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63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1:20万肾上腺素对3%盐酸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阻滞患者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者2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10):盐酸氯普鲁卡因组(C组)和盐酸氯普鲁卡因加肾上腺素组(CE组)。分别用3%氯普鲁卡因6 mg·kg-1(C组)和含 1:20万肾上腺素3%氯普鲁卡因6 mg·kg-1(CE组)硬膜外阻滞,记录局麻药的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给药后20min时运动阻滞程度;分别在给药前及给药后3、6、9、11、13、15、17、20、30、45、60、 90min采取桡动脉血1.5ml,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氯普鲁卡因浓度,经计算机软件拟合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并计算各项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两组局麻药的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E组血药浓度峰值(Cmax)分别为0.49±0.47、(0.32±0.22)mg· L-1,达峰值时间(Tmax)分别为8±3、(9±4)min;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0±6、(7±4)μg· min·ml-1;清除速率常数(K)分别为0.32±0.21、(0.36±0.32)min-1;两组间Cmax、Tmax、AUC及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0万肾上腺素对3%盐酸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阻滞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等待肝移植的晚期重症肝硬化患者常出现门肺分流、肺血管扩张以及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等肝-肺综合征的表现,使患者在术前肺功能就处于临界状态。在围肝移植术期,血管内容量的剧烈变化、输液液体类型选择不当、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等因素,均可加剧临界状态肺功能的损害,导致术中和术后潜在肺水肿、术后呼吸机的带机时间延长、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升高甚至患者死亡。因此,充分理解晚期肝硬化的病生理学特征,有助于围肝移植期患者的肺功能干预和保护,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去甲肾上腺素在肝移植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过去5年内,肝移植手术作为治疗晚期肝硬化患者的有效方法在中国得以广泛开展。晚期肝硬化患者由于其并发的多脏器损害如肝-肾和肝-肺综合征等。使得术前这些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多数呈现为高动力血流状态;肝移植麻醉期间由于不同肝移植期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这些脏器的损害;如何保护在高动力血流动力学状态下的脏器不再继续遭受由于低血管阻力所导致的低灌注压性损害是麻醉医生需要很好解决的问题。肝移植麻醉中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是含有益于脏器功能的维护,也一直处于争论之中。  相似文献   
4.
眼科手术患者不同病人自控镇静镇痛术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病人自控镇静镇痛术(PCSA)在术中的应用不断增多。眼科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精细复杂、历时长、手术刺激大,局麻下应用PCSA比传统的医生管理用药能更好地满足病人个体化的需求;同时与全身麻醉比较,术后并发症少,费用低,恢复快,术后即刻病人能按要求保持内眼注气或注油后的特殊体位。本研究通过选择不同的镇静、镇痛药物及配伍组合,探讨PCSA在此类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背景:腰椎管狭窄症后路手术除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外,还存在大量的"隐性失血"。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能会影响围术期出血尤其是隐性失血,此前并无报道。目的:针对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腰椎管狭窄患者与非类风湿性关节炎行腰椎后路手术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隐性失血情况进行对比,并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了65例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腰椎管狭窄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组),筛选87例未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腰椎管狭窄患者(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所有患者均采取椎弓根螺钉+钛棒+椎间融合器内固定系统进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和后外侧融合治疗,术中行自体骨后外侧植骨。提取信息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类风湿性关节炎信息(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Steinbrocker分级、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手术信息以及出血量相关指标。以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隐性失血作为主要指标;以手术时间、术前术后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及其变化值、手术前后贫血数量、术后新发贫血数量、自体血和异体血输注量等作为次要指标。结果与结论:①类风湿性关节炎组腰椎管狭窄患者平均年龄为(65.97±8.02)岁,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5.76±3.68)kg/m^2,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中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和手术节段数上均与之匹配;②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中患者平均病程为(16.78±12.73)年,其中单药或联合口服改变病情抗风湿药者最常见,2组在椎弓根螺钉数和椎间融合器置入数量上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2组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③主要结果对比显示2组在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隐性失血以及隐性失血所占总失血量比例在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中更低(P<0.001,0.012);根据手术节段数进行分层分析,长节段(≥3节段)手术中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中隐性失血和隐性失血所占总失血量比例均优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组;④次要指标对比红细胞压积改变值(P=0.021)在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小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但血红蛋白减小值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2组新发贫血以及贫血加重情况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异体血输注和手术时间相比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患者隐性失血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Steinbrocker级别高、未服用改变病情抗风湿药、血红蛋白变化和输注异体血为隐性失血的独立危险因素;⑥提示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和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在总失血量、术中出血、术后引流和手术时间上无差异,而隐性失血以及隐性失血所占总失血量比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组高于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尤其是长节段手术;类风湿性关节炎组的Steinbrocker分级高、未服用改变病情抗风湿药、血红蛋白改变较多以及输注异体血为隐性失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25例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特点,旨在提高肝移植麻醉的管理水平。方法 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或静吸复合全麻加硬膜外麻醉,通过无创监测HR、SpO2、ECG、PetCO2、Peak、尿量、鼻温肛温,有创监测AP、CVP、PAP、PCWP、CO、SvO2、中心血温、凝血弹力图、ACT、动脉混合静脉血气、电解质、血糖、乳酸等进行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氧供需平衡、酸碱平衡、电解质、血糖、乳酸、体温的调控和肾功能保护以及无肝期VVB的应用和非VVB的处理。结果 无肝前期重点在于扩充血容量、补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无肝期主要预防和纠正低温、心律失常、低血糖、高血钾、低血钙、代谢性酸中毒以及无尿或少尿的处理,新肝期主要预防和治疗再灌注综合征。结论 充分的麻醉前准备,完善的监控手段,合理的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良好的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氯供需平衡、酸碱平衡、血气电解质、血糖、体温调控以及肾功能保护和VVB的应用均有助于提高原位肝移植术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灌注师从接受培训到独立开展体外循环(CPB)管理的成长体会。方法作者由地方二级甲等医院选送到三级甲等医院进修,分两次为期15个月的CPB培训。从零基础到独立完成CPB管理,配合心脏手术从简单到复杂,从小儿到成人,不断加深认识,提高操作技术。结果独立开展200例CPB灌注,全部无中途被迫停机、管道进气等重大技术事件发生。结论在掌握CPB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建立足够的自信心、加强团队间的沟通和协调,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才能更好的完成CPB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8.
