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45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8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96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1177篇
综合类   143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28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0 毫秒
91.
92.
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股骨近端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和股骨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多发于老年的骨折,同时股骨近端骨折也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严重者易致残甚至死亡。随着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和老年社会的到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的增加,都会导致股骨近端骨折发生率的增加。如何有效地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近端骨折,成为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3.
中国人正常胫骨近端后侧形态学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辉  罗从风 《上海医学》2008,31(5):335-339
目的运用CT及X线影像学检查对中国人正常胫骨近端后侧表面解剖形态进行测量和计算,确立中国人正常胫骨近端后侧解剖形态学结构特点。方法测量并计算150名成年健康中国人300侧正常胫骨近端CT扫描和X线摄片中的相关参数,探讨参数间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健康成年中国人的胫骨CT平台宽度为61.23~85.87 mm,平均宽度为(71.79±5.32)mm,与X线平台宽度[(73.75±5.20)m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胫骨近端后侧形态在水平面呈现两个弧形结构,后内侧圆弧圆心角大小为(118.79±16.15)°,后外侧圆弧圆心角大小为(107.44±21.37)°。在矢状面胫骨近端后侧皮质呈"Z"字形结构,内、外侧各有两个明显的转角,第1转角分别为(40.66±8.30)°和(42.97±7.43)°,第2转角分别为(44.71±6.62)°和(45.04±6.60)°。胫骨平台后侧圆弧的圆心角内、外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胫骨近端后侧皮质内、外侧第1、2转角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由于胫骨近端后内、后外侧形态结构存在差异,故无论在设计符合后侧结构的内固定置入物时,还是在临床手术中都要对胫骨近端后内和后外侧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在我院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的7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其中49例行前路减压术,27例行后路减压术。根据围手术期用药情况将其分为2组,MP组38例,在脊髓减压前30min予MP1000mg,iv gtt,术后d 1、2、3给予MP 160 mg,30 min内iv gtt;地塞米松(Dex)组38例,术后d 1、2、3应用地塞米松20mg·d~(-1),iv gtt,d4减至10mg,d 5减至5mg,5 d后停用。应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评价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7d和3mo的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但MP组术后7d和3mo神经功能均优于Dex组(P<0.05)。Dex组2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神经症状加重。2组均未出现消化道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外科减压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改善脊髓神经功能的有效方式,同时应用MP可有效维持减压后获得改善的脊髓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5.
微波灭活骨再血管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微波灭活骨愈合及再血管化的过程及机制。方法:建立兔胫骨微波灭活模型,分别于3、6、12、24周行大体观及X线、四环素荧光双标记、电镜及SPECT骨扫描,观察灭活骨愈合、荧光双标记、放射性浓聚及板层骨的形成,自身对侧对照。结果:微波灭活骨6周愈合,24周板层骨初步形成,塑形完成;四环素荧光首先出现在哈佛氏管的周围,逐渐向间板侵润;放射性浓聚从两端开始变淡,向中间发展。结论:微波灭活骨能够愈合,其愈合及再血管化的速度均慢于新鲜自体骨;宿主骨两端毛细血管的直接长入是微波灭活骨再血管化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96.
微型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跖骨骨折5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跖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是采用闭合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和克氏针内固定术。近年来,由于内固定器材的不断发展和外科技术的改进,使用微型螺钉加压钢板内固定克服了骨折端不能紧密接触、无法有效制止旋转及患肢不能早期活动等缺点。2000年3月以来,笔者对50例多发性跖骨骨折采用微型螺钉钢板加压内固定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7.
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是一种能够实时监测组织内微循环血流灌注的仪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本文介绍了该仪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功能、操作要点,以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8.
病例摘要 例1 男,70岁。凶发现左膝关节外侧有突出物5年,觉疼痛3个月就诊。体格检查:左膝关节外侧稍肿胀,左膝关节内上方压痛,外下方腓骨小头处可触及突出物,关节活动基本正常。X片显示:左腓骨骨软骨瘤(图1)。拟诊“左腓骨骨软骨瘤”,于2004年10月4日收入住院。鉴于对门诊诊断有疑问,考虑到单纯腓骨骨软骨瘤不应有膝关节内上方明显的压痛,故入院后再行CT及MRI检查,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无明显后方压迫的陈旧性颈椎半脱位行单纯前路手术减压内固定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 2004年5月至2006年7月收治陈旧性颈椎半脱位患者1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均超过2个月,行前路减压,术中试图通过撑开螺钉及钛网钢板同定的运用,以获得减压固定、恢复正常序列.结果 16例患者术后均恢复正常颈椎序列及椎间隙高度,随访6-11个月,平均8.5个月,无植骨未融合及钛板螺钉松动、断裂病例.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13.4分恢复为最后随访时平均15.9分,改善率为69.4%.结论 对于陈旧性颈椎半脱位,后方结构已纤维愈合稳定,而且无明显后方脊髓压迫,前路减压技术完全能达到减压融合重建颈椎序列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00.
远端蒂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应用远端蒂带腓动脉穿支的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根据缺损部位、大小及形状,保留外踝上3~7 cm处直径较粗大的腓动脉肌间隔皮穿支并作为皮瓣旋转点,切取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创面.皮瓣面积最大12 cm×26 cm,最小8 cm×15 cm. 结果 临床应用21例,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8例.创面I期愈合16例,Ⅱ期愈合5例.3例因皮瓣静脉同流障碍致远侧1/4~1/5坏死,伤口经切除坏死组织换药后均获愈合.随访6~4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足部功能恢复满意,负重区无溃疡发生.8例术后行皮瓣修薄术者效果良好. 结论 腓动脉穿支逆行腓肠神经筋膜皮瓣具有血供町靠、血管蒂长、切取范围大,外形与质地良好.操作简便等优点,是修复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