疗 ,可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双极射频能够彻底清除滑膜 ,有利于减少关节血肿的发生 ,促进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00.
股骨距与股骨上段有效髓腔的几何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股骨距是股骨上段内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14副28根新鲜尸体股骨标本作股骨距和股骨上段有效髓腔三维几何学研究。研究发现,股骨距位于股骨上段内部,呈板状型突起,股骨距平均长度为3.67cm±0.88cm,近侧起点平均在小转子上方1.46cm±0.52cm,远侧止点平均在小转子远侧0.44cm±0.67cm。80%股骨距最宽最厚部分位于小转子起点附近。股骨距自其近端至远端呈向后内扭转趋势,扭转角为16.5°±10.7°。股骨上段髓腔被股骨距分隔为前、后二部分,人工假体柄只能进入前部髓腔,即有效髓腔。有效髓腔的三维几何形态是人工髋假体柄设计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