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7篇
  1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抑制素(INH)在体条件下能否通过大鼠的血脑屏障及在垂体或下丘脑的分布。方法采用颈静脉灌流和放射自显影技术,将20只SD大鼠分为4组,每组5只,第1~3组(实验组)颈静脉注射^125 I-INH50μl,第4(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第1,2,3组分别于注射后30,60和120min断头处死,取出垂体、下丘脑,以生理盐水洗涤,测量放射性计数,取放射性最大组的垂体与下丘脑组织行放射自显影分析。结果第1组垂体的放射性最高[(1008.00±5.78)Bq],而第2和3组分别为(723.00±4.95)和(491.00±4.90)Bq;1~3组的下丘脑放射性分别为(20.00±1.01),(22.00±0.95)与(19.00±0.73)Bq。第4组垂体与下丘脑的放射性分别为(16.00±1.40),(15.00±0.98)Bq。各实验组大鼠垂体的放射性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注射后30min放射性最大(第1组),60和120min后逐渐降低;而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的下丘脑放射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自显影结果示,实验组大鼠的垂体组织上有明显的银颗粒,而对照组没有;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的下丘脑组织上均未见明显的银颗粒。结论^125I-INH能通过大鼠血脑屏障,垂体在注射后30min放射性最大,在大鼠垂体上有INH结合位点或受体,而在其下丘脑没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定性分析治疗痤疮的临床验方痤疮消洗液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选用Acquity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0.1%甲酸乙腈和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质谱使用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扫描采集数据。通过精确质谱信息及元素组成分析,结合Scifinder数据库、对照品信息及相关文献,对痤疮消洗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推断和鉴定。结果 痤疮消洗液中鉴定出59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蒽醌类、环烯醚萜类、有机酸类、黄酮类化合物。结论 UPLC-Q-TOF-MS技术可快速、灵敏地鉴定痤疮消洗液中的化学成分,为探讨药效物质基础及控制制剂质量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传统煎药工艺建立不同产地黄芪的HPLC指纹图谱,用于黄芪药材质量的评价。方法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15批不同产地的黄芪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并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选取了12个色谱峰作为指纹图谱共有峰,15批样品的相似度计算结果均大于0.990,说明各产地黄芪药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5批样品聚为4类;主成分分析采用3个主成分对黄芪药材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得分结果显示,甘肃民乐县所产批号为HQ-18001(S1)、HQ-18002(S2)和甘肃岷县所产批号为HQ-18007(S7)、HQ-18006(S6)的黄芪药材在所有样品中的综合得分位于前4名。结论建立基于传统煎药工艺的黄芪药材质量评价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结果可靠,可以用于黄芪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在药学专业学科教学中,基于理解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和价值启示,采用构建框架、举一反三、找关键词、教学演示等方法指导高职学生掌握合适的学法,积极有效学习,提升理解力和学习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KD)不同阶段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变化及其与甲状旁腺素(PTH)等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初步探讨FGF23在CKD进展中与矿物质代谢相互关系及对机体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波动在4~96ml/(min·1.73m2)CKD住院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测定外周血FGF23及其他生化指标,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各组CKD患者血FGF23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LogPTH各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LogFGF23及血磷在CKD4,5期组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CKD1~2期组与CKD3期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四组间血磷(r=0.54,P<0.01)、LogPTH(r=0.61,P<0.01)及1,25羟维生素D3[1,25(OH)2D3](r=0.32,P<0.01)与LogFGF23均呈显著正相关,而eGFR(r=-0.64,P<0.01)与LogFGF23呈显著负相关;(3)FGF23甲旁亢组值(4372.25±1996.66pg/ml)较非甲旁亢组值(2943.99±1981.21pg/ml)明显升高(P<0.01),LogFGF23与LogPTH仅在甲旁亢组中显著正相关(r=0.569,P<0.01),而LogFGF23与1,25(OH)2D3仅在非甲旁亢组中显示正相关(r=0.437,P<0.05);两组中LogFGF23与eGFR均显著负相关,但与血磷间均有正相关性;(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多因素(年龄、血清白蛋白、活性维生素D3、eGFR及"有甲旁亢")与LogFGF23有相关性(P<0.05)。结论:(1)血FGF23水平在CKD早期已高出正常,并随着肾功能减退不断升高,在终末期异常升高。(2)慢性肾脏病终末期血磷水平显著升高并刺激FGF23生成增加,高FGF23水平与继发性甲旁亢发生相关。(3)年龄、活性维生素D3、肾功能状态、营养状况及有无"甲旁亢"均能影响血FGF23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药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中药临床的疗效,是保证中药有效性、安全性、可控性的基础。中药从种植开始形成高品质药材到临床能否发挥应有疗效,品质传递过程是重要保障,而其过程有无完整传递,需要符合中药自身特点的科学评价方法。目前中药评价方法多以化学成分含量作为评价指标,且大多是针对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制剂等某单个环节进行质量评价,对中药在生产全产业链的各环节传递过程中的品质整体性变化缺乏关注,对中药品质从药材到制剂直至临床传递过程中的整体性评价方法还未有系统论述。