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TSPV[即theoretical teaching(理论教学)、simulated surgical skills training(模拟操作训练)、practical surgery training(临床实践训练)、video-based review(手术录像点评)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四步教学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及教学效果。方法 30名参加妇科腹腔镜手术培训的学员被分为两组,每组15人。试验组采取TSPV四步教学,对照组接受传统带教,分期完成培训及考核。对比分析两组学员一般资料、培训考核成绩、教学反馈及满意度调查情况。采用SPSS 20.0进行t 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两组学员在年龄、性别分布、学历、临床工作年限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理论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3±4.6) vs. (83.4±4.3),P=0.252)]。试验组模拟操作考核[(91.7±5.2) vs. (72.4±5.9),P<0.001]、临床实践考核成绩[(88.5±4.8) vs. (82.7±6.7),P=0.011]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对教学满意度总体评价更好。结论 TSPV四步教学是一种更优化且受欢迎的妇科腹腔镜培训模式,建议在教学中进一步推广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麻醉维持方式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情况,比较七氟醚或丙泊酚维持麻醉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女性患者60例,年龄18~65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30例。两组以相同方案麻醉诱导后,S组吸入1.5%~4%七氟醚维持麻醉,P组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6μg/ml。术中维持BIS 40~60。记录术后30 min、1、3、6、24和48 h时患者活动时VAS评分;记录术前1 d、术后3、24和48 h机械性痛阈值;记录术后24 h PCIA按压次数、芬太尼消耗量;记录追加哌替啶的例数和恶心呕吐、寒颤、瘙痒、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后30 min比较,术后3、6 h两组活动时VAS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48 h明显降低(P<0.05)。术后30 min、1和3 h P组活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S组(P<0.05)。与术前1 d比较,术后3、24和48 h S组机械性痛阈明显降低(P<0.05),术后3 h P组机械性痛阈明显降低(P<0.05)。术后3 h P组机械性痛阈值明显高于S组(P<0.05)。两组PCIA按压次数、芬太尼消耗量、追加哌替啶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比较,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使用丙泊酚静脉维持麻醉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的机械性痛阈,减轻患者在术后3 h内的疼痛。  相似文献   
3.
全身麻醉时通常需要行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困难气管插管的发生率为2%~3%[1].插管困难时最常见的是气管导管误入食管,传统的方法是一旦误入食管,立即果断拔出导管,随即用麻醉面罩施行控制呼吸,以保证供氧,在此基础上再试行重新插管[2].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俯卧位下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3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腰椎间盘摘除术患者,于俯卧位下行CSEA,腰麻药物为0.2%罗哌卡因7.5 ml。观察其感觉及运动阻滞情况、麻醉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测定注药前及注药后即刻、30 s、60 s脑脊液压力(ICP)值,注药前、达最大运动阻滞时动脉血气;注药前及注药后的HR、SBp、DBp、spO_2。结果 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137.2±27.4)s,平均最高阻滞平面为T_9,镇痛完善,运动阻滞轻(Bromage评分均低于3级);ICP值在注药后即刻显著增高(P<0.01);SBp在30 min略有下降(P<0.05),但不低于90mmHg,其余参数的各时间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俯卧位CSEA易于操作和调控,麻醉效果满意,呼吸循环稳定,适于临床推广;0.2%罗哌卡因是合适的腰麻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磨除单侧后牙造成单侧咀嚼的大鼠三叉神经节内P物质(substance P,SP)及编码 SP 的前速激肽原 A(PPTA)mRNA 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颞颌关节病的发病机制.方法:Wistar 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包括3个实验组及相应对照组,每组8只.实验组动物磨除右侧上、下颌磨牙,人为造成单侧咀嚼.双侧三叉神经节切片行 SP 免疫组化(SABC法)和原位杂交反应.光镜观察拍片,并用 Image Pro Plus 5.1 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每一实验组咀嚼侧和非咀嚼侧三叉神经节内 SP 免疫阳性神经元百分比与各自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p<0.05),非咀嚼侧明显低于咀嚼侧(P<0.01,p<0.05).原位杂交结果显示,每一实验组咀嚼侧与非咀嚼侧三叉神经节中 PPTAmRNA 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较各自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非咀嚼侧明显高于咀嚼侧(p<0.01,p<0.05).结论:三叉神经节内 SP 和 PPTAmRNA 参与了单侧咀嚼引起的颞颌关节病的病理过程,且两侧三叉神经节内SP释放量、PPTAmRNA 合成量不同.  相似文献   
6.
正结节性痒疹为疣状结节性损害,以小腿伸侧多见,伴剧烈瘙痒,其病因尚不清楚。2012年2月—2015年9月我科与疼痛科共收治顽固性结节性痒疹33例,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口服小剂量沙利度胺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科门诊诊断为结节性痒疹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及对照组(31例)。病例纳入标准:诊断符合参考文献~([1])标准患者;能独自配合医务人员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α7亚基N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s)激动剂烟碱对小鼠中枢神经炎症和认知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雌性C57BL/6J小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烟碱组、甲基牛扁亭柠檬酸盐(MLA)组,每组各15只。模型组、烟碱组和MLA组腹腔注射多聚肌苷酸—多聚胞苷酸[Poly(I∶C)]12 mg/kg制备中枢神经炎症模型,正常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烟碱组于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烟碱1 mg/kg;MLA组于造模前1 h腹腔注射α7nAchR拮抗剂MLA 5 mg/kg,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烟碱1 mg/kg;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在同一时间点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3 h,采用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记录小鼠穿越原平台次数和逃避潜伏期;采用旷场实验观察小鼠自主运动能力,记录小鼠平均运动速度和运动距离;小鼠处死,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及前额叶小胶质细胞激活度,评价中枢神经炎症改变程度;采用qPCR法检测脑组织炎症因子IL-6、TNF-α、INF-β、INF-α、IL-1β mRNA,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组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后与尾状核神经元共培养时是否形成突触连接.方法分离培养大鼠NSCs及尾状核神经元,用绿色荧光蛋白重组腺相关病毒(eGFP)转染NSCs;将eGFP-NSCs 分化后和大鼠尾状核神经元共培养,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结果.结果 eGFP-NSCs分化的神经元与尾状核神经元共培养时,两者有突触连接形成.结论 NSCs分化的神经元具有形成神经网络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初步建立一个细胞打印系统,进行细胞无损伤打印的可行性。方法:常规培养人类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收获后做成细胞悬液代替喷墨封装入墨盒,改装喷墨打印机进行细胞打印,检测打印后细胞的活性,并与未经打印组细胞对照。结果:经过喷墨打印后细胞能够快速、精确的定位于目标区域,并且能够维持正常细胞形态、保持生物活力并继续生长、分裂增值。结论:细胞无损伤打印是可行的,为进一步的器官打印研究提供依据、探索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多模式镇痛对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及肺功能的影响,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80例早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研究组患者给予超前镇痛联合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术后24h、48h、72h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72h最大通气量(MVV)、用力呼气第1秒量(FEV_1)、用力肺活量(FVC)等肺功能指标。对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中分别有13例和3例患者于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分别为32.5%和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和72h,研究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2h,研究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结论在肺癌手术中应用超前镇痛联合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多模式镇痛方式,能够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和手术对肺功能的损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