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甜菜碱(betaine,TCJ)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量流失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3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模型组(MOD)及甜菜碱组(TCJ),每组10只,其中对MOD组和TCJ组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随后TCJ组大鼠每天接受50 mg/kg甜菜碱治疗12周,待治疗结束后通过Micro-CT检测、HE染色切片以及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 治疗12周后,与MOD组相比,三点弯曲试验、Micro-CT和HE染色切片结果显示TCJ组的大鼠骨小梁数量、骨强度和骨密度得到明显改善(P<0.05)。TCJ组大鼠最大载荷和弹性模量、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TV/BV、Tb.N、Tb.Th和Tb.Sp较 MOD 组明显改善(P<0. 05)。和 MOD 组比较,TCJ 组 β-catenin 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而 p-IGF-lR、p-GSK-3β、p-β-catenin、IGF-1R 和GSK-3β表达水平显著下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甜菜碱通过IGF-lR/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流失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4种促炎因子在低龄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PM)患儿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2岁以下的PM患儿25例,其中普通PM组17例,重症PM组8例,同时选取对照组18例,入院后12 h内采集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和血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测定CSF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IL-8的浓度。随访6个月,评估患儿的预后情况。 结果CSF IL-6和CSF IL-8诊断小儿PM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32和0.916,其诊断效能高于其他指标。重症PM组CSF中TNF-α、IL-1β、IL-6和IL-8水平均高于普通PM组的水平(P<0.05),普通PM组CSF促炎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在区分普通PM和重症PM的ROC曲线中,CSF TNF-α的AUC最大,当CSF TNF-α取截断值为70.4 ng/L时,其区分重症PM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4.1%。预后不良组CSF IL-6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轻度不良组,预后轻度不良组CSF IL-6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 结论CSF中的IL-6和IL-8可作为低龄儿童PM的早期辅助诊断指标。CSF中TNF-α水平有助于反映低龄儿童PM病情的严重程度。CSF中IL-6水平可能对PM患儿的远期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7,(34):4808-4811
目的:研究缬沙坦胶囊灌胃给药后在兔眼组织的分布规律。方法:取兔3只(6只眼),ig缬沙坦溶液,每次7.5 mg,每日2次,连用6 d。于末次给药后1 h处死兔,采集角膜、虹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液、视网膜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织中缬沙坦的含量。结果:缬沙坦在视网膜、虹膜、角膜、房水、玻璃体液、晶状体中的含量依次为(4.274±1.75)、(2.233±0.72)、(0.871±0.66)、(0.713±0.49)、(0.177±0.07)、(0.083±0.06)μg/g。结论:连续多次给药后缬沙坦在兔眼内各组织中分布不均匀,以视网膜中的含量为最高,虹膜次之,晶状体、玻璃体液中的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5,(9)
目的观察淡豆豉异黄酮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及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组织块法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分别给予不同质量浓度淡豆豉异黄酮(1、10、100、1 000μg/L)、1 000μg/L淡豆豉异黄酮+10 nmol/L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 182780、1 000μg/L大豆异黄酮进行干预,以1 nmol/L 17β-雌二醇作为阳性对照,MTT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成骨细胞ERβ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TT结果显示,淡豆豉异黄酮在1~1 000μg/L范围内促进成骨细胞增殖;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1~1 000μg/L淡豆豉异黄酮上调ERβ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而1 000μg/L淡豆豉异黄酮的上述作用能够被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所拮抗。结论淡豆豉异黄酮能够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此作用可能是通过雌激素受体ERβ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病例特点,为其早期发现和临床诊断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某医院2016~2019年收治的202例DILI病例,统计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可疑药物、DILI分型分级与临床表现,以及肝生化指标[ALT、AST、AKP、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指标。将病例分别按临床分型、急慢性和严重程度,以及不同可疑药物进行分组,对比各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性。结果:202例DILI患者中男63例,女139例,40岁以上患者138例;患者中14例有药物过敏史,37例合并其他类型肝脏疾病;平均住院疗程为(16.35±9.77)d。4年来DILI患者例数与占比逐年上升;可疑药物主要为中药、抗肿瘤药和抗菌药物;病例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共152例;急性肝损伤多见,有159例。肝细胞型与胆汁淤积型患者的主要肝生化指标差异显著(P<0.05),肝细胞型与混合型患者的AKP水平差异显著(P<0.05)。三种临床分型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慢性DILI患者的AKP、TBIL和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高于急性DILI患者(P<0.05);有其他肝脏基础疾病患者的主要肝生化指标明显高于无肝脏基础疾病的患者(P<0.05)。中药导致的DILI的严重程度重于西药(P<0.05)。结论:DILI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中药和抗肿瘤药为主要致病药物,临床应引起重视,及时发现DILI并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20,(3):335-339
目的:研究桑椹花青素-3-葡萄糖苷对癫痫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通路的影响。方法:将12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单药(桑椹花青素-3-葡萄糖苷)和激动剂联用组(桑椹花青素-3-葡萄糖苷+TrkB激动剂LM22B-10),每组30只。单药组和激动剂联用组小鼠每天灌胃600μg/kg桑椹花青素-3-葡萄糖苷1次、连续给药6周,激动剂联用组小鼠在给药第6周时每天侧脑室注入LM22B-10(5 mg/kg)1次;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末次给药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建立癫痫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分别取10只小鼠记录其癫痫自发性再发作的潜伏期、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每天观察6 h,连续观察4周;并于造模第14、28、36天记录其脑电图,统计1 h内脑电波异常发生次数。于造模后第6天,各组分别取10只小鼠检测其血清钙离子水平,并取各组剩余10只小鼠检测其海马组织中BDNF m 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癫痫自发性再发作的潜伏期、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造模第14、28、36天脑电波异常发生次数均显著增加(P<0.05),血清钙离子水平及海马BDNF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单药组小鼠癫痫自发性再发作行为的潜伏期、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造模第28、36天脑电波异常发生次数均显著减少(P<0.05),血清钙离子水平及海马BDNF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单药组比较,激动剂联用组小鼠癫痫自发性再发作的潜伏期、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造模第28、36天脑电波异常发生次数均显著增加(P<0.05),血清钙离子水平及海马BDNF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桑椹花青素-3-葡萄糖苷对癫痫模型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BDNF/TrkB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可导致部分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其发病迅速,死亡率高,早期溶栓可以挽救濒死的心肌细胞,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是重要治疗手段.但溶栓再通后,存在心肌再灌注损伤.本研究旨在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AMI溶栓再通后,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缺血性修饰白蛋白(IMA)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在心肌梗死溶栓再通后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5,(21):2901-2903
目的:为促进万古霉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领域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11年9月1日-2012年9月1日期间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病例,就其病原学检查结果、细菌耐药情况及万古霉素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2例病例共检出病原菌31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7株(占46.4%),真菌88株(占27.7%),革兰阴性菌82株(占25.9%),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万古霉素的使用率达47.0%(95例),均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以二联用药最多(68例)。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及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病例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严重且为多重耐药,而万古霉素应用基本合理。但临床还应更为谨慎地使用万古霉素,以防耐万古霉素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与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经济性。方法:从卫生体系角度出发,构建决策树模型,采用成本-效用分析,对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与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与麝香保心丸组比较,脑心通胶囊组方案的增量成本-效用比为3 501 593.41,>3倍人均GDP,麝香保心丸组方案更具有经济性;与复方丹参滴丸组比较,麝香保心丸组方案的成本更低,效果更好;因此,麝香保心丸组方案最具有经济性。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具有稳健性。结论:与复方丹参滴丸、脑心通胶囊比较,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更具有药物经济学优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