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12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63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而对头孢菌素敏感(carbapenem-resistant but cephalosporin-susceptible ,Car-R/Ceph-S)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中OprD基因的突变类型。  方法   对2021年1月至2021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10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而对头孢菌素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离培养;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该表型铜绿假单胞菌中OprD基因的携带情况,并测序分析OprD基因的突变类型。  结果   10株菌株均显示出明显的OprD扩增条带,测序分析显示有以下突变类型,分别是移码突变2株、氨基酸替代突变8株、提前终止密码子2株、大片段缺失4株。  结论   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而对头孢菌素敏感(Car-R/Ceph-S)的铜绿假单胞菌中OprD基因的突变类型呈多样化,点突变频率最高,还有大片段的缺失以及提前终止密码子。这些突变导致OprD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得耐药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及并发症防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其相关并发症进行探讨,总结相关经验并提出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74例,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其中Ⅰ型10例,Ⅱ型15例,Ⅲ型11例,Ⅳ型10例,Ⅴ型12例,Ⅵ型16例.Ⅰ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松质骨拉力螺钉固定,其他类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缺损塌陷处自体或同种异体骨植骨.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7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 a,平均3.2 a,功能评价采用Hohl膝关节功能分级系统,临床结果优良率达90%,术后各种并发症18例,其中创伤性关节炎10例,关节强直2例,关节不稳4例,感染2例.结论手术内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重要方法,术中解剖复位、牢固内固定、术前正确处理并发症及早期正确适当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陈旧性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ankles fracture combined with distal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injuries,AFTSI)的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陈旧性AFTSI手术疗效,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28~196 d,平均53 d。其中切开复位内固定 + 下胫腓联合Tighttrope袢钢板弹性固定18例(A组,n = 18),切开复位内固定 + 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20例(B组,n = 20),术后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评分、手术前后下胫腓间隙及下胫腓重叠阴影差值,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开始完全负重时间用于评价疗效。所有患者均接受平均18个月随访,下胫腓联合螺钉于术后2~3月取出。  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骨性关节炎、内固定断裂及踝穴增宽情况;术后AOFAS评分A组高于B组,术后开始完全负重时间A组早于B组(P < 0. 05);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前后下胫腓重叠阴影差值及下胫腓间隙差值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  结论  陈旧性AFTSI使用Tightrope袢钢板弹性固定患者可以早期负重,较传统的螺钉内固定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滇龙胆草对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NF-κB和CTGF表达的影响。  方法  气管滴注博莱霉素(5 mg/kg )制备昆明小鼠肺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50、100、200 mg/kg)的滇龙胆草,每日给药1次,设比非尼酮为阳性对照。在建模后第28天,取肺组织进行检测,肉眼观察肺组织大体病理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纤维化程度;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NF-κB和CTGF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的滇龙胆草组和阳性药物比非尼酮组小鼠肺组织胶原沉积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的滇龙胆草组和阳性药物比非尼酮组小鼠肺组织NF-κB和CTGF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滇龙胆草具有抗肺纤维化作用,其机制与下调NF-κB和CTGF蛋白表达,减轻肺组织炎症和胶原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滇西贫困山区医疗机构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视程度及满意情况,发现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为滇西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提供对策建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选取滇西贫困山区的3个样本县,以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进行定性、定量研究。  结果  基本情况:县乡两级卫生人才学历以大专为主,本科仅占30%;村级卫生人才学历以中专为主,本科仅占1.8%;县乡村三级在公共卫生服务重视程度都存在差异,S市在县乡村三级重视度均高(P < 0.05);满意度情况:L县和C县县级人员对获得上级医疗机构指导与管理的满意度要高(P = 0.004),乡镇人员对开展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的满意度要高(P = 0.006)。  结论  滇西贫困山区公共卫生服务重视度和满意度总体较高,C县重视度偏低,S市满意度偏低,同时存在公共卫生人才匮乏、学历层次低的问题,应继续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滇西贫困山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浅析“金标准”内3D-DSA技术较常规2D-DSA在神经介入中的诊断优势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使用2D及3D-DSA技术行神经介入患者277例。其中:脑血栓取栓111例、动脉瘤106例137个(普通囊状动脉瘤75例97个、巨大型动脉瘤5例6个、宽颈动脉瘤21例29个、夹层动脉瘤等2例2个、梭形动脉瘤2例2个、复杂型动脉瘤1例1个)、动静脉畸形45例、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15例。由工作经验丰富的2位副高以上阅片者采用双盲法对2D和3D的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测量,进而比较2D、3D图像测量数据差异及疾病检出率。  结果  2D-DSA在普通脑血栓对各段血管的显示率与3D-D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D-DSA检出动脉瘤93例(122个),3D-DSA检出106例(137个)(P < 0.05),不含假阳性2例;2D-DSA检出动静脉畸形44例,3D-DSA检出45例(P > 0.05);2D-DSA显示颈动脉狭窄15例,3D-DSA检出1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D-DSA在颅内动脉瘤检出率、瘤颈、瘤体形态、瘤径、载瘤血管、穿支血管显示等方面显示效果明显优于2D-DSA。  结论  3D-DSA技术提高了对神经性疾病的检出率;同时也提高了对疾病的定性、定量诊断准确率;并且对疾病的进一步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腹部微创外科完成的52例腹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手术患者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 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大出血及中转开放,胸前皮肤红肿、瘀斑5例,声音嘶哑3例,吞咽疼痛2例,头晕、呕吐5例,瘢痕增生1例,术中、术后均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53~ 150 min,术后第3~7天出院.结论 虽然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操作困难,但安全可行,其具有明显的美容效果、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有技术条件的腔镜中心可选择合适的病例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三七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DN)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三七给药8周,观察其STZ诱导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功能及结构的影响。测定血脂、血糖、体重、视网膜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水平。结果 三七可改善视网膜的功能和结构。不同剂量三七灌胃,大鼠血糖、TG、视网膜GFAP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或P〈0.01),而体重、HDL-C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或P〈0.01)。结论 三七是治疗糖尿病及DN的有效措施之一,其机制可能与纠正相关的代谢紊乱及GFAP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重症烧伤对炎症因子、28 d全因死亡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重症烧伤患者8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CRRT组与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每组43例。CRRT组:常规治疗+CRRT,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在CRRT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连续7 d。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7 d后的危重评分(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Marshall评分)、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8)、抗生素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28 d全因死亡率。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的28 d生存情况。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Marshall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7 d后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 0.05)。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患者治疗7 d后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Marshall评分显著低于CRRT组(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均低于治疗前(P < 0.05)。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患者治疗7 d后的血清TNF-α、IL-6、IL-8显著低于CRRT组(P < 0.05)。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和CRRT组的28 d全因死亡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26% vs 44.19%,P < 0.05)。  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CRRT治疗重度烧伤患者可降低APACHEⅡ、SOFA及Marshall评分、血清TNF-α、IL-6、IL-8水平及28 d全因死亡率,缩短治疗时间,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