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血糖水平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胃轻瘫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在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50例Hp阳性的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的降血糖治疗,对照组患者服用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Hp根除四联疗法,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Hp根除情况和胃轻瘫症状缓解效果。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分为对照1、2、3组和观察1、2、3组,分别比较各组患者Hp根除情况、胃轻瘫症状缓解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以上指标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 <0.05),且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患者的Hp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且胃轻瘫症状缓解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对照1、2、3组患者和观察1、2、3组患者Hp根除情况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均P> 0.05),而胃轻瘫症状缓解效果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随着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下降,患者胃轻瘫症状缓解效果呈上升趋势(均P <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胃轻瘫症状与Hp感染有着密切关系。Hp根除疗法能够有效清除Hp,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胃轻瘫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对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为预防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年龄≥50岁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457例,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将受试者分为A组(无微血管病变组,160例)、B组(微血管病变组,297例),比较两组间BMD及骨代谢指标。结果与A组相比,B组腰椎L1~4、股骨颈及股骨BMD、T值、Z值均偏低,β-CTX、PINP、N-MID偏高,24 h尿Ca和25(OH) D3偏低(P0.05)。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时OP患病率偏高(8.8%vs 20.9%,OR=2.156; 95%CI:1.102~4.220,P0.05)。结论 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时骨形成及骨吸收指标表达均升高,骨转换率加速,PTH升高,破骨细胞活性增强,BMD下降,OP患病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Graves病人外周血细胞因子和树突状细胞(DCs)不同亚群的数量和表达情况,初步探讨DCs细胞亚群在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Graves病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数量,同时利用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及IL-6等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测得Graves组髓样树突状细胞(p DC)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m DC)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ELISA检测细胞因子发现,Graves患者血清中TNF-α、IFN-γ、IL-6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TNF-α显著升高(P<0.01),而IL-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Graves病人中p DC和m DC水平升高,细胞因子分泌失调,Th1/Th2失衡,从而导致机体自身免疫反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乳头状甲状腺癌抑癌基因TSHR、P16和RAS启动子甲基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P16和RAS 3个抑癌基因在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表达,分析其启动子甲基化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50例乳头状甲状腺癌组织和32例对照组织(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2例甲状腺腺瘤)提取RNA后,以RT-PCR检测3个抑癌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甲基化PCR(MSP)检测上述组织中3个抑癌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情况,并对3个抑癌基因甲基化和未甲基化的组织随机进行测序.结果 50例乳头状甲状腺癌组织中,有34例(68.0%)TSHR基因、27例(54.0%)P16基因、30例(60.0%)RAS基因启动子发生了甲基化;32例对照组织中,有7例(21.9%)TSHR基因、5例(15.6%)P16基因、10例(31.3%)RAS基因启动子发生了甲基化;乳头状甲状腺癌组TSHR、P16、RAS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TSHR、P16和RAS mRNA在乳头状甲状腺癌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织(0.41±0.11对0.63±0.08,0.51±0.17对0.72±0.22,0.56±0.10对0.67±0.16,均P<0.05).经DNA测序证实,3个抑癌基因启动子发生甲基化的其CpG岛碱基未发生改变,仍为CG;未发生甲基化的碱基由CG变为TG.结论 3个抑癌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膀胱逼尿肌形态学表现和生理变化以探讨糖尿病大鼠膀胱收缩功能减退的病理基础以及胰岛素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6周和10周正常组鼠、糖尿病观察组鼠、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组鼠各7只,观察测量其膀胱残余尿量、压力-容量曲线并留取逼尿肌标本,进行光镜和电镜病理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观察组膀胱残余尿明显增多,压力峰值明显降低,而胰岛素治疗组曲线基本与对照组相同;光镜下可见逼尿肌肌束排列紊乱松散,胶原纤维减少;电镜下可见逼尿肌细胞间胶原纤维和中间连接减少,线粒体空泡变性。而胰岛素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光镜及电镜下表现均无差异。