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5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4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孕妇孕早、中期红肉摄入现状,探讨孕早、中期红肉摄入量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于2017年2—7月通过立意抽样方法选取成都市某三甲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孕8~14周单胎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于纳入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孕妇的年龄、孕前体重、孕次等基本信息。采用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分别于纳入时、孕24~28周收集孕妇孕早、中期摄入的所有食物种类及数量,计算平均每日肉类、红肉摄入量及其来源构成。于孕24~28周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根据《中国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诊断GDM。将红肉摄入量按三分位法分为低、中、高三个水平组,以低水平组为参照,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中期红肉摄入与GDM的关系。结果最终纳入有效样本985例。孕妇孕早期和孕中期肉类总摄入量分别为70.7和102.9 g/d,红肉平均摄入量分别为52.0和74.6 g/d,红肉占肉类总摄入量的比例分别为73.6%和72.5%。控制年龄、孕前体质指数、糖尿病家族史及能量摄入量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中期红肉摄入高水平组(>86 g/d)较低水平组(<44 g/d)GDM发生风险增加(OR=1.499,95%CI 1.028~2.185);未观察到孕早期红肉摄入量对GDM发生风险有影响(OR=1.029,95%CI 0.716~1.481)。结论成都地区孕妇孕中期红肉摄入较多,孕中期红肉摄入大于86 g/d可能增加GDM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林丽婷  罗霄  王继森  廖婉  高天慧  杨青松  杨鹏  林薇  代文东  孔颖 《中草药》2022,53(11):3425-3431
目的 构建Copula函数,研究莪术Curcuma Rhizoma-三棱Sparganii Rhizoma药对治疗“气滞血瘀”证的方剂剂量耦合效应。方法 从自建方剂数据库中收集治疗“气滞血瘀”证并含莪术-三棱药对的中医方剂,对其中莪术剂量和三棱剂量进行数据处理和检验,从阿基米德Copula函数族、椭圆Copula函数族中选择出最佳的Copula函数建立数学模型,描绘联合分布函数图,测算Kendall秩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监测莪术剂量和三棱剂量数据间的相关性。结果 整理归纳出505首方剂。Gaussian Copula函数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莪术剂量和三棱剂量之间的相关性,莪术剂量和三棱剂量的Kendall秩相关系数为0.225 6,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333 0,说明莪术剂量和三棱剂量之间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关系,且呈正相关,当剂量增加时,两者之间的耦合效应会增强。结论 基于Copula函数模型,研究莪术-三棱药对在中医方剂配伍中的剂量相关性,从数据挖掘和数理统计角度为传统经典药对相须为用提供依据,为研究中药药对在中医药方剂配伍中的剂量关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三氨基三蝶烯与3,4,9,10-苝四羧酸酐(PTCDA)、均苯四甲酸酐(PMDA)、3,3’,4,4’-联苯二酐(BPDA)以及螺环二酐(SBIDA)的缩聚反应分别合成了4种固有微孔聚酰亚胺材料(Trip-PIMs)。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固体核磁碳谱(Solid-state 13C-NM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和氮气吸附等测试手段表征了材料的微孔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能,测试了材料对有机气体和液体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三蝶烯结构的引入使材料获得了较高的比表面积,同时具有良好的溶胀特性;对比烷烃,该材料对胺类和苯类具有更高的吸附率;螺环结构的引入能进一步提高材料骨架的溶胀特性,从而提升材料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4.
5.
谭鹏  许莉  牛明  张定堃  文永盛  黄春燕  王梅 《中草药》2019,50(16):3937-3946
目的建立补骨脂中16个化学成分的一测多评分析方法,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不同批次补骨脂药材的质量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异补骨脂素为内参物,测得待测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在不同色谱仪和色谱柱上考察每个化学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的稳定性和耐用性;比较一测多评法和外标法测定结果的差异,以此验证一测多评法在补骨脂中应用的准确性。结果在建立的色谱条件下,补骨脂中15种化学成分相对于异补骨脂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准确性较高,耐用性较好,且在不同实验条件下重现性良好;2种分析方法所得结果无显著差异。不同批次间补骨脂的化学成分群一致性较好,但不同化学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结论新建立的同时测定补骨脂中16个化学成分的一测多评法,能为更加全面地评价不同来源补骨脂的整体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儿童在语言发育过程中特点及语言发育迟缓的情况,为儿童语言发育的正确评估指导提出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来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门诊就诊的1 016名18~36个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婴幼儿语言发育筛查量表》为调查工具进行测定。结果 男童在18~30月龄,语音表达和语音理解能力及整体语言发育水平均显著低于同年龄组女童(P<0.05),男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童语言的快速增长期都出现在24月后,但30~36月时,男女童语言发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确认识男女童发育上的差异,在语言发育早期重视男童的语言刺激及评估,对语言发育迟缓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7.
