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作者于1997年6月在黑龙江省海林县调查莱姆病时,在山林地区采集蜱类200余只,经分类鉴定,均为全沟硬蜱。以每组5只,取中肠接种BSK培养基分离病原,从第3组获得1株疏螺旋体(菌株作者单位:1黑龙江省海林林业局二十二林场卫生所(海林157100);2...  相似文献   
2.
伯氏疏螺旋体共有13个基因种,国内分离到的菌株包括5个基因种[1-3],本研究对黑龙江地区啮齿动物中伯氏疏螺旋体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样本采集、处理及DNA提取:2009-2011年4-7月从黑龙江林区采用夹夜法采集野鼠,每样点100×2夹次,按5m距离布放鼠夹,晚放晨收.现场鉴定鼠种后,将捕获的鼠放入鼠袋内,乙醚麻醉后,消毒,无菌取脾脏低温保存.采用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血液/细胞/组织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脾脏DNA,-20℃贮存备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黑龙江林区野鼠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情况。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黑龙江地区采集的啮齿动物标本扩增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A(OmpA)基因。阳性标本送测序并应用Mega5.0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共检测鼠标本514份,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阳性率为9.3%(95%CI:7.1%~12.2%),牡丹江、绥芬河、同江和东宁四个地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2.4%(39/314),5.3%(3/57),2.0%(1/51),5.4%(5/92),地区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有仓鼠、大仓鼠、大林姬鼠、褐家鼠、黑线姬鼠、红背鼠平、鼩鼱、棕背鼠平、东方田鼠、明纹花松鼠10种,鼠种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棕背鼠平的阳性率最高,为22.1%(21/95)。测序结果显示鼠感染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基因型是黑龙江立克次体基因型和一种新的未定种基因型。结论:黑龙江地区存在鼠感染黑龙江立克次体,同时可能存在未定种的新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研究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3种检测方法对莱姆病血清学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临床疑似莱姆病患者血清标本及其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分别采用IFA、ELISA和WB进行血清抗伯氏疏螺旋体抗体(IgM和IgG)检测,结合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实验共检测莱姆病疑似患者血清398份,ELISA阳性86例,阳性率21.61%,其中IgM阳性27例,IgG阳性59例;IFA阳性82例,阳性率20.60%,其中IgM阳性26例,IgG阳性56例;WB阳性83例,阳性率20.85%,其中IgM阳性31例,IgG阳性52例;并且实验表明,在对于游走性红斑病例的诊断上,WB法阳性率明显高于ELISA和IFA(χ2=6.34,P〈0.05)。结论在莱姆病的实验室诊断中,IFA、ELISA和WB3种方法结合运用,可提高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WB在排除ELISA和IFA的假阳性结果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五味子乙素(SchB)对高糖(HG)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分离大鼠BMSCs并筛选SchB的实验浓度。将BMSCs分为正常(NC)组、高糖(HG)组、HG+10 μmol/L SchB组、HG+20 μmol/L SchB组、HG+40 μmol/L SchB组、HG+40 μmol/L SchB+AMPK抑制剂Compound C(CC)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和茜素红染色评估BMSCs成骨分化能力;qRT-PCR检测BMSCs中成骨分化相关基因(RUNX2、COl1a1、OCN、BMP2)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自噬体数量;Western blot检测自噬(LC3A/B、Beclin-1、P62),以及AMPK/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HG环境能抑制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并降低自噬体数量、Beclin-1蛋白水平和LC3II/LC3I、p-AMPK/AMPK比值,升高P62蛋白水平和p-mTOR/mTOR比值(均P<0.05),抑制AMPK/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SchB可促进HG条件下BM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并升高自噬体数量、Beclin-1蛋白水平和LC3II/LC3I、p-AMPK/AMPK比值,降低P62蛋白水平和p-mTOR/mTOR比值(均P<0.05),激活AMPK/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Compound C可阻断HG条件下SchB对BMSCs增殖、成骨分化和自噬的促进作用。结论 SchB可能通过激活AMPK/mTOR介导的自噬促进HG条件下BM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6.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是一种安全、简短、可靠和有效的非手术方法,其安全流产率达90%以上,达到国际同类水平,临床上已广泛应用.近年来有学者报告将其试用于孕12~27周的孕妇引产,成功率达92.8%~100%,并发症少,不全流产及清宫率低,出血少,受到患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对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治疗的78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口服西洛他唑片+二甲双胍片,观察组口服西洛他唑片+达格列净片。从血糖、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等方面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达格列净有效改善了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选择循证护理对于肾病综合征进行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本院在2014年7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本研究选择61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对于所有患者均选择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指导和干预,同时选择6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所有患者选择采用循证护理进行干预指导,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结束以后,对于本研究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两组患者通过统计学软件的检查,能够得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时候,为患者选择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指导能有效促进患者护理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双鸭山市饶河县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9年2月收治17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17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无死亡;术后血压均降至正常。结论在手术治疗嗜铬细胞瘤过程中,只要充分做好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旅游区蜱伯氏疏螺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的动态变化.方法 运用PCR方法检测2010年捕获蜱中两种病原感染状况并测序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在威虎山和镜泊湖景区采集点捕获蜱标本共849只.两地优势蜱种分别为全沟硬蜱和嗜群血蜱,其中伯氏疏螺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分别为26.15%、10.05%和0.00%、13.33%,提示全沟硬蜱复合感染.两地优势蜱种活动高峰分别出现在7月和6月上旬,蜱携带病原率因时间差异而不同.序列分析显示旅游区伯氏疏螺旋体有3种基因型,除B.garinii型、B.afzelii型外,首次在东北地区发现B.valaisiana-like group型.对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序列分析表明,所得两序列分别与Rickettsia sp.HL-93和Rickettsia sp.H820,其同源性为100%.结论 两旅游区蜱中存在伯氏疏螺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且携带的基因类型存在多样性;动态调查显示蜱种、蜱密度的分布以及蜱携带病原状况因生境、时间和人群的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