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跨关节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胸锁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锁定钢板跨关节内固定治疗17例闭合不稳定胸锁关节损伤患者。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2个月。除1例由于再次外伤导致固定失效予以翻修外,其余均获得满意疗效。术后6个月采用Rockwood评分标准评估疗效:优10例,良5例,一般2例。结论锁定钢板跨关节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胸锁关节损伤稳定性强,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非感染性髋臼骨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间40例非感染性髋臼骨缺损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其中CroweⅢ、Ⅳ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8例,髋关节感染后融合14例,陈旧性髋臼骨折8例。内移髋关节旋转中心17例,结构性植骨13例,颗粒松质骨打压植骨10例;有14例应用钛网,9例重建钢板,7例加强杯固定。术前术后进行临床评估及X线评估。结果本组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无感染发生。本组40例患者随访8~42个月,平均(10.4±2.1)个月,随访时无假体松动,关节无疼痛,患者对手术结果满意,髋关节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前平均Harris评分为(58.4±6.1)分,术后为(88.6±3.1)分;术后平均Harris评分较术前提高明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感染性髋臼节段性和混合性骨缺损进行大块植骨并辅以颗粒骨,并选用牢固的钉板系统固定,将髋臼重建在真臼位置,并尽量采用非骨水泥型臼杯,通过不同的重建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与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11-2012—10收治的31例高能量损伤Ruedi—AllgowerⅢPilon骨折,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外固定组(14例)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组(17例)。结果2组AOFAS评分、踝关节活动范围、并发症发生率及创伤性骨关节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外固定架与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临床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4.
阳建清 《医学信息》2010,23(18):3406-3407
根据医疗行政部门及司法机关对医疗差错的明确规定,护理差错就是诊疗护理工作中,因为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中的过失,给病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延长了治疗时间,但尚未造成病人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不良后果者称严重差错。因过失但未给病人身体健康造成损伤,无任何不良后果称一般差错。随着患者的法律意识增强,护士稍有疏忽,患者就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使得医务护理纠纷产生的几率也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型骨盆骨折前后环联合重建固定治疗的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29例C型骨盆骨折,C1型14例,C2型11例,C3型4例。骨盆前环骨折采用前方耻骨联合、髂腹股沟或改良stoppa入路,应用钢板螺钉或外固定器固定;骨盆后环骨折采用髂腹股沟入路钢板螺钉或经皮骶髂螺钉固定。结果随访6~38个月,平均14个月。29例均达骨性愈合。骨盆后环复位情况根据Tornetta和Matta评定标准,本组优20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89.7%。功能评估参照Majeed评分系统,优16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6.2%。其中前环钢板螺钉/外固器+后环骶髂螺钉固定组:优10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9.5%;前后环均钢板螺钉固定组:优6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80.0%,两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后环联合重建固定是治疗C型骨盆骨折的理想方法;应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固定方式;后环闭合复位经皮骶髂螺钉固定微创、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钉-棒内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前环骨折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钉-棒内支架治疗的12例不稳定骨盆前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23~63岁,平均43.8岁。骨盆骨折按照Tile分类:B3 4例,C1 4例,C2 3例,C3 1例。后环损伤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2例,髂腰固定1例,钢板固定6例,其中M张力带钢板固定4例。结果前环固定平均出血70m L(50~90m L),平均手术时间65min(50~85min)。单侧股外侧皮神经损伤5例,均恢复正常;随访4~15个月,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效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疗效满意。结论经皮钉-棒内支架是治疗不稳定骨盆前环骨折微创舒适、简便、安全的方法,疗效好,但术中应警惕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经跗骨窦入路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跗骨窦入路切开复位联合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11例(12足),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16~61岁,平均42.3岁。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7足,Ⅲ型4足,IV型1足。比较手术前后跟骨B9hler角、Gissane角,并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伤后3~6d手术,平均4.5d,均获得随访,时间5~16个月,平均11.4个月。术后无内固定失败、感染坏死等软组织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2.6周。B9hler角由术前平均7.2°提高至术后平均32.3°;Gissane角由术前平均104.3°提高至术后平均131.6°。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11足,可1足。结论跗骨窦入路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理想方法,微创,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跗骨窦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30例(32足)。结果:患者VAS评分2~4分(平均2.2分),AOFAS评分72~96分(平均80.3分),优12例,良14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87.5%。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和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4例足外侧感觉异常,术后3个月均明显改善。无术后感染、皮肤软组织坏死、内固定失败、骨不愈合及骨畸形愈合发生。术后创伤性骨关节炎:Ⅰ级13足,Ⅱ级17足,Ⅲ级2足。结论:对于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治疗应用跗骨窦切口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尽量恢复跟骨的解剖形态,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10.
骨盆生物力学研究是诊断和治疗骨盆骨折的基础。骨盆为不规则结构,个体差异大,其复杂的周围组织结构以及损伤机制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困难。利用人体骨盆做力学实验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有限元分析( 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为之提供了新方向。随着FEA有关软件和仪器的开发,改善了骨盆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利用FEA来预测、诊断、治疗、评估骨盆骨折进行科学的有限元分析为各方面研究提供了条件。本文依据骨盆骨折最新研究文献,对FEA在骨盆骨折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