朱宗萍  王继森  廖婉  陈姣  陈意  杨青松  李锐  马云桐  傅超美 《中草药》2021,52(11):3257-3268
目的利用模式生物斑马鱼研究姜黄Curcuma longa抗血管新生作用,并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姜黄抗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模式生物斑马鱼模型,考察姜黄挥发油、姜黄素以及姜黄水提液对斑马鱼节间血管生长的抑制作用,检测各给药组斑马鱼节间血管生成数,计算血管生成抑制率。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姜黄抗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对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姜黄挥发油、姜黄素以及姜黄水提液均可明显抑制斑马鱼血管新生(P0.05),呈剂量相关性,其中姜黄素抑制血管生成作用最强。网络药理学预测发现姜黄共有21种主要活性成分,可通过调节前列腺素G/H合酶2(prostaglandin G/H synthase 2,PTGS2)、维生素D3受体(vitamin D3 receptor,VDR)、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和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等关键靶点,进而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ide 3-kinases,PI3K)-AKT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等相关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姜黄的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均能自发结合。结论姜黄挥发油、姜黄素以及姜黄水提液对斑马鱼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姜黄抗血管新生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为姜黄对血管新生依赖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赵小勤  黄晓婧  罗霄  高鹏  许莉 《中草药》2021,52(22):6990-6997
目的 采用UPLC-QQQ-MS/MS法同时测定不同部位和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知母Anemarrhenae Rhizoma中9个成分的含量,并比较其差异。方法 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为0.01%甲酸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进样量2μL,柱温30℃;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ESI-),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结果 知母中新芒果苷、芒果苷、异芒果苷、知母皂苷AII、知母皂苷AIII、知母皂苷BII、知母皂苷BIII、知母皂苷E1、知母皂苷I 9个成分在各自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97.23%~100.76%。知母的5个不同部位中知母须根中芒果苷、异芒果苷的含量最高;知母肉中知母皂苷E1、知母皂苷BII、知母皂苷I含量最高;知母头与知母片、知母肉成分差异较小。比较知母的不同产地加工方法,趁鲜切片新芒果苷和知母皂苷BII的含量较高,润切片芒果苷和知母皂苷AIII的含量较高。结论 知母须根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知母肉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知母产地加工,可不切去知母头,以减少工序,提高知母根茎的综合利用率;趁鲜切片可加速干燥,降低饮片霉变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中成药使用情况并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为促进我院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0月-2013年9月我院门诊处方1200张,对其中中成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我院门诊中成药使用率高达48.75%(585/1200),儿科、妇科、内科使用中成药处方较多;存在不合理使用中成药情况,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重复用药、选药不适宜、适应证不适宜等。结论:中成药的使用较普遍,应加强医师、药师的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成都市城区母乳喂养婴儿体格发育指标生长速率, 为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和营养指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成都市城区营养良好人群中进行抽样, 共260名纯母乳喂养婴儿进行0~12 月龄生长发育监测, 包括体重、身长、头围测量和喂养情况调查, 共完成16 次随访。结果 母乳喂养婴儿0~12月龄生长发育最快时期为生后3月龄内。成都市婴儿身长、体重和头围增长值在绝大多数月龄与2007年中国六城市资料和2006年WHO标准接近。但成都市男婴和女婴身长增长值在5~7月龄均显著落后于2007年中国六城市资料, 同时, 9~12月女童体重和男童身长增长值低于WHO标准。结论 成都市城区母乳喂养婴儿生长发育轨迹与WHO的标准基本一致, 但在部分月龄婴儿生长发育潜能尚待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