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分析孕产妇梅毒感染确诊时机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于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定期产检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式将孕期确诊梅毒的80例孕妇纳入孕期确诊组,按1∶2比例匹配160例产期确诊梅毒的患者纳入产期确诊组;分析患者年龄、孕产次等临床资料,归纳孕产妇不同时期确诊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民族、户籍、文化程度、职业、孕次、梅毒分期、感染途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产次、子女数及性伴侣感染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次、子女数、性伴侣感染是孕产妇不同时期确诊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孕期确诊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22.50%(18/80)低于产期确诊组(P<0.001),先天性梅毒发生率为5.00%(4/80)低于产期确诊组(P<0.001)。结论产次、子女数、性伴侣感染是孕产妇不同时期确诊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孕期确诊梅毒患者经治疗后具更低的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及先天梅毒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2.
宫内感染是指孕妇受病原体感染后所引起的胎儿感染。引起宫内感染的病原体有:①病毒: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人乳头瘤病毒、人类微小病毒B19、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柯萨奇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带状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等;②原虫,如弓形虫;③衣原体,如沙眼衣原体;④支原体,如解脲支原体、肺炎支原体等⑤螺旋体,如梅毒螺旋体;⑥细菌,如B族链球菌等。当孕妇感染上述病原体后,多数无特殊症状或有轻微症状,但有可能通过胎盘或产道对胎儿造成严重后果,引起流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水平作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评价卵巢早衰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2016年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囊肿剥除术治疗。于术前及术后1~3月分别检测血清AMH水平、卵巢储备功能指标[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二醇(estradiol,E_2)]及双侧卵泡数量,分析患者血清AMH与患者术后卵巢早衰、卵泡数量、妊娠率的关系。结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患者血清AM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有25例患者发生卵巢早衰(32.89%),其平均血清AMH水平、E_2水平低于未发生卵巢早衰患者,FSH水平高于未发生卵巢早衰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窦状卵泡数量≥10个组患者平均血清AMH水平高于10个组患者(P0.05);妊娠成功组患者的平均血清AMH水平高于妊娠失败组患者(P0.05)。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患者的血清AMH水平与卵巢储备功能、卵泡数量及妊娠率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卵巢早衰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性,11个月,因间歇发热1月余而入院.患儿于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多为低至中度,仅有1次高热,体温39.4℃,给予安乃近滴鼻及口服百服宁后,体温下降,发热多发生在晚上10点多至凌晨.病初伴有少许咳嗽、流涕,无寒战、抽搐,无午后潮热、盗汗,曾在多家医院输液抗感染治疗,体温稍有下降,但仍有低热.入院查体:t 38℃,P 100 min-1,R 28 min-1,体重8.0 kg,神清,精神疲倦,发育正常,营养欠佳,全身皮肤无黄染、皮疹、出血点,耳后、颈部、腋窝、腹股沟均可触及浅表肿大淋巴结,大小不等,最大的约0.5 cm×0.5 cm,质地较软,活动度好.头形如常,前囟平软,可见枕秃,咽充血,双侧肋缘外翻,心、肺、腹未见异常.既往体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6×109/L,血红蛋白134 g/L,淋巴细胞20.8%,中性粒细胞47.1%.肝、肾功能,血沉,外斐氏反应,肥达反应,支原体抗体,衣原抗体,胸片,腹部B超,头颅CT均未见异常.病毒5项示:CMV-Ab-IgM( )、CMV-DNA(-)、EBV-DNA(-),ESR 6 mm/h,NBAP 250 U/L,血培养阴性,继之行骨髓培养示:表皮葡萄球菌生长,药敏显示对环丙沙星、万古霉素、苯唑西林-舒巴坦等敏感.诊断:①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②巨细胞涵体病;③佝偻病.根据药敏试验调整抗生素治疗1周,患儿体温降至正常,疗程2周,治愈出院.其家属不同意再次骨髓穿刺,故未能复查.  相似文献   
5.