针对中药品质传递过程的规律和特点,对可用于中药品质传递过程的评价技术和方法进行综述,为中药品质传递过程评价及制定符合中药本身特色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var. gracilistylu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ODS等柱色谱方法及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谱学技术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研究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五加地上部分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降羽扇豆烷型三萜3α,4α,11α-三羟基-23-降羽扇豆-20(29)-烯-28-酸(1)和4个已知羽扇豆三萜3α,11α-二羟基羽扇豆-20(29)-烯-28-酸(2)、23-氧-3α,11α-二羟基羽扇豆-20(29)-烯-28-酸(3)、23-氧-3α-羟基羽扇豆-20(29)-烯-28-酸(4)和3α-羟基羽扇豆-20(29)-烯-23,28-二酸(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新印象酸。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人骨肉瘤143B细胞无显著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抵当汤联合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于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就诊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给予抵当汤联合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安慰剂联合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在治疗周期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生化、免疫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评估治疗组安全性及免疫功能变化;采用膀胱癌患者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与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特异性量表(EORTC QLQ-BLS24)量化反映治疗前后患者的躯体、角色、情绪与社会等功能情况,疲劳、疼痛、恶心呕吐、气促、失眠、食欲减弱、腹泻和便秘等症状情况及治疗产生问题、未来担心、肠道症状及尿路症状等膀胱癌特异症状。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和肿瘤分期等均无差异。在治疗周期内,两组均无复发病例及不良反应事件,且观察组中医疗效较对照组明显升高(χ2=7.23,P=0.02)。相较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中的CD3+,CD4+细胞数量以及CD4+/CD8+都有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领域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此外,观察组的治疗后疲劳、腹泻、便秘、肠道症状以及尿路症状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抵当汤可减轻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吉西他滨灌注化疗期间的不良临床症状,改善尿道、肠道不适反应,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Objectiv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analysis of data from several rheumatoid arthritis metabolomics studies attempts to determine which metabolites can be used as potential biomarkers for the diagno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to explore the pathogene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MethodsWe searched all the subject-related documents published by EMBASE, PubMed, Web of Science, and Cochrane Library from the database to the September 2019 publication. Two researchers independently screened the literature and extracted the data. QUADOMICS tool was used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studies included in this systematic review.ResultsA total of 10 studie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of systematic review, including 502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373 healthy people. Among them, the biological samples utilised for metabolomic analysis include: serum (n = 8), urine (n = 1) and synovial fluid (n = 1). Some metabolit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glucose, lactic acid, citric acid, leucine, methionine, isoleucine, valine, phenylalanine, threonine, serine, proline, glutamate, histidine, alanine, cholesterol, glycerol, and ribose.ConclusionsMetabolomics provides important new opportunities for further research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is expected to elucidate the pathogene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that has not been fully understood before.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病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和眼动脉(OA)血流储备及血管反应性研究,探讨其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门诊随机抽取2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40只眼及同时期体检健康20例正常对照组40只眼,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2组患者MCA及O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屏气后的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屏气后的搏动指数(PI’)和屏气指数(BHI)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O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屏气后的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屏气指数(BHI)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A的搏动指数(PI)、屏气后的搏动指数(PI’)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高血压患者MCA、OA的脑血管反应性检测,可以为高血压病患者早期及时提供防治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