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8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128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273篇
预防医学   20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5篇
  4篇
中国医学   256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经梨状肌和臀小肌的间隙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对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效果及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108髋)为本研究对象,其中50例病人(55髋)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为A组,46例病人(53髋)行经梨状肌和臀小肌间隙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为B组,记录对比2组病人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切口最大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髋关节HHS评分、VAS疼痛评分和下肢功能变化情况、术后6个月病人影像学指标情况(外展角、前倾角、偏心距)和生存质量情况(以SF-36量表表示)。结果A组病人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B组,术后首次下地时间长于B组(P < 0.05~P < 0.01);A组病人术后1、3、7 d的HISS评分低于B组,VAS评分高于B组(P < 0.05~P < 0.01),2组病人术前、术后14、30、90、180 d的HISS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人术后30、90 d“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显著优于A组,术后30 d单腿站立测试时间长于A组,术后90 d的6 min步行测试距离优于A组(P < 0.05),其他时间点2组病人下肢功能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前倾角小于B组,偏心距大于B组(P < 0.05);B组病人SF-36评分量表肢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和总健康程度得分均优于A组(P < 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经梨状肌与臀小肌间隙入路对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损伤更小、恢复更快,近期疗效指标显著优于传统术式,符合快速康复理念,但手术时长显著增加,病人术后前倾角偏大,偏心距偏小。  相似文献   
2.
健脾益气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数表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给予健脾益气通络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对照组24例给予肌注腺苷钴胺针剂,疗程均为4周。观察期间两组均正规降糖治疗。结果健脾益气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4例,其临床证候总有效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后治疗组振动觉阈值有效率为75.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健脾益气通络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4.
人生价值观教学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政治课“单向灌输,理论说教”的教法,构建出以情感教育为主,淡化纯理论的课堂教学,采取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5.
胸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我院胸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方案的效果,为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08年胸外科肺癌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按预防用药方案给药,对照组不按预防用药方案给药,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术后体温、咳痰恢复正常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手术部位感染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我院制定的预防应用抗生素方案可作为胸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急救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各种事件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交通事故、溺水、火灾、触电、运动损伤、磕碰伤等都属于伤害。伤害是1~34岁人群的第1位死亡原因,且青少年是高发人群[1]。小学生在学校内发生伤害时,教师是最早出现在现场的成年人,如果具有相应的救护常识,可对轻度伤害进行紧急处理,对比较严重的伤害实施正确急救,可以防止再创伤,从而降低危重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把损伤降低到最低限度。因此,小学教师掌握急救知识和技术是很有必要的。本调查旨在了解在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急救知识的现状,为师范生的职前教育提供依据。1对象与方法1.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在诊断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价值.方法对112例患者在发病24或48小时内行内镜检查,对比24与48小时内检查患者的确诊率,进行镜下止血治疗18例.结果 24小时内进行检查的患者确诊率98.9%;48小时内检查确诊率66.6%,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发现的多病因出血,镜下止血均成功.结论急诊内镜检查在诊断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具有重要价值,可减少误诊误治,可镜下止血并能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了解学龄儿童青少年的骨折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参加“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2017年基线调查和2019年队列随访中骨折调查资料完整的12056名(男童49.4%)学龄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分组、BMI分组、骨折史及生活行为方式等因素与骨折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北京地区学龄儿童青少年骨折的2年累计发生率为3.1%(95%CI:2.8%~3.4%),其中男童(4.1%)明显高于女童(2.1%),P<0.01;且在男童中呈现随年龄递增而在女童中递减的特点。骨折的发生部位以上肢为主(69.0%),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在男女童中均发现,骨折史是未来骨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男童:RR=1.81,95%CI:1.18~2.64;女童:RR=3.11,95%CI:1.74~5.13)。另在男童中发现,较长时间与频率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120 min/d)和频繁饮用含糖饮料(≥1次/周)也可增加其未来骨折发生风险。结论北京地区学龄儿童青少年骨折率受到性别、年龄、骨折史和生活行为习惯的影响。应面向不同个体开展相应的预防策略,以避免儿童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身体脂肪分布与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2017年北京基线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BMI、全身体脂肪质量指数(FMI)、躯干脂肪质量指数(TFMI)、四肢脂肪质量指数(AFMI)和内脏脂肪面积(VFA)与维生素D水平及营养状况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1960名儿童[年龄(11.0±3.3)岁,男童占49.7%]进行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为(35.0±11.9)nmol/L,维生素D缺乏率为37.2%。BMI、FMI、TFMI和AFMI与维生素D的关联性具有性别差异(交互P<0.05),在男童中呈负相关(BMI:β=-0.56;FMI:β=-0.59;TFMI:β=-0.60;AFMI:β=-0.59;均P<0.05),在女童中关联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FA与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风险在男女童中均呈正相关,VFA每增加1个标准差,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患病风险均增加17%(95%CI:9%~25%)。结论儿童内脏脂肪水平越高维生素D水平越低,腹型肥胖儿童和体脂肪过多的男童是维生素D缺乏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