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113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13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波  周立波  王英华 《中国骨伤》2007,20(6):419-420
Pilon骨折是涉及胫骨踝关节面损伤的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近年来随着高能量损伤的增多,该类型骨折有增加的趋势,自2000-2005年,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Pilon骨折34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4例,男28例,女6例;年龄13~73岁,平均为40.6岁。车祸伤16例,高处坠落伤18例。开放骨折4例。合并颅脑损伤2例,胸腰椎骨折5例,跟骨骨折1例,腓骨下1/3骨折19例、中段骨折7例。其中按R櫣edi-Allg wer分型[1]:Ⅱ型骨折13例,Ⅲ型骨折21例。伤后就诊时间1h~5d,伤后至手术时间2h~14d,平均9.5d。2治疗方法2.1闭合损伤软组织肿胀严重者,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几个问题:(1)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比率;(2)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部位、分型、分期进行Log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微转移的主要因素;(3)探讨微转移的方式、顺序。方法对91例非小细胞肺癌清扫的肺门和隆突下淋巴结进行MCK(AEI/AE3)免疫组化标志检测微转移的存在。另外收集45例肺部良性病变手术时切除的肺门淋巴结45枚和Ⅱ期、Ⅲ期肺癌常规病理检查阳性的肺门淋巴结45枚进行MCK(AEI/AE3)免疫组化(SP法)标志,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结果45例肺部良性病变手术时切除的肺门淋巴结45枚进行MCK(AEI/AE3)免疫组化标志均为阴性;Ⅱ期和Ⅲ期常规病理检查阳性的肺门淋巴结45枚进行MCK(AEI/AE3)免疫组化标志均为阳性。91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总的微转移率为49%(45/91)。结论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中存在微转移;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微转移率明显高于Ⅰa期;有必要对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术后化疗;肿瘤分期和分化程度是影响淋巴结微转移的主要因素;淋巴结微转移遵循肺门到纵隔的途径;腺癌存在跳跃式微转移。  相似文献   
3.
果胶酶治疗胃石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胃石症的发病机制。分析和总结果胶酶治疗胃石症的疗效。方法 在体外将山楂,柿子嚼碎后置入新鲜胃液,分为加白酒和不加白酒两组后放入37℃恒温箱内,观察胃石形成的经过及时间,再分别加入果胶酶,观察其解聚过程及时间,对54例胃石症患服用果胶酶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加白酒组形成胃石的速度较快,果胶酶能有效溶解胃石。54例患服用果胶酶6h后吞钡透视见胃石完全消失,症状,体征完全缓解。结论 果胶酶能有效溶解胃石。是治疗胃石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腹壁疝内镜下全腹膜外Sublay(TES)手术的效果并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国内10所医院自2016年3月至2019年7月115例腹壁疝内镜下TES手术的患者资料。分析患者情况、疝的特点、手术经过和结果。结果115例计划实施TES的患者中,因严重腹膜破损中转为IPOM修补患者1例,其余均成功手术。可以缝合缺损患者108例(94.74%),需要永久补片固定患者15例(13.16%)。放置引流患者76例(66.67%),中位手术时间为144 min,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3~45个月,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0例(17.54%),其中出现血清肿患者5例(4.38%)。绝大多数患者术后仅出现轻微疼痛,未出现慢性疼痛。结论在腹壁疝的治疗中,对熟悉腹壁解剖的外科医师而言,TES是一种有效、安全的修复手段。在熟悉手术的基础上适应症可逐步拓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享1例以截瘫为唯一症状的主动脉夹层病例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探讨该病的诊疗思路,减少或避免临床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CT、MRI影像检查在痛风性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经临床证实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CT及MRI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及影像学表现。结果80例患者确诊病变关节194个。CT检查共检出病变关节146个,MRI共检出病变关节186个,CT检查灵敏度(146/194)低于MRI(173/194)(P<0.05);相比于CT,MRI在关节积液、痛风结节、滑膜增厚、骨质破坏、关节周围水肿的检出率都更高。结论MRI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效果良好,可对关节炎病变进行较为准确的观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层瘤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神经嵴的色素性神经外胚层瘤,通过本病例分析其临床、CT及病理学特征,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控制和消除百日咳的防制措施。方法对山东省文登市1956-2012年不同时期百日咳疫苗接种和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百日咳疫苗接种前期百日咳年平均发病率为68.77/10万,疫苗接种初期、常规接种期、计划免疫期百日咳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28.30/10万、17.93/10万、1.97/10万,比疫苗接种前期分别下降了58.85%、73.93%、97.14%。2001-2012年无病例发生。结论山东省文登市百日咳疫苗后,百日咳年平均发病率明显下降,加强疫苗接种管理,提高和保持接种率是控制、消除百日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以医院感染重点科室专科培训和多媒体教育干预为主的多元化标准预防教育在临床实习学生标准预防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科教科和感染管理科结合国内外医院感染案例,设计并制作了标准预防和职业防护视频。视频内容涉及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两个方面,重点通过对医院感染重点科室的专科培训来强化196名医护学生的职业风险认知和医院感染防控及职业防护技能。从理论考试成绩、问卷调查实习学生实施标准预防的态度和依从性、两组学生针刺伤等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比较两组实习学生标准预防教育培训的效果。采用SPSS 18.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除对实施标准预防的不利因素的认识外,理论考试成绩、医院感染风险的认知、标准预防的意义认知、实施标准预防的有利因素、自我效能评价、标准预防依从性自我评价等6项,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习学生职业暴露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2% vs. 7.14%;χ2=4.69,P<0.05)。结论 贯穿整个实习期的多元化标准预防教育干预,拓展和加深了学校教育内容,使学生在临床实习期具备良好的职业风险认知和应对技能,保障了患者和自身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血小板裂解液(PL)与富血小板血浆(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9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收治的150例KOA患者的150膝,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小板裂解液(PL)组、富血小板血浆(PRP)组和玻璃酸钠(HA)组(每组50例),3组关节腔注射PL、PRP和HA频次为每周1次,连续5周。选择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为时间观察点,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疼痛评分、Lequesne肿胀评分及WOMAC综合评分评价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肿胀情况及综合功能等方面的区别,同时记录3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Fisher精确检验、方差分析或t检验用于数据分析比较。 结果PL组49例,PRP组48例,HA组47例成功完成治疗及6个月以上随访。3组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时WOMAC疼痛评分最低;治疗后3及6个月比较,PL组与PRP组低于HA组(3个月:t=1.115,P<0.01;t=2.343,P<0.05;6个月:t=0.463,P<0.05;t=1.983,P<0.01),PL组与PR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123、2.983,均为P>0.05)。Lequesne肿胀评分在治疗后3个月时PL组低于PRP组与HA组(t=3.132,P<0.05;t=1.545,P<0.01),PRP组低于HA组(t=2.654,P<0.05)。治疗后6个月时,PL组与PRP组均低于HA组(t=2.513,P<0.05;t=3.313,P<0.01),PL组与PR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43,P>0.05)。3组治疗完成后WOMAC综合评分比较:治疗后3个月PL组低于PRP组与HA组(t=2.442,P<0.05;t=2.415,P<0.01),PRP组低于HA组(t=1.324,P<0.01);治疗6个月比较,PL组与PRP组低于HA组(t=1.613,P<0.05;t=2.913,P<0.01),PL组与PR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413,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中,PL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低于HA组(8.5%)(P<0.05);PL组低于PRP组(P>0.05),PRP组低于HA组(P>0.0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血小板裂解液治疗膝骨关节炎能够取得与富血小板血浆同样的治疗效果,均优于玻璃酸钠,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