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无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预后一般优于淋巴结转移者。但临床仍有一定比例淋巴结转移阴性(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胃癌患者术后出现肿瘤复发转移,此类不良预后可能与淋巴结微转移(LNM)相关。随着免疫组织化学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诊断方法的应用,LNM的检出率不断提高,尤其在内镜黏膜下剥离、腹腔镜手术等微创治疗中。因此,LNM的准确诊断是胃癌患者治疗的关键,但目前对LNM的临床意义尚未达成一致共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肺泡灌洗液辛普森菌群多样性指数(SDI)比值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内细菌性肺炎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调查扬州大学附属医院ICU 2019年10月—2021年7月选择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的56例细菌性肺炎患者病历资料,依据其入ICU 24 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分为非危重症组21例和危重症组35例。以细菌性肺炎造成死亡为终点事件,记录28天转归,并将患者分为生存组38例和死亡组18例。对各组患者的SDI、PCT、C-反应蛋白(CRP)、PCT/SDI、CRP/SDI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非危重症组比较,危重症组患者血清PCT/SDI、PCT水平均升高,且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更长,28天病死率更高(均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SDI较低,PCT/SDI、PCT水平均较高(均P<0.05);SDI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呈负相关(r值为-0.655,P<0.001),PCT水平、PCT/SDI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0、0.734,均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PCT/SDI预测患者28天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1,其次为PCT+SDI (0.845)、PCT (0.808)、SDI (0.785)、CRP/SDI (0.731),PCT/SDI的最佳截断值为11.56时预判患者28天死亡的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66.7%。Cox回归分析显示,PCT/SDI值高(HR=1.562,95%CI:1.271~1.920,P=0.031)、PCT水平高(HR=1.106,95%CI:1.021~1.198,P=0.024)是ICU细菌性肺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CT/SDI、PCT、PCT+SDI、SDI、CRP/SDI均可作为ICU细菌性肺炎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指标。与其他指标相比,PCT/SDI预测患者短期预后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陪检在胸痛患者诊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江苏某三甲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10例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患者就诊时是否有专人陪检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实验组由医务人员陪检,完成各项辅助检查,对照组患者依据临床医师的指示自行完成各项检查,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采用TIMI评分进行评价。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差异,评价陪检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110例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3例,女性57例,年龄范围49~80岁,平均年龄(62±6.10)岁。实验组(陪检组)56例,对照组(无陪检组)54例。两组人群平均年龄t=-0.323,P=0.747,性别统计学检验x2=1.295,P=0.255。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价TIMI评分两组统计学检验t=1.513,P=0.134。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数量5例次(8.92%)明显低于对照组16例次(29.6%),统计学检验x2=7.62,P=0.006(P<0.05);患者满意实验组94.64%,对照组81.48%,两组统计学检验x2=4.57,P=0.033(P<0.05)。结论 陪检在胸痛患者诊疗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心率变异性(HRV)参数对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夜间无症状低血糖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1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207例。剔除夜间有症状低血糖患者19例,根据夜间低血糖发生情况将剩余患者分为夜间血糖正常组(137例)和夜间无症状低血糖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生化指标、HRV参数〔低频功率归一化值(LFnu)、高频功率归一化值(HFnu)、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SDNN中每5 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个数占总R-R间期个数的百分比(PNN50)〕。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接受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发生夜间无症状低血糖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HRV参数对接受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发生夜间无症状低血糖的预测价值。结果夜间无症状低血糖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夜间血糖正常组(P<0.05)。夜间无症状低血糖组患者HFnu、SDANN、RMSSD、PNN50低于夜间血糖正常组,LF/HF高于夜间血糖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Fnu、LF/HF、SDANN、RMSSD、PNN50是接受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发生夜间无症状低血糖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Fnu、LF/HF、SDANN、RMSSD、PNN50预测接受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发生夜间无症状低血糖的AUC分别为0.768〔95%CI(0.680,0.856)〕、0.776〔95%CI(0.693,0.859)〕、0.769〔95%CI(0.693,0.845)〕、0.767〔95%CI(0.698,0.836)〕、0.770〔95%CI(0.695,0.844)〕,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8.38 Hz、1.91、52.31 ms、22.23 ms、6.14 ms,灵敏度分别为81.80%、74.50%、74.50%、70.80%、73.70%;特异度分别为66.70%、72.30%、72.50%、72.50%、74.50%。