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39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88篇
中国医学   10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评价多孔钽颗粒对下颌骨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首先拔出比格犬双侧下颌前磨牙,待拔牙创愈合后(3个月)采用牙科种植机在下颌骨缺牙区构建颌骨骨缺损模型,随即将多孔钽颗粒(实验组,n=9)和Bio-oss骨粉(对照组,n=9)分别植入右侧和左侧下颌骨骨缺损区内.半流食喂养3个月后,双侧下颌骨行X线摄片比较2组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然后采用EXAKT切磨机制取硬组织切片,行甲苯胺蓝染色后于显微镜下观察新骨成熟情况.结果 3个月后,大体标本和X线摄片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颌骨骨缺损区内均有新骨生成;按照X线评分标准对骨形成及塑形情况进行评价发现: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9.54 ±0.10) vs (8.98 ±0.0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硬组织切片染色观察发现:实验组缺损区骨组织较对照组更为成熟,且包绕了大量的多孔钽颗粒,其相互交联呈网状;虽然对照组(Bio-oss骨粉颗粒)周围有较成熟的骨组织包绕,但颗粒之间仍有大量骨陷窝存在.结论 实验结果显示多孔钽颗粒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能力,其修复颌骨缺损效果优于临床常用的Bio-oss骨粉.  相似文献   
12.
雷燕 《校园心理》2015,(1):21-24
调查农村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现状,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整群抽取某高等职业院校2012级和2013级新入校的具有留守经历的学生1 090名,其中2012级483名,2013级607名,使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显示,有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恐怖、精神病性、偏执、其他及总均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留守经历大学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其他及总均分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强迫症状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躯体化和强迫症状因子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其他因子得分上均显著高于非贫困学生;不同学生类别在均分及各因子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留守经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影响,性别以及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谷固醇血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18年11月因皮肤皱褶处黄瘤9个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就诊的1例男性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该例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和诊治经过进行总结。设置检索策略谷固醇血症、黄瘤、植物固醇、高胆固醇血症、ABCG5基因,以及sitosterolemia、xanthoma、phytosterol、hypercholesterolemia、ABCG5 gene为中、英文关键词,在PubMed数据库、知网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对谷固醇血症文献进行复习检索,总结其临床诊治特点。结果:患儿表现为皮肤黄瘤伴异常血脂升高,诊断为ABCG5基因突变谷固醇血症。经过3个月严格限制植物固醇、部分限制动物固醇的饮食方案后复查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几乎降至正常范围。皮肤黄瘤无变化,部分脂瘤有增大倾向。结论:谷固醇血症临床表现多样,黄瘤可为其特征性皮肤表现,儿科医师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丹红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一般情况及关联规则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应用SPSS Modeler软件,对四川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丹红注射液ADR报告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964份有效报告,超过50%的病例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ADR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心血管及呼吸等系统。严重ADR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心血管系统一般损害+初次用药时发生ADR"等组合置信度可达100%;一般ADR报告中,"心血管系统一般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初次用药时发生ADR"组合置信度可达77.273%。结论丹红注射液ADR病例多为一般类型,涉及不同器官和组织的ADR与患者自身年龄、原患疾病有很大关系,因此,在临床用药之前应做出安全评估。  相似文献   
15.
陈子衿  谢诚  艾涛 《四川医学》2020,41(12):1303-1307
<正>多种羧化酶缺乏症(multiple carboxylase deficiency,MC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以皮肤和神经系统损害为特征的有机酸代谢病。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holocarboxylase synthetase deficiency,HLCSD)和生物素酶缺乏症(biotinidase deficiency,BTD)是其主要的两个病因,分别由全羧化酶合成酶基因和生物素酶基因突变导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指标,建立定量测定川芎抗凝血作用的方法,评价川芎及其中成药的质量。方法川芎先后用乙醇和水定量提取,以总提取物为供试品,体外测定延长APTT值。家兔心脏取血,制备血浆,加入APTT试剂后,测定凝结时间。以APTT延长率为抗凝血活性的评价指标,用阿魏酸钠标定川芎的延长APTT活性。根据量反应平行线法(2.2)计算川芎的抗凝血活性。并测定了9份川芎药材、饮片及中成药的抗凝血活性。结果阿魏酸钠和川芎总提取物均具有显著的抗凝血活性,且可靠性检验结果成立。阿魏酸钠的给药质量浓度(1~5 mg/m L)与其APTT延长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5 5)。供试品重复测定抗凝血活性的RSD为9.34%(n=6),可信限率为15.98%(n=6)。不同川芎样品的抗凝血活性不同,5份川芎药材的抗凝血效价分别为5.431~7.620 U/g,川芎饮片及川芎酒炙饮片分别为5.910、3.017 U/g,通脉颗粒和血府逐瘀丸分别为14.516、29.035 U/g。结论建立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川芎药材、饮片及其中成药的抗凝血活性并评价其质量。  相似文献   
17.
18.
王程  张炯  李飞  左松  廖盼丽 《广东医学》2016,(13):1929-1931
目的:探讨百里醌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抗氧化及线粒体保护作用。方法检测百里醌对大鼠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肾脏病理形态、肾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LD)、一氧化氮(NO)的水平以及肾组织线粒体膜电位和线粒体组分中的MDA、GPx、GSH、SOD含量和ATP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百里醌可明显减少BUN、Cr、LD、NO、线粒体膜电位、肾组织和线粒体组分中MDA表达以及肾组织病理形态改变,但可明显增加ATP酶活性以及肾组织和线粒体组分中CAT、GPx与SOD的表达。结论百里醌预处理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其抗氧化应激和保护线粒体的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多孔钽颗粒修复犬颌骨缺损过程中的促进效果.方法 Beagle犬6只,建立下颌骨缺损模型共计36个,单侧3个骨缺损分别为多孔钽颗粒修复组(实验组A)、bFGF+多孔钽颗粒修复组(实验组B)、无干预组(对照组).术后4、8、12周各处死2只犬,行大体、X线、组织学观察及新生骨面积统计分析.结果 X线片示实验组与周围骨质结合良好,对照组12周后仍可见低密度骨缺损区域.甲苯胺蓝染色示术后8周及12周实验组B骨连续性及成熟度优于实验组A.术后4周实验组B新生骨形成面积明显大于实验组A(P<0.05),而8周末实验组A明显大于实验组B(P <0.05).结论 bFGF可增强多孔钽颗粒的骨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将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与多孔钽颗粒复合,制备生物活性多孔钽修复材料,并观察该材料的促骨生长作用.方法 6只Beagle犬,建立下颌骨缺损模型共计36个,单侧3个骨缺损分别为单纯多孔钽颗粒修复组(对照组)、TGF-β1+多孔钽颗粒修复组(实验组)和无干预组(空白对照组).于材料植入后30、60、90 d处死动物,取下颌骨行大体观察、X线检测、甲苯胺蓝染色、四环素荧光标记检测、CD31相关抗原抗体染色.结果 30 d时实验组新骨生成面积及新生微血管数目显著大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60 d时对照组新骨生成面积及新生微血管数目显著大于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90d时3个时间点成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复合多孔钽生物材料具有高促骨活性,能加速多孔钽与周围骨组织的早期生物性结合,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