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加芬太尼在纤维内镜椎间盘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将80例择期行纤维内镜椎间盘切除手术病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F组(0.375%罗哌卡因+芬太尼3μg/ml)和R组(0.375%罗哌卡因),每组40例,记录两组麻醉后生命体征、阻滞平面、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效果及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状况。结果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术中镇痛效果、下肢运动阻滞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硬膜外低浓度罗哌卡因加芬太尼对感觉和运动阻滞分离作用明显,能很好地满足纤维内镜椎间盘切除术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2.
姜红  董希玮  郭素香 《农垦医学》2004,26(3):176-177
血压调控、麻醉的合理处理对脑动脉瘤夹闭术的疗效、成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是临床麻醉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我科自2002年2月-2003年12月采用异丙酚复合麻醉及控制性降压顺利完成该类手术麻醉1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盐酸格拉司琼三种不同给药方式对硬膜外术后镇痛恶心、呕吐的治疗效果。方法360例ASAI~II级择期妇科子宫切除手术患者,术毕采用吗啡硬膜外术后镇痛(PCEA),随机分成三组,启动PCEA时,Ⅰ组静脉给予盐酸格拉司琼3mg;Ⅱ组静脉给予盐酸格拉司琼3mg,同时泵内加3mg;Ⅲ组泵内加盐酸格拉司琼3mg。三组PCEA参数设置均为负荷量吗啡2mg+生理盐水5ml,背景量2ml/h,镇痛维持48h。记录各组镇痛效果及恶心、呕吐程度。结果各组镇痛效果相似,恶心、呕吐发生率有差异。Ⅱ、Ⅲ组术后48h恶心、呕吐发生率与Ⅰ组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格拉司琼对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恶心、呕吐有防治作用,单纯硬膜外泵入盐酸格拉司琼,用药量少,作用时间长,给药方式最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异氟醚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异氟醚后处理组(ISO组)和异氟醚后处理+Smad3特异性抑制剂SIS3 HCl组(ISO+SIS3组)。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24 h后Zea-Longa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损伤,HE染色评估脑组织病理学损伤情况,尼氏染色评估缺血脑组织中健存神经元情况,TUNEL法评估脑组织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检测脑组织中VEGF蛋白和CD34蛋白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对脑组织中p-Smad3、Smad3、VEGF和CD34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异氟醚能明显降低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减轻脑组织病理学损伤,增加缺血脑组织中健存神经元数量,减少损伤脑组织中的凋亡细胞,增强p-Smad3、VEGF和CD34蛋白的表达;Smad3抑制剂逆转了异氟醚的脑保护作用,加重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p-Smad3、VEGF和CD34的蛋白表达。结论异氟醚能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保护机制与激活Smad信号通路,促进VEGF和CD34蛋白表达,进而促进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评估肥胖相关指标预测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择期行椎管内麻醉手术肥胖患者228例,男115例,女113例,年龄18~70岁,BMI≥24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患者椎管内麻醉后仰卧位10 min内是否发生低血压分为两组:低血压组和非低血压组,低血压定义为MAP下降幅度超过基线值的20%。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肥胖相关测量指标对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预测效果及阈值。结果共有97例(42.5%)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发生低血压。其中血脂异常(OR=3.593,95%CI 1.974~6.541)和腹型肥胖(OR=1.980,95%CI 1.068~3.668)是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发生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肥胖相关测量指标中,腰围对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预测效果最优,男性患者阈值为87.5 cm,敏感性92.9%,特异性81.4%。女性患者阈值为83.5 cm,敏感性89.6%,特异性93.8%。结论术前重视肥胖患者的血脂及腰围可以有助于预测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Shh/Gli1信号通路在异氟醚后处理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44只,6~8周龄,体重22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异氟醚后处理组(ISO组)和环巴胺+缺血-再灌注+异氟醚后处理组(CYC组),每组11只。采用线栓法栓塞大脑中动脉90 min、再灌注24 h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SO组大鼠在再灌注即刻吸入1.5%异氟醚。CYC组大鼠在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Shh/Gli1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环巴胺10 mg/kg。再灌注24 h后,所有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采用TTC法测定脑梗死体积,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TUNEL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测定Shh和Gli1蛋白含量。结果与S组比较,IR组、ISO组和CYC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大,坏死和凋亡细胞明显增多,组织病理学损伤严重,Shh和Gli1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IR组比较,ISO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明显降低,坏死和凋亡明显减少,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减轻,Shh和Gli1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ISO组比较,CYC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大,坏死和凋亡细胞明显增多,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加重,Shh和Gli1蛋白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Shh/Gli1信号通路激活参与了异氟醚后处理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胃镜检查在许多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为一种侵入性检查,传统胃镜给患者带来紧张、焦虑,以及恶心、呕吐等诸多不良反应。为了减轻患者痛苦,使其在无痛舒适的状态下接受检查,近年来各大医院已广泛开展了无痛胃镜技术,这样便避免了传统胃镜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受到广大患者及胃镜医师的欢迎。目前常规的无痛胃镜技术多采用丙泊酚等短效静脉麻醉药,使患者处于全麻状态完成胃镜检查,然而这些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术中极易出现严重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心动过缓以及术毕苏醒困难。为克服上述不良反应,作者近年开展单纯瑞芬太尼麻醉技术,让患者在清醒无痛的状态下行胃镜检查,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引起痛觉过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ASAⅠ或Ⅱ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监测、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术中麻醉维持均采用瑞芬太尼0.2 ug/(kg·min)恒定剂量持续静脉泵注。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血压、心率等参数调节异氟醚吸入浓度,术中间断静脉注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以维持肌松。手术结束前30 min,观察组以1.0 ug/(kg·min)的速度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10 min,对照组则泵注生理盐水,术后根据两组的血压、心率及拔管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追加曲马多进行镇痛。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24 h内使用镇痛药物的患者例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别于术后2、4、8、12、24 h各时间点进行VA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苏醒及拔管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24 h内使用曲马多的患者例数、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及恶心、呕吐及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恒速静注盐酸右美托咪定10 min可以缓解大剂量输注瑞芬太尼所引起的痛觉过敏,明显降低术后患者的VAS评分并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参附注射液预处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肝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麻醉前静滴地塞米松5 mg、参附1 ml/kg;Ⅱ组静滴5%葡萄糖250 ml)。于术前、术后1、3、5 d检测ALT、AST、ALP。结果:两组ALT、AST都升高,Ⅰ组上升幅度小、持续时间短,且在正常范围内。ALP变化不大。结论:地塞米松、参附预处理对LC患者肝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