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6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1篇
  2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9,(1):110-114
目的:调查并评价老年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用药情况,为临床药师对老年患者术前用药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进行择期手术的21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药师对其进行药物重整,获取其疾病及用药信息,并依据《老年患者最佳术前评估指南》对术前用药情况(如用药适应证、用法用量、相互作用、药物选择及术前是否需要停用等)进行分析及评价,提供相关用药建议。结果:在210例患者中,男性132例(62.86%)、女性78例(37.14%),平均年龄(69.96±7.67)岁;43.81%的患者患有3种以上疾病,13.33%的患者患有5种以上疾病;31.43%的患者术前长期用药≥5种;38.10%患者存在2种以上用药风险;110例(52.38%)患者术前用药中包含术前应避免使用的药物(如抗血小板聚集药),23例(10.95%)患者存在潜在不适当用药(如质子泵抑制药),12例(5.71%)患者存在应谨慎使用的药物(如阿司匹林),35例(16.67%)患者包含术前应继续使用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药);药师通过药物重整及术前用药评估为患者和医师提出如停药等用药建议共计177例次(患者71次、医师106次),最终采纳率分别为100%、95.28%。结论:老年患者术前合并疾病多、用药风险因素多、多重用药常见,应重视术前用药管理;药物重整是开展老年患者术前用药管理的有效途径,老年患者术前用药评估及分析对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发生骨折的风险性.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只.实验组切除双侧卵巢,对照组仅切开皮肤.于术后2、4、8周两组处死6只大鼠,作松质骨(腰椎)和皮质骨(股骨干)骨密度(BMD)组织形态学和力学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手术组松质骨BMD 2、4、8周均明显下降,2周皮质骨无明显差异,4、8周则明显下降;股骨中段骨皮质厚度变薄;骨小梁体积(TBV)占全部骨组织体积(TTV)的百分比明显减少;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明显增多;股骨最大弯曲载荷、腰椎最大压缩载荷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模拟教学联合心理暗示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培模拟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行住培的36例住培医师,按不同教学模式将其分为研究组(n=20,模拟教学联合心理暗示)与对照组(n=16,传统教学)。比较两组住培医师考核成绩、综合能力、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采用SPSS 22.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带教后,两组住培医师理论考试、技能考核成绩、学习兴趣、自学能力、沟通能力及临床诊疗水平评分均较带教前上升,且研究组上升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兴趣程度、难易程度、可参与性、掌握程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培医师教学总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P<0.05)。结论 模拟教学联合心理暗示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培教学中可提高学员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水平、综合能力及教学水平,且学员对该教学方法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4.
背景:有研究显示中国人膝关节胫骨近端前后径和横径均小于美国高加索人,所以在膝关节形态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常发生进口假体系统应用于国人后出现匹配度不高的现象。目的:测量中国人和美国人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的几何形态学参数,比较其差异。方法:选择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骨科拟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中国汉族患者50例,以及美国匹兹堡大学运动医学中心拟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高加索白人后裔患者40例,对90例受试者膝关节进行CT扫描,使用AW Volume Share 5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利用Geomagic软件对胫骨近端和股骨远端的各项参数进行测量。结果与结论:①股骨近端测量参数中,中国人的外侧胫骨平台内外径小于美国人(P=0.027),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大于美国人(P<0.05);两组间胫骨平台内外径、内侧胫骨平台外径、内侧胫骨平台前后径、外侧胫骨平台前后径与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股骨远端测量参数中,中国人的股骨远端横径、外侧髁内外径、内侧髁前后径、外侧髁前后径及髁间窝高度均小于美国人(P<0.05),股骨外翻角大于美国人(P<0.05);两组间内侧髁内外径、髁间窝宽度及滑车沟宽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表明,中国人与美国人在膝关节形态学的多个参数存在差异,有必要针对中国人设计更为个体化的膝关节假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西部地区近20年肝棘球蚴病的流行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VIP、WanFang Data和CNKI数据库,搜集中国西部地区肝棘球蚴病发生情况的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12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软件(4.1.