HFnu、LF/HF、SDANN、RMSSD、PNN50联合预测接受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发生夜间无症状低血糖的AUC为0.936〔95%CI(0.892,0.980)〕,灵敏度为70.60%,特异度为98.50%。HRV参数联合预测接受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发生夜间无症状低血糖的AUC分别大于HFnu、LF/HF、SDANN、RMSSD、PNN50单独预测接受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发生夜间无症状低血糖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324、3.341、3.688、4.035、3.737,P值均<0.05)。结论HRV参数中的HFnu、LF/HF、SDANN、RMSSD、PNN50对接受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发生夜间无症状低血糖具有一定预测价值,而其联合预测的价值更高,其有望成为接受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发生夜间无症状低血糖的新型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186-4187
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8例,将其严格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2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使用多西他赛结合顺铂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使用培美曲赛结合顺铂进行治疗,经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情况。观察组经治疗后的效果与对照组经治疗后的效果相比,观察组较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培美曲赛联合顺铂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明显,在临床上具有广泛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二十年来随着临床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认知不断提高和诊断方法的不断改进,PBC在全球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早期的家系调查结果表明PBC具有严重的遗传倾向,随后针对不同种群的PBC基因组学分析相继完成,已积累了大量的遗传学分析数据。今后PBC的遗传学研究重点将聚焦在如何将这些遗传学分析结果转化到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纹理分析T1WI对比增强图像在分级脑胶质瘤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低级别胶质瘤(LGG)和63例高级别胶质瘤(HGG),使用MaZda软件提取T1WI对比增强(CE-T1WI)肿瘤纹理特征并分析比较两组间9个直方图参数,包括平均值(mean)、变异度(variance)、偏度(skewness)、峰度(kurtosis)和第1、10、50、90、99百分位数(Pere.1%、Pere.10%、Pere.50%、Pere.90%、Pere.99%),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对有统计意义的参数进行建模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鉴别两者的效能。 结果LGG组的3个参数(kurtosis,pere.1%,pere.10%)高于HGG组(P均<0.05),4个参数(mean,variance,pere.90,pere.99%)低于HGG组(P均<0.05),而skewness、pere.50%这2个参数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均>0.05);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7个参数中,variance鉴别两者的效能最佳,灵敏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79.4%、86.2%、0.878,7个参数建立的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的效能优于所有参数,灵敏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87.3%、79.3%、0.882。 结论基于CE-T1WI的直方图参数可有效鉴别LGG与HGG,而以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直方图参数建立的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效能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7年6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按传统护理随访模式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出院后采用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干预模式,观察两组患儿入组8个月后哮喘控制情况、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哮喘完全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未控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部分控制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有助于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病情控制,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提高手术效果,综合分析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要求,采取合适的术式矫正眼周老化征象。方法:根据患者眼周皮肤衰老情况选择肉毒素注射、眼袋整形术、重睑术、提眉术等个性化的手术方案。结果:本组85例患者,选择不同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效果满意。结论:针对眼周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针对性强,效果可靠,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手术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12月因门脉高压、脾大、脾功能亢进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行脾切除术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资料,其中腹腔镜下手术21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50例(开腹组)。应用GraphPad Prism 6.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术中、术后相关指标采用( ±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长(P<0. 05),而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镇痛药物使用次数、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均少于开腹组(P<0. 05);两组间的腹腔出血、腹、盆腔积液、肺部感染、胰瘘以及门静脉血栓形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切口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腹腔镜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