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我院1993年8月至2004年5月29例胸主动脉瘤手术体外循环(CPB)经验。方法29例胸主动脉瘤患者,实施Bentall’s手术、主动脉次全弓及全弓置换术及升或胸降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根据术式分别采用常规中低温CPB,中、深低温停循环加选择性脑灌注,选择性脑灌注加下半身灌注、部分股股转流等灌注方法。结果平均CPB时间(179·8±78·1)min。并发症以出血和感染为主。早期死亡2例,晚期死亡4例。死亡率20·7%。结论正确选择CPB方法及良好的CPB管理是胸主动脉瘤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丙二醛 (MDA)的变化 ,比较麻醉剂异丙酚、异氟醚以及它们联合用药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保护的影响。方法 :将 6 0例择期行冠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异丙酚组、异氟醚组和联合用药组。麻醉诱导和维持异丙酚组用异丙酚等 ,异氟醚组用异氟醚等 ,联合用药组异丙酚复合异氟醚等。分别于麻醉后转流前 (T0 )、开放升主动脉后 30min(T1)以及停机后 4h(T2 )、2 4h(T3 )、4 8h(T4)测定血浆cTnI、CK MB、SOD、MDA浓度。结果 :各组患者血浆cTnI、CK MB及MDA自T1均不同程度升高 ,异丙酚组、异氟醚和联合用药组cTnI及MDA值分别于T2 、T3 时显著低于对照组 ,联合用药组血浆cTnI于T3 时显著低于异丙酚组 (P <0 .0 5 ) ,联合用药组的心脏自动复跳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 <0 .0 5 )。结论 :在冠脉搭桥术中 ,麻醉剂异丙酚、异氟醚的应用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由脂质过氧化反应介导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尤以异丙酚、异氟醚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自体血小板分离结合自体血回收技术应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全弓置换术患者,探讨其对凝血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全弓置换术患者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23~64岁,BMI 20~39 kg/m^2,ASAⅢ或Ⅳ级。随机分为自体血小板分离结合自体血回收组(APP组,n=25)和单纯自体血回收组(C组,n=15)。记录APP组自体血小板分离量、两组洗涤红细胞回输量、两组术中和术后24 h异体血使用量。记录麻醉诱导后(T0)、肝素化前(T1)、离室前(T2)、术后24 h(T3)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记录反应时间(R)、凝集时间(K)、血凝块形成速率(α角)、血栓最大振幅(MA)、MA后30 min血凝块溶解百分率(ly30)等血栓弹力图(TEG)指标,记录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功能指标和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等血清炎性指标。结果 APP组术中出血量,洗涤红细胞回输量,异体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输入量均明显少于C组(P<0.05)。T2-T3时APP组Plt明显高于C组(P<0.05)。T3时APP组R、K明显短于C组,α角、MA和ly30明显大于C组(P<0.05)。T2-T3时APP组PT、APTT明显短于C组,FIB明显高于C组(P<0.05)。T1-T3时APP组IL-2、IL-6、PGE2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全弓置换术患者术前行自体血小板分离能改善凝血功能,减少围术期出血量和异体血输入量,提升血液保护效果;同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术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王小雷  翟宇佳  程毅坚 《广东医学》2007,28(8):1323-1324
目的 探讨适合新生儿、婴儿和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1 855例心内直视手术根据小儿年龄的不同,分为A组新生儿28例,B组婴儿625例,C组幼儿1 202例.入手术室前肌肉或静脉注射氯胺酮基础麻醉,入手术间即面罩吸氧,监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以芬太尼和爱可松静脉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以芬太尼20~30 μg/kg静脉泵入维持麻醉,围术期应用药物调整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渗透压和电解质至正常范围.结果 3组麻醉时间分别为(191±54)min,(176±24)min,(117±33)min;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率为93.53%;患儿愈后良好1 750例(94.23%),因循环或呼吸功能衰竭死亡107例(5.77%),其A组病死率为10.7%,B组6.19%,C组5.35%,组间比较A组最高(P<0.05).结论 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以氯胺酮基础患儿麻醉,静脉注射芬太尼和爱可松诱导气管内插管,采用中等剂量芬太尼20~30 μg/kg维持麻醉的方法安全有效;且加强国术期容量监测治疗和循环稳定维持的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定血浆SIOOB蛋白水平,对比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过程中脑损伤的情况。方法:2006年7月-2007年8月本院冠状动脉搭桥患者18例,其中CCABG组10例,OPCABG组8例。