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3 毫秒
1.
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愈来愈高,其防治费用给患者家庭和社会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随着国家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深入,各级医疗机构就诊人数越来越多,其中大部分对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程度较低。在此背景下,骨质疏松症初筛工具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是针对亚洲绝经后女性制定的一套工具,只参考年龄和体重两个因素。虽然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灵敏度相对较高的特点,特别是在缺乏检测手段的基层医疗机构中进行骨质疏松筛查应用方面前景广阔。本文将近年来利用OSTA在中国各级医疗机构进行骨质疏松筛查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探讨OSTA在此方面的适用性,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的初筛、管理、分级诊疗等方面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去势联合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法建立大鼠肌少-骨质疏松症模型并确定本病的评价指标。方法将40只6月龄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假手术+地米组、去势组、去势+地米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假手术+地米组大鼠行假手术,去势组、去势+地米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一周,假手术+地米组、去势+地米组大鼠腹腔注射地塞米松,连续二周。造模后3个月,各组大鼠分别进行抓力测定、全身和股骨全段骨密度测定、骨骼肌质量指数和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测定、股骨远端骨微结构测定等,并探讨本病的评价指标。结果①与假手术组相比,假手术+地米组大鼠前肢抓力、骨骼肌质量指数和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明显降低。②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势组和去势+地米组大鼠前肢抓力、骨骼肌质量指数和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明显降低,全身骨密度、股骨全段骨密度、股骨远端骨体积分数、骨表面密度和骨小梁数明显下降,骨小梁分离度明显提高。③与去势组相比,去势+地米组大鼠前肢抓力有下降趋势、骨骼肌质量指数和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明显降低。结论去势联合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法可以建立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这种复合造模法具有造模周期短、模型稳定、可操作性强、成本低等优点。大鼠前肢抓力、骨骼肌质量指数和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全身骨密度和股骨骨密度、股骨远端骨微结构等指标可以作为本病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四磨汤口服液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治疗儿童营养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岁以下营养不良儿童43例,经家属同意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调整饮食、热能供应等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上述治疗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四磨汤口服液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8个月后的体格检查指标、血清学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个月后,两组患儿的体格检查指标、血清学指标及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儿童营养不良治疗中加用四磨汤口服液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短期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社区康复训练模式在提高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及生存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AD患者110例,按临床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5例在住院期间和出院时做常规康复训练与出院指导,出院后不作任何康复干预;干预组55例采用社区康复训练模式,无论住院或出院均进行记忆、逻辑思维、日常生活能力、定向力、体能等方面为期6个月的训练,采用MMSE量表和WHOQOL-BREF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存质量.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MMSE量表和WHOQOL-BREF量表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MMSE量表评分为(24.16±4.12)分,高于对照组的(20.32±4.3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P=0.022);同时干预组患者的WHOQOL-BREF量表评分为(69.65±7.0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82±6.8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9,P<0.001).结论 本社区探讨的康复训练模式可提高AD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有限元技术探究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角不对称对颈椎间盘纤维环和关节突关节的应力影响.方法:选择一名26岁健康女性志愿者的颈椎CT扫描数据构建颈椎有限元模型.首先,构建C3-C7的颈椎正常模型,该模型通过先前发表的研究数据进行了验证.其次,提取C5-C6的数据,并改变C5-C6关节突关节矢状角的角度以重新构建实验模...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探索骨质疏松症与膝骨关节炎的关系。方法 通过GEO数据库查找骨质疏松症和膝骨关节炎血清基因芯片表达谱;采用GEO2R筛选出差异miRNA并在miRDB、Targetscan进行靶基因预测;DAVID6.8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GO分析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应用STRING、Cytoscape软件建立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结果 本研究共获得骨质疏松症与膝骨关节有交集的4个差异miRNA,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共含278个节点与545条连线。筛选出10个核心基因:VEGFA、ESR1、CCND1、PRKACA、GSK3β、H2AFX、SHH、EGR1、DNMT3A、DNMT3B。结论 交集miRNA和核心基因的发现有助于了解骨质疏松症与膝骨关节炎的相关性,了解两病的相关发病机理,为药物的开发提供靶点。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比较连续两节段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应用零切迹系统(zero-profile,ZP)与钢板联合融合器(cage-and-plate,CP)固定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1日~2021年6月30日因颈椎病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连续两节段ACDF应用4钉ZP或CP固定治疗的57例颈椎病患者,其中27例采用ZP固定(ZP组),男12例,女15例,年龄37~80岁(53.0±9.9岁);30例采用CP固定(CP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39~78岁(57.4±12.4岁)。收集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L1~L4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轴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前和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颈椎整体曲度、手术节段曲度,末次随访时椎间融合率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随访期间中间椎体塌陷发生率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年龄、性别、BMI、L1~L4 BMD、随访时间、术前NDI和JOA评分、术前颈椎整体曲度和手术节段曲度等基线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NDI、JOA评分、轴性疼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性改善(P<0.001),两组同时间点的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314);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CP组NDI、轴性疼痛VA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ZP组(P<0.05)。末次随访时ZP组颈椎整体曲度丢失和手术节段曲度丢失均明显大于CP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椎间融合率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随访过程中ZP组出现4例中间椎体塌陷,而CP组未出现,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双节段ACDF中,相对于应用ZP固定融合,应用CP能够更好地维持颈椎曲度,避免固定节段中间椎体塌陷,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HBV宫内感染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高达10%~15%,而母婴传播是导致人群中众多HBV携带者形成的重要原因。文献报道HBV宫内感染率为5%~15%,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或联合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仍有10%~20%的婴儿免疫失败,其中宫内感染为其主要原因。近年来多数研究表明,使用HB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近10年来我院产科剖宫产发生率变化趋势,找出减少不必要剖宫产的对策。方法从十年问我院所有剖宫产病例资料计算历年剖宫产率和及其原因构成。结果十年间剖宫产率无明显变化,稳定在34.95%~47.32%;胎儿窘迫、头位难产和社会因素为前三大主因;其中社会因素所占比重呈逐年增高趋势。结论近年社会因素决定的剖宫产率接近20%,应加强健康教育以降低剖宫产率,保护产妇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MicroRNA-29b(miR-29b)在Apo-E基因敲除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模型斑块血管中的表达情况,探讨miR-29b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8只5周龄、雄性SPF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C57BL/6J—ApoE-/-,apolipoproteinE—deficientmice)为实验组(FS组)。8只雄性、SPF级、相同周龄的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NS组)。高脂(1%胆固醇+15%猪油)喂食15、20周龄取材检测。结果FS组和NS组体重[(29.10±2.53)g和(33.20±5.18)羽无明显差异(P〉0.05);FS组较NS组血清总胆固醇((13.52±1.58)mmol/L和(2.12±0.35)mmol/L]显著增高(P〈0.01);FS组主动脉出现典型的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NS组主动脉管壁正常,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FS组主动脉弓miR-29b的表达较NS组[平均吸光度值:(2.10±0.27)和(17.56±1.07)1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高脂喂食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miR-29低表达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