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4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目的 探讨不同血糖水平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检测30例确诊糖尿病患者、30例确诊糖耐量异常患者与30名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6项指标,分析其特点及临床意义.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纤维蛋白原4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增高(P<0.05).而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沉降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且这种改变从糖耐量异常时即已发生,所以早期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对预防糖尿病和控制其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测定不同类型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尿酸(UA)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89例不同类型老年CHD患者和60例对照组,测定血浆中Hcy和UA的水平,并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AMI;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35例)血浆Hcy和UA含量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6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Hcy和UA水平变化呈正相关(r=0.512,P<0.05).结论 血浆Hcy和UA可能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病过程,血浆Hcy和UA水平的测定对ACS的预测和疗效观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观察糖脉康颗粒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及羰基应激的影响,探索其肾保护机制.方法 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未处理糖尿病组(B组)和糖脉康颗粒治疗组(C组).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肾重/体重比、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h尿蛋白定量及血脂改变,并分析各组大鼠肾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巯基及羰基水平.结果 B组大鼠肾重/体重比、24h尿蛋白定量、肾组织MDA及羰基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P<0.05),SOD、GSH-PX及总巯基低于A组(P<0.05).与B组相比,C组大鼠肾重/体重比、24h尿蛋白定量、肾组织MDA及羰基水平下降,SOD、GSH-PX升高(P<0.05).结论 糖脉康颗粒可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肥大,并降低尿蛋白排泄率,这种肾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改善氧化应激及羰基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大鼠肝肾功能及肌肉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成年组(9月龄)大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常规饲料对照组(10只)和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常规饲料+瑞舒伐他汀5mg/(kg· d)](10只),连续给药12周.观察两组大鼠给药前后肝肾功能、肌酸激酶及肝脏组织、肌肉病理情况.结果 两组间及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肌酸激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组织、肌肉病理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本研究中瑞舒伐他汀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对肝肾功能、肌肉未见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ACS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和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CS患者60例,其中A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ACS患者经抗缺血治疗(硝酸酯类、钙拮抗药、酌情使用β受体阻断药及ACEI/ARB)及抗血小板、抗凝、他汀类药物等治疗后,进行4个月随访。同时选取30例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ELISA及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ACS组和对照组入院时、治疗4个月后血清MPO和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院时和治疗4个月后AMI组、UAP组血清MPO、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AMI组和UAP组MPO、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个月后,ACS患者MPO、CRP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均〈0.05),AMI组和UAP组患者血清MPO、CRP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PO、CRP随ACS病情变化而改变,可作为诊断和预测ACS的指标。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在不同类型老年冠心病(CHD)患者中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测定112例不同类型老年CHD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中的DD、Fg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AM I;28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35例)的DD、Fg含量高于对照组(6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26例)和陈旧性心梗组(OM I;23例)(P<0.01);AM I组的DD、Fg含量高于UA组(P<0.01);对照组、SA组和OM I组的DD、F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D患者存在凝血和纤溶功能异常,血浆DD、Fg含量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检测血浆DD、Fg含量对判断CHD的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8.
糖尿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在对糖尿病患者积极对症治疗的同时,血糖监测的意义非比寻常。随着一种新型皮下埋人式动态血糖监测仪的问世,实现了临床对患者血糖的动态监测和控制。我科自2005年10月应用至今,现将临床应用情况与护理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9.
目的:了解老年糖代谢异常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158例年龄为68~93岁老年非糖尿病患者,每例均行标准75g口服糖耐量试验,同时测定血脂、血清CRP水平、空腹胰岛素等生化指标。超声测定颈总动脉内IMT并了解斑块情况。结果:患者中糖耐量正常者(NGT组)48例,糖耐量异常者(IGT组)71例,2型糖尿病(DM组)39例,3组体重指数、血压、血脂等均无明显差异。3组颈总动脉IMT均值分别为0.72、0.78、0.83mm,DM组及IGT组较NGT组显著升高(P<0.01),DM组与IGT组间差异无显著性,DM组斑块发生率(62%)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3组CRP水平分别为(1.05±0.64)、(1.77±0.82)、(2.03±0.63)mg/dL,并呈上升趋势,两两比较DM组及IGT组较NGT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DM组与IGT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老年糖耐量异常人群颈总动脉IMT明显增厚,CRP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慢性亚临床炎症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6月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就诊的516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伴有骨质疏松分为糖尿病骨质疏松组(n=151)和非骨质疏松组(n=365),分析所有人群维生素D营养状况;比较两组年龄、病程、体质指数(BMI)、25羟维生素D[25(OH) D]、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血钙(Ca)、血磷(P)、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等指标;并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516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者占68. 41%(包括严重缺乏);不足者占24. 81%;充足者占6. 78%。糖尿病骨质疏松组年龄、病程、Hb A1c、TC、TG高于非骨质疏松组,25(OH) D、FIns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病程增加、Hb A1c升高及维生素D缺乏是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随年龄增长、病程增加和Hb A1c升高,维生素D缺乏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