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萝卜硫素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NIS基因表达及摄碘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系K1及滤泡状甲状腺癌细胞系FTC133进行体外培养,给予不同浓度萝卜硫素处理24h,通过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钠/碘同向转运体(NIS)mRNA的表达;通过γ计数仪检测甲状腺癌细胞摄碘能力。结果: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结果表明,萝卜硫素可以上调NIS基因的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γ计数仪检测结果表明,萝卜硫素可以提高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摄碘能力。结论:萝卜硫素为放射性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正>糖尿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目前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在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为2%~3%,并以每年千分之一的速度增长。而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慢性并发症,约30%~40%的糖尿病患  相似文献   
3.
自我管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心理及行为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疗法对改善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及行为的效果.方法 将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自我管理疗法干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糖尿病患者行为评估表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和行为状态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两组除偏执和其他因子外,其余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在血糖控制、复查时间的掌握、坚持运动锻炼、戒烟、戒酒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自我管理疗法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其健康行为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在我国妊娠期妇女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妊娠期低甲状腺素血症是甲状腺功能轻度异常的状态,虽然目前关于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及机制的研究并不完善,但由于妊娠期低甲状腺素血症可能会对妊娠结局及后代产生不利影响,日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因此,应该在妊娠早期进行甲状腺功能的筛查,对妊娠早期出现低甲状腺素血症的孕妇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探索发生妊娠期低甲状腺素血症的原因,进行早期、有效的干预,减少不良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7,(7):902-904
目的:研究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双侧颈总、颈内、颈外动脉及双下肢动脉,探测有无动脉硬化斑块,并根据大血管病变程度将90例患者分为动脉硬化斑块组(DMA,63例)和无动脉硬化斑块组(NDC,27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NC组);采用氧化酶法测定两组患者血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双抗体酶联免疫检测法测定血清VCAM-1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型糖尿病患者中,无论有无大血管并发症,血清VCAM-1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在分别校正了性别,TG、TC、FBG、HDLC、LDLC的影响因素后,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血清VCAM-1与2型糖尿病直接相关,且以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更为明显(P<0.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VCAM-1水平增高,VCAM-1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学龄期1型糖尿病(T1DM)儿童生存质量差异的因素,为制定改善TIDM患儿生存质量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6年6月-2018年6月至西安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106例学龄期TIDM患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郑玲玲等编制的《重庆地区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调查量表》,观察调查问卷中患儿在影响领域、满意度领域得分,以及总体得分情况。观察不同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的患儿问卷得分差异,以及影响患儿生存质量的因素。结果 患儿生存质量量表分为影响领域和满意度领域两部分,106名学龄期T1DM患儿影响领域量表得分为(82.37±11.44)分,满意度领域(25.41±5.77)分,总体得分(110.54±18.89)分。空腹血糖≤6.1 mmol/L患儿的生存质量量表得分(105.16±14.88)明显低于空腹血糖>6.1 mmol/L的患儿(142.26±20.61)(t=10.064,P=0.001);HbA1c≤7.6%患儿的生存质量量表得分(103.67±19.26)明显低于HbA1c>7.6%的患儿得分(144.58±22.27)(t=9.572,P<0.001)。不同性别、住址、家庭收入的患儿,其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糖尿病饮食遵守情况、胰岛素注射方式、注射次数、血糖监测次数以及病程会导致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1型糖尿病学龄期儿童的生存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对此类儿童应制定严格的饮食方案,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注射,以维持患儿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在较长时间内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性别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能量负平衡特点,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国际体力活动问卷测量384例MS患者摄入量和消耗能量,采用人体组成分析仪测算患者脂肪含量、脂肪百分比、瘦体质等。比较不同年龄性别MS患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身高、脂肪百分比含量、瘦体质、能量摄入及能量消耗的差异。结果 51岁以上女性MS患者腰围/身高低于男性患者(P0.05)。各年龄组女性MS患者脂肪百分比含量大于男性患者(P0.01)。女性MS患者的瘦体质小于男性患者(P0.01)。各年龄组女性患者能量摄入低于男性患者(P0.05)。21~30岁男性患者能量摄入高于其他年龄组同性患者(P0.05)。21~70岁男性患者能量摄入均高于71~80岁男性患者(P0.05)。结论加强疾病知识的教育,根据患者的腰围身高比、身体成分、能量摄入量及能量消耗量等自身特点建立能量负平衡,对MS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文娟    罗豆豆    石益萌    郝文庆    杜昱和    田竹芳 《医学信息》2018,(20):27-3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转变,胆囊结石及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2型糖尿病患者的胆囊结石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以往大量研究认为糖尿病是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胆囊结石的发生机制与血脂、胰岛素抵抗及部分脂肪因子因素密切相关,甚至认为胆囊结石是代谢综合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这些因素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对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瘦素及脂联素在胆囊结石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阐明这种共病机制的研究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导致垂体炎的诊治方法。方法 分析1例PD-1抑制剂导致垂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病例患者男性,80岁,因膀胱肿瘤接受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用药后出现乏力、精神萎靡、纳差并自行停药。外院检查甲状腺功能提示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阴性,加用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后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深昏迷,转至本院。实验室检查提示重度低钠血症、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及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垂体MR检查诊断为PD-1抑制剂导致的垂体炎。予以糖皮质激素及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当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出现乏力、纳差等症状时,需警惕发生该药物相关垂体炎的可能,及时筛查肾上腺功能、甲状腺功能及血糖情况等,定期监测内分泌指标的变化,关注患者可能出现的相关症状、体征,及时发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评价临床药师主导的药物重整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慢病管理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397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00例)和对照组(197例),入组患者均接受2型糖尿病常规检查和治疗,在此基础上干预组患者由临床药师为其提供规范的药物重整服务。两组患者均随访至出院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6个月的血糖达标率[糖化血红蛋白(HbA1c)<7%患者比例]、用药依从性评分及用药依从性差的患者比例、出院180 d内再入院率以及住院期间相关经济指标。结果:两组患者随访过程中分别脱落19例和21例,总脱落率10.08%。干预组患者中57例(28.5%)存在至少1个用药偏差;潜在药物不良事件(pADEs)评分≥0.01患者比例为86.0%。出院后3个月、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HbA1c水平均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5),且干预组HbA1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血糖达标率和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干预组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6个月时干预组用药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入院时和同期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用药依从性差患者比例均逐渐减少,且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药品费用以及药占比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主导的药物重整服务可显著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率和服药依从性,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和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