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6篇
外科学   77篇
综合类   88篇
药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咪唑安定对肾移植病人术后精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对肾移植病人术后精神功能的影响。方法:肾移植手术病人40例,根据麻醉辅助用药的不同分为3组:咪唑安定组(M组)、氟哌利多组(D组)和哌替啶组(对照组),评估麻醉前、手术结束后1h、术后1d、术后2d的精神功能。结果:术后1h对照组MMSE评分较低(P<0.05),BRMS明显偏高(P<0.01)。术后1dM组镇静程度较深(P<0.05),SAS评分较低(P<0.05),D组SDS和SAS评分较高(P<0.05)。结论:小剂量咪唑安定能够降低肾移植病人术后精神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快恢复移植肾早期功能。  相似文献   
2.
含乳酸晶体液对肝移植术中病人动脉血乳酸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晶体液输入对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中病人动脉血乳酸和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 全麻下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病人90例,男78例,女12例,年龄16-67岁,体重45~87kg,随机分为3组,术中分别静脉输入乳酸林格氏液(LR组)、生理盐水(NS组)和醋酸林格氏液(PA组)。术中胶体液和血液制品的输入根据血压(BP)、中心静脉压(CVP)和血红蛋白等进行调节。于麻醉前、门静脉阻断时、无肝期30min、门静脉开放前即刻和下腔静脉开放后5min、30min、手术结束时采动脉血测pH、剩余碱(BE)和乳酸(LA)。结果 三组晶体、胶体液和血液制品输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相比,三组pH于无肝期前均下降并持续至术毕(P〈0.05),BE在无肝期30min明显下降(P〈0.05),LA浓度自无肝期前开始升高并持续至术毕,新肝开放后升高尤为显著,约相当于麻醉前3倍水平(P〈0.01)。各时点三组问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中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对动脉血LA升高的趋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腹主动脉灌注丙泊酚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与其抗氧化和减轻钙超载相关.方法 新西兰大耳白兔60只,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NS)组、10%脂肪乳(P0)组、丙泊酚30mg/kg(P30)组、40mg/kg(P40)组、50mg/kg(P50)组和60mg/kg(P60)组.全麻后开腹阻断肾动脉远端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30min,并从阻断即刻开始,经股动脉预置导管向腹主动脉分别灌注生理盐水、10%脂肪乳及不同剂量的丙泊酚溶液至开放停止.再灌注48h,取L5脊髓节段,检测脊髓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脊髓前角神经细胞内Ca2 荧光强度.结果 与NS和P0组比较,P30、P40、P50和P60组的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和Ca2 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P50组最高(P<0.05),P40、P60组高于P30组(P<0.05).MDA含量:P50组最低(P<0.05),P60组低于P30、P40组(P<0.05).Ca2 荧光强度:P60组低于P50组,P50组低于P30、P40组(P<0.05).结论 丙泊酚可剂量依赖性地保护脊髓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和脊髓前角神经细胞内Ca2 荧光强度,提示该保护作用与其抗氧化和减轻神经细胞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4.
动脉波形分析技术用于测量心排出量(arterial pressure-based cardiac output,APCO)和每搏输出量变异指数(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是一项新的微创血流动力学技术,它能够连续通过对外周动脉的波形特征结合患者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进行分析测定心排出量(CO),并且不需要通过其他方法来校准.临床上已经显示出可以接受的准确性和良好的即时性和方便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在一些心脏疾病如主动脉返流、二尖瓣返流或给予α1受体激动药,APCO并不能准确反映心排血量.  相似文献   
5.
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同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慢性肝病的患病率正在逐渐上升.糖代谢异常是慢性肝病的常见合并症,50%~90%慢性肝病患者有糖耐量减退,其中20%~30%最终发展为糖尿病[1].  相似文献   
6.
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同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慢性肝病的患病率正在逐渐上升.糖代谢异常是慢性肝病的常见合并症,50%~90%慢性肝病患者有糖耐量减退,其中20%~30%最终发展为糖尿病[1].  相似文献   
7.
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同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慢性肝病的患病率正在逐渐上升.糖代谢异常是慢性肝病的常见合并症,50%~90%慢性肝病患者有糖耐量减退,其中20%~30%最终发展为糖尿病[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模拟机械通气状态下呼吸系统内部气流流动的可行性,为CFD技术应用于机械通气的气流流场模拟奠定基础。方法 选取1名健康的中年男性志愿者进行头颈部加胸部MRI扫描,将获得的图像保存为DICOM格式导入Mimics17.0医学图像软件中构建气道三维模型,用Geomagic Studio 12软件进行网格划分后导入Ansys 14.5软件进行CFD模拟计算,对机械通气气道内部气流流场变化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基于MRI图像数据构建气道三维模型,划分网格后对CFD模拟施加不同流速的入口边界条件,分析流速分布、壁压力分布、流场线变化情况以及局部管壁剪切应力的变化情况。结论 基于影像数据对气道进行三维重建,通过对模型进行CFD模拟发现,入口流速与气道内流体流速分布、壁剪切应力及壁压力均呈正相关,入口高流速易在气道分叉处形成涡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3 mg加入舒芬太尼鞘内注射对舒芬太尼分娩镇痛量效反应关系的影响。方法50名单胎、初产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罗哌卡因3 mg联合舒芬太尼鞘内注射,B组仅予舒芬太尼鞘内注射。采用Dixon and massey序贯法求出两组舒芬太尼分娩镇痛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及95%可信区间(95%CI),记录两组用药后的运动阻滞情况、不良反应及新生儿出生后1、5 min时Apgar评分。结果A组舒芬太尼ED_(50)为2.4μg,95%CI为1.5~3.4;B组舒芬太尼ED_(50)为3.3μg,95%CI为2.2~4.5。两组产妇的运动阻滞情况、不良反应及新生儿出生后1、5 min的Apgar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罗哌卡因3 mg联合舒芬太尼鞘内注射用于分娩镇痛可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并且对产妇运动阻滞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0.
纪健  李正  朱涛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2):3892-3894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在适当的麻醉深度控制下对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苏醒过程的影响。评价靶控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择期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40例,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I组)及靶控输注组(T组),每组20例,分别观察记录麻醉开始前、诱导后、腹腔穿刺时、气腹建立后、手术结束时、拔管前、拔管后5min等各时点的脑电指数.记录诱导期血压(SBP、DBP和MAP)、心率、呛咳、插管反应及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烦躁、脉搏氧饱和度下降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I组诱导时血压下降程度高于T组,SBP〈90mmHg的发生率高于T组(P〈0.05),插管反应发生率高于T组(P〈0.05)。T组患者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比I组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丙泊酚静脉靶控麻醉的诱导及术中控制更为平稳。苏醒质量上要优于后者。但丙泊酚靶控的最适浓度仍需进一步探讨。[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