阿片类药物是中重度疼痛、急性疼痛的首选药物,但其非镇痛效应,特别是呼吸抑制、潜在成瘾性是困扰临床用药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针对镇痛药物的研究演化成了不同的方向:去阿片化;应用药物基因组学,个体化使用阿片类药物;开发不良反应更小的新型阿片类药物。随着对阿片受体、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的深入研究,为开发不良反应更小的阿片类药物提供了新的线索。新型阿片类药物研发是近年的热点问题,本文重点阐述新型阿片类药物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结束后短期内患者的精神、认知、睡眠及其不适反应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收集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室行无痛胃肠镜患者,检查后24小时内随访,研究患者的精神、认知、睡眠及不适反应和性别、年龄、麻醉方式、检查种类、操作时间、是否应用咪唑安定以及是否应用氟马西尼等分层因素的关系。结果:无痛消化内镜的总体满意度高(98.3%)。影响精神、认知、记忆和睡眠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胃镜、操作时间短于15 min以及未使用咪达唑仑。影响躯体不适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检查种类以及未使用咪达唑仑。结论:无痛消化内镜患者的总体舒适性高,对检查后短期的精神、认知、睡眠无不良影响,还可减少内镜检查相关不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中国麻醉医师在全身麻醉中七氟醚的使用习惯,并探讨吸入麻醉实践与患者预后及麻醉药费用间的相关性。方法开放、多中心、观察性临床研究,纳入中国8个城市40家医院的400位麻醉医师,2010年9月1日至2010年11月30日,了解每位麻醉医师10例使用七氟醚进行全身麻醉的病例,共4 000例择期手术(包括普通外科、骨科、妇产科、心脏外科及其他手术)患者。麻醉医师根据其习惯选择七氟醚维持,或联合丙泊酚用于维持。观察指标包括诱导期(七氟醚吸入诱导所占百分比,意识消失时间,插管时间),维持期(麻醉用药类型,新鲜气流量,挥发罐设置浓度),苏醒期(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滴定法苏醒技术所占百分比),麻醉药费用,总体情况[患者的人口统计学,麻醉医师/患者满意度数字模拟量表(NAS)评分,麻醉医师的教育背景,培训经历和吸入麻醉临床经验]以及安全性。结果 4 000例患者中3例因不符研究方案而排除,共3 997例纳入统计分析。190例患者(4.75%)接受了七氟醚吸入诱导,3 807例患者(95.25%)接受了静脉诱导。当7%挥发罐浓度≤8%,6L/min新鲜气流量≤8L/min时,吸入诱导组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均略短于静脉诱导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180例患者(54.54%)单用七氟醚维持麻醉,1 817例患者(45.46%)七氟醚-丙泊酚合用维持麻醉。979例患者(24.49%)接受了滴定法苏醒技术,其睁眼时间(13.29±7.66)min、拔管时间(15.4±8.84)min均明显短于未接受滴定患者的睁眼时间(14.27±8.55)min、拔管时间(16.63±9.80)min(P0.05)。麻醉药(包括七氟醚、丙泊酚、肌松药和镇痛药)费用为(353.06±164.13)元/h。根据新鲜气流量分层统计,七氟醚单用组费用明显低于七氟醚-丙泊酚合用组(P0.05)。麻醉医师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的NAS评分分别为(8.85±0.96)、(8.88±0.93)分,其与麻醉医师的吸入麻醉临床经验年限无显著相关性。1.08%患者至少发生一次不良事件,没有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患者、麻醉医师的满意度与麻醉医师吸入麻醉药物的临床经验年限无显著相关性。与七氟醚-丙泊酚合用维持麻醉比较,七氟醚单用维持麻醉的麻醉药费用较低。该研究属于观察性研究,故未对手术类型加以限定或分层,并且麻醉医师的临床操作尚未完全统一或标准化,可能会导致一定的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