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5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95篇
耳鼻咽喉   1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405篇
内科学   96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919篇
预防医学   117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242篇
  1篇
中国医学   165篇
肿瘤学   1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102.
加强综合医院结核病防治工作,认真做好结核病人的发现、报告、查痰、转诊、治疗等规范化管理工作,对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在临床上连续疑诊急性阑尾炎来做超声检查的患者,以手术所见和病理检查为确诊的标准(排除标准是手术、其他检查或临床经过),将超声检查结果与之对照,按着四格表法,计算有关真实性的评价指标。结果受检对象185例,其中急性阑尾炎患者103例,非阑尾炎患者82例;超声诊断结果阳性(诊为急性阑尾炎)94例,阴性91例。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灵敏度为85%,特异度93%,漏诊率15%,误诊率7%,准确度89%,阳性似然比12.14,阴性似然比0.16。在本研究患病率为56%的情况下,阳性预告值为94%,阴性预告值86%。化脓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纯性阑尾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真实性较好,但漏诊率偏高。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新生儿血液培养结果分析及质量控制。方法:采集新生儿血液1~5mL注入血液增菌瓶中35℃孵育。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章节进行实验,并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整个环节规范操作,做好质量控制。结果:细菌检出阳性率17.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结论:新生儿血液细菌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应引起重视。试验中做好质量控制,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5.
<正>子宫广泛切除术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手术时间长,手术范围广,术中出血量多,对麻醉要求比较高。本文对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硬膜外复合全麻以及单纯全麻3种麻醉方式,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评估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7例S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预后分为治愈组(64例)、死亡组(23例),检测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第5天及观察终点(出院或死亡前最后一次,平均(19.2±5.7)天)血清前白蛋白含量,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定方差分析。结果血清前白蛋白在治愈组和死亡组入院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及观察终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治愈组血清前白蛋白在第1天,第5天和观察终点逐渐升高,而死亡组血清前白蛋白逐渐下降,同一组不同时间点数据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前白蛋白持续低水平提示病情危重,预后不佳。动态观察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对判断SCAP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比较以深静脉留置导管与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通过长期血管通路行透析治疗的患者217例,其中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导管组)98例,动静脉内瘘(内瘘组)119例。对比两组的营养状况,透析效能及并发症等。结果本组患者中深静脉置管者占45.16%(98/217),两组患者血清 K+、Ca2+、P3+均无明显差异( P>0.05)。而内瘘组的通路使用时间长于导管组;最大血流量高于导管组;左心室EF高于导管组(P<0.05)。两组营养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KT/v、URR、PCR均无明显差异(P>0.05)。导管组TNF-a、IL-6、hs-CRP高于内瘘组(P<0.05)。导管组感染、血栓发生率高于内瘘组(P<0.05)。结论导管组与内瘘组营养状况及透析效能相当;但导管组有更高的感染率和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9.
赵筱苹  张天华 《职业与健康》2011,27(24):2912-2913
目的 探讨某职业技术学院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病例的应急处置措施与对策.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包括疫情报告、病例的核实诊断、传染源追查、病例个案信息收集、密切接触者筛查、患者治疗管理、感染者的预防、健康教育和现场处置等.结果 该学院物流系活动性肺结核罹患率为3 676/10万,传染源所在的电商0801、0802班罹患率为17%,感染率分别为74.4%、78.1%,感染率与同系其他班、其他系比较,P值均小于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学院物流系电商0801班、0802班局部发生结核病暴发流行,其处置及时、措施得当.  相似文献   
110.
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又直接影响病人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因此做好质量控制工作至关重要。实验室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分析前质量保证,是减少实验误差、保证实验室质量的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1],但分析前质量保证参与人员多、环节多,且大多数不由实验室人员控制。据统计检验结果,有65%左右的误差出现在分析前[1],因此做好分析前质量的控制工作尤为重要。在此浅谈分析前质量控制与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