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9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91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52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188篇
口腔科学   175篇
临床医学   1024篇
内科学   381篇
皮肤病学   79篇
神经病学   105篇
特种医学   151篇
外科学   257篇
综合类   1874篇
预防医学   123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11篇
  2篇
中国医学   357篇
肿瘤学   1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357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60篇
  2010年   471篇
  2009年   513篇
  2008年   458篇
  2007年   521篇
  2006年   628篇
  2005年   580篇
  2004年   598篇
  2003年   340篇
  2002年   242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成人瑞文标准推理测验(RSPM)与韦氏成人智力测验(A-WISC)结果之间的差异。方法:对106例在我研究所心理评估中心测试智力的成人研究对象进行上述两项测试,并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结果:成人瑞文智商(IQR)与韦氏智商(IQW)平均值分别为72.87±16.18、67.51±22.84,前者显著高于后者。成人研究对象IQR与IQW差值(IQR-W)之均数为5.36,中位数为6;而标准差为14.55,极差为74(-35至39),四分位数间距为18,变异系数为271.455%。IQR-W在不同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言语智商(IQV)与操作智商(IQP)是否有差异对IQR-W影响不大。IQW在IQR-W高分组与IQR-W低分组间有显著差异(53.47±17.26,82.65±17.97),而IQR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将IQR分别与IQW、IQV、IQP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均具有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0.73、0.71)。IQR-W与IQW有显著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2),而与IQR无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14)。结论:成人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智商与韦氏智力测验智商有较大差异,故在临床上使用RSPM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辣椒辣素预防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前列腺切除术后不稳定膀胱的作用.方法选择诊断为BPH,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A组和膀胱灌注辣椒辣素组(B组),对照C组和硬膜外注入辣椒辣素组(D组),A、B两组分别在术前灌注生理盐水和含1mmol/L辣椒辣素的盐溶液100ml,30min后排空.C、D两组分别在硬膜外末次给药后30min注入生理盐水10ml(C组)、1mmol/L辣椒辣素10ml(D组),比较4组病人术前与术后的尿动力学指标变化的差异、膀胱痉挛的情况.结果辣椒辣素灌注组(B组)和硬膜外注入辣椒辣素组(D组)患者的膀胱稳定性明显增强,膀胱痉挛例数和持续时间、冲洗液转清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均分别少于对照A、C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来看,辣椒辣素灌注组(B组)和硬膜外注入辣椒辣素组(D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膀胱容量、最大逼尿肌压力、残余尿量较术前的改变分别和对照组相比有很大不同.其中,膀胱容量和最大逼尿肌压力的改变较对照组差别显著(P<0.05).结论膀胱灌注辣椒辣素和硬膜外注入低浓度辣椒辣素可以预防尿道梗阻引起的逼尿肌不稳定和膀胱痉挛,有效地预防前列腺切除术后出现的不稳定膀胱和膀胱痉挛性疼痛,改善膀胱的功能.  相似文献   
33.
bFGF、VEGF在大鼠创伤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创伤脑组织中不同时间的表达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从分子水平探讨颅脑损伤后的病理机制,为临床治疗脑损伤的新途径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改进Marmarou大鼠加速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制作成弥漫性轴索损伤同时合并局灶性脑挫伤的新的动物模型。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6只。取挫伤灶周围脑组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bFGF、VEGF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脑挫伤灶周围脑组织,bFGF基因表达在伤后1h明显增加。伤后12h达高峰;VEGF基因表达伤后逐渐增加,24h达高峰,12h恢复到对照水平。结论 bFGF、VEGF基因表达与脑损伤密切相关,作为生长因子,bFGF、VEGF可能参与颅脑损伤后神经元保护及损伤后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原发性痛风(gout)临床表现和诊治规律,尤其是误诊的情况和原因,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近3年来住院和专科门诊资料完整的90例原发性痛风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其临床表现,就诊及误诊原因,治疗情况和结果。结果 本组病例本院就诊前被误诊者36例,占40%,分别误诊为丹毒、蜂窝组织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误诊原因为对本病缺乏警惕。结论 原发性痛风尚未被充分认识,误诊率高,各科医生均对本病保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35.
刘文英  高欢 《中国民康医学》2004,16(12):731-732
目的:了解精神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以利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感染率。方法:对我院两年半间住院患者进行有关医院感染的调查,逐份查阅原始记录,填写统一表格,将所得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医院感染72例,感染率为4.75%;感染多发生在20~29岁和30—39岁组:精神分裂症为医院感染例数最多的病种(占68.06%);皮肤及软组织和下呼吸道感染为主要感染部位,分别为23.61%和22.22%;男女两性在年龄和病程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预防及控制精神病患者的医院感染应从病人初入院时即开始;在积极控制精神症状的同时,采取多方面措施,尽可能去除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增强患者体质等,这些均有助于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36.
中药加熏蒸治疗痛经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加熏蒸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6 5例痛经患者采用中药加熏蒸治疗 3个疗程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总好转率为 89%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 7% ,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中药加熏蒸治疗痛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7.
为了减少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弊端与术后并发症,总结了我院2001年4月~2002年8月147例半缝合式痔切除术术中配合要点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改善了传统手术方法的不足,提高了病人的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索闭合性颅脑损伤后,脑干诱发电位(ABR)在其诊断、治疗及法医学中的价值。方法对90例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动态ABR测试,分析数据,探讨其结果与闭合性颅脑损伤的关系。结果检测90例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伤后24~72 h的ABR,结果显示Ⅰ、Ⅴ波PL延长,Ⅰ-Ⅲ、Ⅰ-Ⅴ延长,与CT相比阳性率明显升高。伤后3月复查,轻型者大部分ABR结果显示正常。结论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在CT结构无改变时,其脑生理功能已有变化。ABR可作为闭合性颅脑损伤早期诊断和预后判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其脑生理学上的改变能否为法医学的鉴定提供依据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9.
目的构建弓形虫表面抗原SAG2的DNA疫苗载体,并在Vero细胞中表达。方法设计1对引物,从弓形虫RH株速殖子基因组DNA中扩增SAG2全长编码基因,构建pVAXl—SAG2真核表达重组质粒。以限制性内切酶Kpn Ⅰ和EcoR Ⅰ进行双酶切、PCR鉴定,纯化后进行测序鉴定。脂质体介导法瞬时转染Vero细胞,同时以pVAX1为对照,48h后收集细胞,Western—blot鉴定。结果从弓形虫RH株DNA中扩增出了577bp的SAG2基因,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VAX1—SAG2,在质脂体介导下转染Vero细胞,质粒DNA成功的转染到细胞中。通过Westen-blot分析,细胞裂解液样品有1条可被弓形虫免疫血清所识别的约17ku大小的条带,与预计大小一致。结论真核表达载体pVAX1—SAG2在Vero细胞中有一定表达,且有一定的活性。  相似文献   
40.
目的:评价米氮平与西酞普兰治疗双相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双相抑郁诊断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予米氮平(32例)及西酞普兰(32例)分别合并碳酸锂治疗,疗程为1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躁狂量表(BRM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HAMD、CGI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BRMS、TESS评分均无明显增加.两组间比较HAMD、CGI、BRMS、TE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氮平与西酞普兰治疗双相抑郁均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少,无诱发躁狂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