氨甲喋呤宫颈注射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现将我院2000~2006—12收治异位妊娠误诊48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未产妇28例,经产妇20例,年龄22~44(平均31.4)岁,孕产次为1~6次。本组中21例未采取避孕措施,12例宫内放置节育器,不孕史8例。有慢性盆腔炎病史9例,重复异位妊娠3例。本组中有停经史37例,停经33~102d。有阴道流血史18例,腹痛12例。入院时伴休克11例。误诊标准是指首诊后一直以误诊疾病进行治疗,直至术后诊断为异位妊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足月初产妇会阴侧切与未侧切者、以及剖宫产术后三者产后阴道收缩力及性生活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同期分娩的足月初产妇9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分娩方式分为会阴侧切组(154例)、会阴裂伤组(430例)、剖宫产组(149例),于产后42d和产后3个月分别测量阴道收缩力,并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价心理状态。结果:(1)产后42天盆底肌力会阴侧切组与分娩裂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t=2.120,P=0.120),剖宫产组高于会阴侧切组(t=4.582,P0.01)和自然裂伤组(t=6.564,P0.01),有统计学意义;(2)产后3月的盆底肌力会阴侧切组与分娩裂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t=1.020,P=0.117),剖宫产组高于会阴侧切组(t=3.352,P0.01)和自然裂伤组(t=4.365,P0.01),有统计学意义;(3)各组产后3个月的盆底收缩力均高于产后42天,会阴侧切组前后比较(t=12.056,P0.01),顺产组前后比较(t=14.782,P0.01),剖宫产组前后比较(t=14.275,P0.01),有统计学差异;(4)产后性生活恢复时间,剖宫产组[(48.555±20.365)天]长于会阴侧切[(34.195±26.631)天](P0.01),长于顺产组[(34.760±26.835)天](P0.01),会阴侧切与顺产组无统计学差异(P=0.834);(5)产后42天抑郁评分,会阴侧切组得分高于顺产(t=2.451,P0.05)和剖宫产组(t=3.517,P0.05),有统计学差异;产后3个月抑郁评分剖宫产组的得分高于顺产组(t=2.542,P0.05)和侧切组(t=3.451,P0.05),有统计学差异;产后42天抑郁发生率比较,会阴侧切组高于顺产组(χ2=6.095,P0.01);产后3个月抑郁发生率比较,顺产组最低,与会阴侧切组(χ~2=4.289,P0.0516),剖宫产组(χ~2=15.188,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产后3个月阴道收缩力高于产后42天;(2)产后3个月和产后42天测量,会阴侧切有更多的会阴水肿,更多的产后性生活疼痛;(3)剖宫产产后性生活的恢复时间比会阴侧切与顺产要长;(4)顺产比会阴侧切和剖宫产产后抑郁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助产责任制联合体位系统化管理对初产妇女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28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抽取孕妇组成系统管理组(140例)和常规护理组(140例),对系统管理组孕妇采取助产责任制联合体位管理的系统化管理护理,对常规护理组孕妇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孕妇产前心理状态、爱丁堡产后抑郁测评结果、分娩方式、产程、产后出血状况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系统管理组孕妇产前心理状态整体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管理组孕妇的产后抑郁阳性率为2.86%,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1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系统管理组孕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孕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14%vs69.28%,P<0.05);系统管理组孕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均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系统管理组孕妇的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出血量少于常规护理组(P<0.05);系统管理组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责任制联合体位系统化管理有利于缓解初产产妇的产前紧张情绪,改善产妇产后抑郁状况,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张婷 《海南医学》2014,25(1):87-88
目的探讨胎儿脐动脉血流S/D比值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将2005年9月1Et至2012年12月31日在我院门诊检测胎儿脐动脉血流S/D值正常的300例孕妇作为正常组,异常S/D值的233例孕妇作为异常组,比较两组在胎儿生长受限、早产、分娩方式、死胎、新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和出生时羊水混浊的差异。结果两组胎儿生长受限分别为5例和56例、早产分别为O例和41例、剖宫产分别为9l例和177例、羊水I°混浊分别为13例和36例,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两组死胎分别为O例和5例、新生儿死亡分别为0例和3例、新生儿轻度窒息分别为5例和13例、重度窒息分别为O例和4例、Ⅱ°-Ⅲ°混浊分别为5例和12例,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胎儿脐动脉血流S/D值随孕周增加而异常增高者,其胎儿生长受限、早产、剖宫产、死胎、新生儿死亡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则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高龄宫颈癌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8例行手术治疗的高龄宫颈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术前、术后不接受抗凝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于术前2 h至术后5 d连续皮下注射2500 U的低分子肝素,每天1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出血情况、术前术后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 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 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3+)均出现下降,而观察组治疗后CD3+、CD4+及CD4+/CD3+下降水平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宫颈癌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能有效增强患者凝血功能,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能有效降低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