于麻醉诱导前(T1)、主动脉侧壁钳开放时(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24h(T4)采血测血浆S100B蛋白浓度,评价手术不同时期脑损伤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T1、T4时血浆S100B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ABG组患者在T2及T3时血浆S100B蛋白浓度(2.77±0.69,2.83±0.79)μg/L较OPCABG组(0.89±0.71,0.91±0.63)μg/L显著升高(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由于避免了体外循环,从而降低了术后脑损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内直视手术应用康斯特心肌保护液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冠脉搭桥及瓣膜置换术成人患者术中灌注5~8℃康斯特液30~40mL/kg。观察心脏自动复跳率、体外循环期间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结果、停止体外循环后2h多巴胺及肾上腺素用量、术后当日心电图及术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情况、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滞留时间。结果:开放升主动脉阻断后心脏自动复跳率48%(24/50)。转流中动脉血pH〈7.35者16例,剩余碱低于- 3mmol/L者43例,红细胞比积15%~28%(20.38±3.32)%。停止体外循环后2h39例(78%)应用多巴胺3~10&g/ (kg·min),12例(24%)应用肾上腺素0.006~0.06&g/(kg·min)。术后当日心电图除1例术中因右冠状动脉急性栓塞再次搭桥患者示ST段弓背抬高外其余患者均正常。12例(24%)因左心室功能不良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32.72±29.81)h,ICU滞留时间(93.86±58.36)h。结论:心脏直视手术应用康斯特液,单次灌注方法简便,心肌保护效果好。使用时注意监测血气电解质,出现紊乱及时处理,避免大量回收晶体液带来的不良反应。[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减少心脏手术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探讨术中采用连续脑氧饱和度(rSO2)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个月-3岁心脏病患儿81例,分为紫绀组(36例)和非紫绀组(45例)。采用芬太尼-安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体外循环用非搏动平流灌注,流量100-150mL/kg。用脑氧饱和度仪测量rSO2,分别于全麻诱导、主动脉插管、阻断升主动脉、阻断升主动脉后15min,开放升主动脉、停机及手术结束等时点记录rSO2、平均动脉压、鼻温及肛温等变化。结果:麻醉诱导时rSO2平均值46.33%,紫绀组rSO2明显低于非紫绀组;降温阶段,rSO2显著升高,而复 复温开始后rSO2降低,开放升主动脉时达手术过程中最低值(40.69%)。结论:rSO2能较 准确反映此类手术中脑氧合状态。降温阶段rSO2较高不宜过度灌注,复温阶段特别是在开放升主动脉时,rSO2较低,故应避免复温过快,并适时增加流量,适当提供脑灌注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常温心脏手术中血浆游离 15 F2 t isoprostane浓度变化及其与术后早期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 30例在常温体外循环 (CPB)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 ,根据术后有 (组 )、无 (组 )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分为两组。 CPB中采用间断温血灌注 ,分别于麻醉诱导后、阻升主动脉后 30 min以及开放升主动脉后 10、30和 12 0 min抽取中心静脉血样 ,采用有高度特异性的兔血清抗体用酶标放射免疫法测量血浆中游离 15 F2 t isoprostane含量。术中至术后 6 h进行连续心排量测量。结果  15 F2 t isoprostane血浆含量于阻升主动脉后 30 m in、开放升主动脉后 10 min显著升高 ,开放升主动脉 30 m in以后开始下降。组 患者血浆 15F2 t isoprostane含量的升高呈递减趋势 ,至开放升主动脉后 30 min恢复正常 ;相反 ,术后需两种以上正性肌力药物支持以维持心脏指数 (CI) >2 .2 L· m in- 1· m- 2的患者 (组 )血浆 15 F2 t isoprostane含量至开放升主动脉后 30 m in均显著高于正常。术后 CI与开放升主动脉后 10和 30 min时血浆游离 15 F2 t isoprostane含量呈良好的负相关性 (r=- 0 .95 ,P<0 .0 1)。结论 术中 15 F2 t isoprostane血浆含量与术后心功能的恢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完全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方法 完全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110例,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79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25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6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4例,二尖瓣置换10例,三房心矫治1例,并对体外循环建立方法、体外循环过程及手术后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110例患者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为61~364(133±64)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7~192(82.0±44.5)min;术后呼吸辅助时间4.0~26.5(4.5±1.8)h;术后住院时间5~10 d;92例患者围术期未使用血制品(83.6%)。术中1例患者股动静脉插管时未完全肝素化,更换股动静脉插管后顺利体外循环;1例患者插股静脉管导致腹膜后血肿,其余108例无股动静脉插管相关并发症,全组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完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方法安全、可行,开展此手术的初期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闭时间相对较长,应加强体外循环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赤芍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