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载三联抗结核药物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材料在模拟体液中的药物缓释性能。方法:避光环境下以100:3:3:12的比例称取硫酸钙/氨基酸复合材料500mg、异烟肼(isoniazid,INH)15mg、利福平(rifampicin,RFP)15mg、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ZA)60mg制备载药人工缓释材料,将其置于模拟体液中,分别于浸泡3h、12h、24h、36h、48h、60h、72h、1~14周时取材料浸提液,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其中INH、RFP、PZA三种药物的浓度,并据其计算单位时间段内药物释出质量。结果:载三联抗结核药的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材料在模拟体液中浸泡3h时浸提液中释出INH、RFP、PZA的浓度分别达到152.96±1.32μg/ml、92.90±2.17μg/ml和334.90±12.3μg/ml,在8周前各时间点的浸提液中,3种药物浓度均较高;至8周时PZA的释出浓度、10周时RFP释出浓度、11周时INH的释出浓度仍高于其10倍的最小抑菌浓度,之后逐渐降低;未载药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材料在有效检测时间内药物出峰时间处未见有意义杂质峰出现。结论:载三联抗结核药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材料具有较为平稳、持续时间较长的有效缓释性能,三种药物在模拟体液中释出药物的浓度均可达到体内杀死结核分枝杆菌的浓度。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发现直径300-500 μm微米结构的微小颗粒骨比直径4.0-5.0 mm的经典颗粒骨更容易在非感染骨缺损中成活。 目的:评价采用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混合万古霉素开放性植骨修复感染性胫骨骨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8例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或骨不连患者,其中男23例,女5例,平均年龄35.2岁;胫骨上段19例,胫骨中段2例,胫骨下段7例;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病例17例,骨折术后感染合并骨不连11例。随访6-30个月观察创面及骨折愈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术后平均6周移植微小颗粒骨表面被肉芽组织覆盖,平均8周创面完全闭合,经植骨后骨缺损处均骨性愈合,2例骨折愈合差,经二次植骨后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及药敏反应。表明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混合万古霉素开放性植骨修复治疗感染性胫骨缺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研究发现直径300—500μm微米结构的微小颗粒骨比直径4.0-5.0mm的经典颗粒骨更容易在非感染骨缺损中成活。目的:评价采用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混合万古霉素开放性植骨修复感染性胫骨骨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8例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或骨不连患者,其中男23例,女5例,平均年龄35.2岁;胫骨上段19例,胫骨中段2例,胫骨下段7例;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病例17例,骨折术后感染合并骨不连11例。随访6—30个月观察创面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术后平均6周移植微小颗粒骨表面被肉芽组织覆盖,平均8周创面完全闭合,经植骨后骨缺损处均骨性愈合,2例骨折愈合差,经二次植骨后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及药敏反应。表明白体微小颗粒骨植骨混合万古霉素开放性植骨修复治疗感染性胫骨缺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上输液时间长且血管条件差的患者采用逆向穿刺法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反复多次住院、血管条件较差的输液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采取逆向静脉穿刺,40例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向心性静脉穿刺输液,比较两组液体的滴速、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液体的渗漏率、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对手活动度的影响。结果:两种穿刺方法对液体的滴速没有影响,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液体的渗漏率和静脉炎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手的活动度无明显影响,对照组对手的活动度影响很大。结论:浅静脉逆行穿刺对于特殊的血管能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因手的活动所致的液体渗漏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了舒适度,提高了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骨关节结核占所有结核病例的2.2%~4.7%,占肺外结核的10%~15%,其中约50%~75%为脊柱结核[1、2].骨关节结核病灶组织破坏的最大特点是骨质的吸收及破坏[3].骨吸收和骨破坏不仅影响了脊柱的支撑和保护功能,还常常压迫或侵及神经导致神经功能障碍.严重的骨质破坏可致脊柱后凸畸形,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外观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