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5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3篇
临床医学   99篇
内科学   39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248篇
综合类   13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5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介绍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及其在骨科领域的应用。方法查阅国内外近年来PRP制备、生理机制及其在骨科领域最新应用的文献,并进行回顾和综合分析。结果PRP具有促进组织愈合及促进骨再生等功能,缺点是缺乏标准的制备方法,PRP所含生长因子和蛋白质数量以及各种生长因子的相互作用机制仍不明确。临床应用前仍需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和标准化的临床试验。结论PRP在骨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射频汽化仪在关节镜下治疗膝盘状软骨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汽化仪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盘状软骨损伤中的应用及与常规器械治疗比较。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3月~2003年12月期间资料完整的248例膝关节盘状软骨损伤,比较射频汽化仪(R F)组和常规器械(C I)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关节积液和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结果R F组比C I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术后关节积液量和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R F组均优于C I组(P<0.05)。结论使用射频汽化仪在关节镜下行膝盘状软骨切除成形术具有操作简便、成形满意度高、安全、创伤小和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以多聚乙醇酸(PGA)为支架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复合物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情况。方法体外培养扩增的自体BMSCs种植于PGA支架并培养72h,然后将支架-细胞复合物植入兔关节软骨缺损模型。术后12周处死动物,标本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BMSCs-PGA复合物植入后形成丰富的透明软骨样修复组织,新生软骨无明显退变。对照组主要为纤维组织及软骨下骨修复。结论BMSCs-PGA复合物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4.
2002-2003年用自行研制的前臂交锁髓内钉系统治疗尺骨骨不连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胫骨平台解剖型钢板的结构特点及临床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解剖型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结构特点。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2月,应用解剖型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23~54岁,平均38.7岁。结果3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8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1个月膝关节屈曲70°~120°,平均90.2°;术后3个月膝关节屈曲90°~135°,平均110.3°;术后半年膝关节屈曲100°~135°,平均125.0°。按Merchant评分,终末随访时优18例,良12例,可4例。术后无切口皮肤坏死、感染和钢板松动及断裂。结论解剖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满意,其三维结构符合胫骨平台解剖特点,可以提供持续坚强的固定,有利术后膝关节早期活动,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在关节镜下应用韧带增强重建系统(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 2006年6月-2007年7月,应用LARS人工韧带在关节镜下重建9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男8例,女1例;年龄23~49岁.左膝3例,右膝6例.致伤原因:运动扭伤5例,摔伤1例,车祸伤3例.伤后至手术时间6~20 d,平均13.6 d.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2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例.X线片示胫骨平台无撕脱骨折.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40~55分,平均50分:按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documentation commime,IKDC)评分C级1例,D级8例:反Lachman试验( )l例,( )6例,( )2例.治疗在关节镜下完成,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隧道用"定位器"完成;股骨止点、隧道在C臂X线机下完成;骨隧道直径为6 mm,LARS人工韧带直径为7 mm. 结果 本组术后切口均1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0.5个月.术后Lysholm评分70~95分,平均85分;优5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88%.术后IKDC评分A级7例,B级2例;反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无术后感染、韧带自发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运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后交叉韧带可达到解剖重建,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且关节镜下手术创伤小、康复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临床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腰痛是困惑人类的常见疾病,能做出正确诊断及治疗的仅占15%〔1〕,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 iscogen ic low back pain)首先由Crock描述,是指单纯椎间盘的病变刺激椎间盘疼痛感受器引起的功能丧失性下腰痛。2002年Cohen等〔2〕研究结果显示,有慢性腰背疼痛症状的人群中,椎间盘源性疼痛占65%。随着椎间盘造影术及腰椎磁共振(MR I)技术的不断发展,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诊断率不断提高,而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治疗仍存在较大争议。1保守治疗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患者至少3~6个月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锻炼、推拿按摩、针灸、经皮电刺激、生物反馈、…  相似文献   
8.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血液学改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测定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osteonecrosisoffemoralhead,NONFH)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变化,筛选敏感分子标记物用于早期诊断和筛选高危人群。方法研究对象共分三组:(1)NONFH早期组(塌陷前期)30例,(2)NONFH晚期组(塌陷后期)30例,(3)正常对照组30例。各组对象均抽取空腹肘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浆蛋白C(PC)、D-二聚体(D-Dimer)含量;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活性。结果(1)NONFH早、晚期组血小板GMP-140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PC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D-Dimer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AI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骨坏死情况越严重,各项指标上升或降低的趋势越明显,而且各项指标早、晚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2)经判别分析,筛选出PAI、D-Dimer、PC三个指标,建立NONFH早期、晚期和正常对照三类判别函数式。NONFH早期:Y1=?26.3966 41.4916X10 0.0512X4 4.1390X1;NONFH晚期:Y2=?66.7566 82.1315X10 0.1082X4 2.7233X1;正常对照组:Y3=?26.7049 20.5695X10 0.0327X4 6.1900X1。回代判对率97.78%。结论(1)NONFH患者各期均存在高凝和低纤溶状态。(2)PAI、D-Dimer、PC为NONFH患者的血液学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避免桡神经深支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前臂标本44侧解剖显露桡神经深支,将肱骨外上髁与Lister结节连线和桡骨头关节面,关节面下1.0、1.5、2.0cm,桡神经深支穿入旋后肌平面,桡神经深支跨越桡骨平面等6个面的交点,依次标记为A、B、C、D、E、F6个点。记录AE、AF的长度,测量B、C、D3个定点在屈肘前臂旋前、中立、旋后位与桡神经深支的水平距离。结果:B、C、D3个定点离桡神经深支的距离越来越近;而对于同一定点,其与桡神经深支的距离按旋前、中立、旋后位的顺序越来越远。结论: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时,宜于屈肘前臂中立位,在肱骨外上髁与Lister结节连线上,距桡骨头关节面约1.5cm的位置,由前臂后外侧向前内侧插入远端交锁螺丝钉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及转移生长因子-β(TGF-β))对骨髓基质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抽取兔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并在培养液中加入TGF-β。结果 从原代培养细胞(P0)中观察到细胞集落的形态有明显差异,提示骨髓基质细胞是一个由多种细胞组成的混合体。经TGF-β处理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增快,传30代以上仍能保持较活跃的增殖能力。而未经TGF-β处理的细胞,活跃增殖能力约只能保持10~15代,随后即发生退化。结论 TGF-β能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并较长期保持其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