结论糖尿病大鼠早期即可出现逼尿肌形态学改变以致收缩功能下降,早期给予胰岛素治疗可以预防或减轻上述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中的表达,分析其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PTC和32例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对照组,包括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12例甲状腺腺瘤患者),对两组患者手术获取的标本提取RNA后,逆转录为cDNA,进行PCR,检测鸭HR基因的表达情况;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TSH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情况。结果PTC组患者中,有34例(68.0%)TSHR基因启动子发生甲基化,16例(32.0%)TSHR基因mRNA表达缺失;对照组患者中,有7例(21.9%)TSHR基因启动予发生甲基化,4例(12.5%)TSHR基因mRNA表达缺失,PTC组织TSH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及TSHR基因mRNA表达缺失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61和4.02,P〈0.05)。34例发生了TSH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PTC患者中,有14例(41.2%)TSHRmRNA表达缺失;16例未发生甲基化的PTC患者中,2例(12.5%)发生了mRNA表达缺失,二者mRNA表达缺失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1,P〈0.05)。结论PTC患者TSH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显著高于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而TSHR基因mRNA的表达则较良性甲状腺肿瘤降低;推测TSH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与PTC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A1(the high mobility group A1,HMGA1)在垂体腺瘤的表达特征,探讨其与腺瘤侵袭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HMGA1蛋白在侵袭与非侵袭性腺瘤、复发与非复发性腺瘤表达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52例腺瘤HMGA1均呈阳性表达,信号定位细胞核分布较均匀。 HMGA1蛋白的表达率,在功能性与非功能性腺瘤间( P=0.79),不同免疫表型腺瘤间(P=0.28),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侵袭与非侵袭性腺瘤((0.50±0.20) vs(0.24±0.17),P =0.000)),复发与非复发性腺瘤((0.60±0.20)vs(0.24±0.18),P=0.000)),微腺瘤、大腺瘤与巨大腺瘤((0.18±0.17)vs(0.40±0.23)vs(0.52±0.20),P=0.03)),HardyⅠ级、Ⅱ级与Ⅲ-Ⅳ级腺瘤((0.18±0.17) vs(0.30±0.20) vs(0.50±0.20),P=0.003))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MGA1预测腺瘤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8(>0.90)。当HMGA1表达率49.2%时,对腺瘤复发预测的特异性达90.5%,敏感度71.4%。结论 HMGA1表达水平与腺瘤的体积、侵袭性及复发显著相关,其预测腺瘤复发风险的准确度较高;HMGA1表达特点有利于病理医师对其准确与可重复性判读。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难以治愈,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易造成其足部疼痛、溃疡、截肢等不良后果.现有的DPN诊断方法或对早期病变灵敏度低,如临床评分方法、单丝检测;或为侵入性检查,如皮肤活检、神经活检,亟需灵敏、简单、有效且安全的方法.一些新的诊断技术如泌汗功能检测、足底压力测定、角膜共聚焦显微镜等也已在临床上开始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在社区医院门诊规范化管理、治疗前后代谢指标控制情况的变化,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糖尿病管理模式。方法门诊糖尿病患者134例,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测定血糖、C肽、血脂等指标后制定综合性治疗方案。患者在社区医院接受规范化管理、治疗并自我监测血糖。3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记录血糖监测次数与费用,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3个月社区医院的规范化管理,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入组时分别下降13%、18%和14%,差异有显著性(P〈0.01)。患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下降(P〈0.01)。血糖监测次数与出组糖化血红蛋白之间呈负相关(r=0.465,P〈0.01)。结论社区医院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患者血糖、血脂明显下降,提示社区全方位规范化糖尿病管理模式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护士在医院工作场所遭受暴力的情况,探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运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遭受深圳市3家综合性医院工作至少1年的护士932名。运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情况和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结果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总体发生率为64.3%,其中心理暴力为86.0%、身体暴力为20.9%和性暴力为11.5%。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组护士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为61.0/64.0分高于未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组的护士29.0/40.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9.734,P〈0.01);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在心理健康9个维度方面得分均高于未遭受暴力的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遭受医院暴力的发生频次越多,其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得分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遭受心理暴力的发生频次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遭受身体暴力及性暴力的发生频次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护士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总体发生率较高;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组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未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组的护士低;护士遭受医院暴力的发生频次越多,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