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0个研究,调查人群798982人。贝叶斯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西部6省被调查流行病区肝棘球蚴病的总发病率为3.31%(95%HPD:2.34%~4.53%)。甘肃流行病区合并的总发病率为1.51%(95%HPD:0.14%~5.48%);宁夏流行病区合并的总发病率为4.43%(95%HPD:1.22%~11.17%);新疆流行病区合并的总发病率为4.04%(95%HPD:0.09~25.40%);青海流行病区合并的总发病率为3.46%(95%HPD:2.23%~5.11%);四川流行病区合并的总发病率为7.25%(95%HPD:3.15%~14.03%);西藏流行病区合并的总发病率为0.97%(95%HPD:0.72%~1.26%)。结论近20年来我国西部地区肝棘球蚴病的流行和职业、地理位置、性别、民族等因素相关联,需要根据疾病的特点对重点人群做好疾病的预防教育、宣传和诊疗工作。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适合血栓弹力图检测的室内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并按体系规则执行室内质控。方法参照IFCC和NCCLS C24-A2标准方法,对2个水平的室内质控品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确定质控品的血栓弹力图检测主要参数R值、K值、α角、MA值的均值、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以均值为中心线,±2sd为警戒限、±3sd为失控限,制作室内L-J(Levey-Jennings)质控图,分析L-J质控图,判断及分析失控原因。结果 TEG主要参数R值、K值、α角、MA值Ⅰ水平质控品的均值为1. 28、0. 80、83. 13、51. 43;标准差sd为0. 08、0. 00、0. 47、1. 14;变异系数cv为:6. 51%、0. 00%、0. 57%、2. 22%; +2sd为:1. 44、0. 80、84. 07、53. 71;-2sd为:1. 12、0. 80、82. 19、49. 15; +3sd为:1. 52、0. 80、84. 54、54. 85;-3sd为:1. 04、0. 80、81. 72、48. 01;Ⅱ水平质控品的均值为:1. 25、0. 84、79. 50、33. 56;标准差sd为0. 07、0. 05、0. 62、0. 68;变异系数cv为:5. 51%、5. 86%、0. 78%、2. 01%; +2sd为:1. 39、0. 94、80. 74、34. 92;-2sd为:1. 11、0. 74、78. 26、32. 20; +3sd为:1. 46、0. 9、81. 36、35. 60;-3sd为:1. 04、0. 69、77. 64、31. 52。两水平质控的cv值均在1/2允许总误差范围内。以为中心线,±2sd为警告限,±3sd为失控限绘制L-J质控图,两水平质控均无失控。结论血栓弹力图检测尙无系统的室内质量控制体系,我们参照IFCC和NCCLS C24-A2标准建立的血栓弹力图检测室内质控体系可以对血栓弹力图检测室内质控进行规范、科学、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机器人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应用正逐步改变传统的诊疗模式,在消化内镜领域,机器人操作的出现有望在普及内镜检查、完善质控、减轻医师负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不同设计类型的消化内镜机器人的研发现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观察踝关节智能牵伸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踝关节生物力学特性、平衡、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9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临床药物和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每日增加20 min的踝关节智能牵伸训练,对照组则将常规康复治疗时间延长20 min。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踝关节生物力学特性评估[包括踝关节僵硬度、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和肌力]和临床量表评分[包括改良Ashworth分级(MAS)、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分(FMA-LE)、Berg平衡量表评定(BBS)、6分钟步行试验(6MWT)、改良巴氏指数(MBI)]。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背屈和跖屈肌力、背屈和跖屈AROM、BBS、FMA-LE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的跖屈PROM、K背屈、MBI较组内治疗前亦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跖屈和背屈肌力分别为(158.44±14.61)N、(130.22±22.12)N,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踝关节智能牵伸训练可有效地降低偏瘫患者踝关节僵硬度,改善其踝关节肌力、关节活动度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