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4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52篇
口腔科学   1150篇
临床医学   211篇
内科学   65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124篇
综合类   521篇
预防医学   460篇
药学   55篇
  5篇
中国医学   108篇
肿瘤学   1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研究单侧不全唇裂伴有/和不伴有牙槽突裂患儿的唇、鼻部畸形特征。方法:对68例患者进行唇鼻部相关数据的测量研究,采用改良Mohler术式修复唇裂并同期矫正鼻畸形。结果:术前测量显示伴有牙槽突裂患儿的唇峰~鼻翼,唇峰~鼻小柱基底的距离,鼻孔高,鼻孔宽和鼻小柱高度与不伴有牙槽突裂的患儿相同指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测量数据的分析显示:单侧不完全性唇裂伴有牙槽突裂是一种畸形更为严重的不全唇裂。  相似文献   
92.
赵熠  陈刚  刘冰  王贻宁 《口腔医学研究》2013,(11):1062-1064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袋形术后骨形成的特点。方法:65例牙源性角化囊肿患者采用袋形术治疗。术后第3和第6个月分别进行临床、x线检查。病变范围广泛或曲面体层片上显示骨皮质破坏的患者补充CT检查。评估囊肿大小、皮质板穿通、下颌管的连续性、囊内牙移位及患区骨密度变化等。结果:在术后3个月,皮质板破坏区的骨连续性重新建立,下颌管的连续性部分恢复,变形的下颌骨呈现改建。囊内含牙随着囊肿的缩小而发生位移或部分萌出。曲面体层片显示,囊肿区骨密度值不断增加,术后3个月46.07%,术后6月达到64.69%。结论:牙源性角化囊肿袋形术后头3个月患区骨再生较快,一部分解剖形态恢复,此后新骨形成相对较慢,骨改建仍在进行。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中重度牙周炎松动牙,通过Biosplint固位纤维牙周夹板固定前后PD、CAL、PIL、BOP等临床指标的变化,及探讨个别树脂粘合夹板失败病例的原因,总结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松动牙的治疗方法与特点。方法:对我科2012~2013年15例中重度牙周病患者(90颗牙),基础治疗后采用Biosplint固位纤维材料加Dyract flow流动树脂固定。分别测量基线0月,固定后3月,6月,12月的各项牙周临床指标,并用ANOVA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固定后PD,CAL,PIL,BOP出现显著性的降低。结论:采用Biosplint固位纤维材料固定松动牙时,辅以口腔医师的专业维护及术后患者良好的个人护理,是松牙固定成功的关键因素。Biosplint固位纤维材料固定松动牙是治疗中重度周炎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4.
目的:了解NLRP3在大鼠实验性根尖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30只大鼠双侧下颌第一磨牙开髓后暴露于口腔环境中,分别于开髓后0、1、7、14d和21d处死大鼠,分离双侧下颌骨。组织学处理后HE染色观察根尖周组织炎症状况,免疫组化检测NLRP3在根尖周组织的表达及定位。结果:炎性根尖周组织成纤维细胞及多种炎症细胞均有NLRP3阳性表达,且表达的数量和根尖周组织的炎症浸润强度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NLRP3在根尖周组织中表达并在根尖周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
闵艺  马净植  高原  万新辉 《口腔医学研究》2013,(11):1072-1074,1077
目的:评估不同再治疗技术清理根管及峡区内根充物的效果。方法:30颗单牙根双根管的上颌第一前磨牙采用热牙胶连续波充填技术充填后分为3组去除根充物:A组,不锈钢器械(K锉和H锉);B组,不锈钢器械(K锉和H锉)+除丁克溶剂;C组,ProTaper再治疗器械+除丁克溶剂。记录操作时间。各组用除丁克暂封5min,再使用Endo Activator冲洗,拍摄X线片,评价根管内根充物残留量。结果:A组操作时间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清洁效果优于A组。根管内暂封除丁克及使用Endo Activator冲洗后残留物显著少于器械操作即刻结束的残留物(P〈0.05)。结论:各种再治疗方法均不能彻底清除根管及峡区内的根充物,除丁克和Endo Activator有助于减少根充物残留。  相似文献   
96.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构建并表达3种FimH重组蛋白,并对FimH重组蛋白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制备高纯度FimH重组蛋白。方法:采用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出能表达FimH的重组质粒,并分别对诱导温度、IPTG浓度、诱导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重组蛋白的产量和增大其可溶性,最后以亲和层析分离纯化3种FimH重组蛋白。结果:成功构建出表达大肠杆菌(K12,BL21)和沙门氏菌(S.T.)FimH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K12/BL21/S.T.,经酶切、测序和WesternBlot鉴定,目的蛋白表达正确。在适当浓度的IPTG诱导,15℃震荡培养20h,可使FimH的表达量达到最大,分离纯化的蛋白在SDS—PAGE中显示为一条带。结论:本研究构建以3种FimH为表面呈现系统的表达载体,3种FimH基因和预测蛋白结构略有差异。本研究为后续研究3种蛋白生物活性差异及其靶向M细胞的免疫佐剂活性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7.
目的:试图研制可注射型热敏仿天然骨材料,测定其理化特性,并将其初步应用于体外根尖孔破坏的离体牙模型上。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载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的脂质体,考察其包封率、活性率及相变温度。将载ALP、载钙离子(Ca^24)和磷酸盐(Pi)3种脂质体与β-甘油磷酸盐(β-glycerophosphate,β-GP)混合制备矿化液,观测矿物质的形态、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曲线;将I型胶原与以上矿化液混合制备的复合材料应用于根尖孔破坏的离体牙根尖周围,根管充填并统计分析。结果:载ALP的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25.1%,平均活性率为16.5%,相变温度为37.3~40.1℃,峰值为39.2℃;与未加ALP者相比,所得矿化物形态和Ca/Pi比与天然骨中矿化物更接近,红外光谱曲线表明其为羟基磷灰石;体外模型显示该复合材料可在一定程度上支托根充材料,预防超充。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颈动脉斑块灰阶中位数值(Grayscale median,GSM)对初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初诊T2DM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根据随访中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n=28)和非脑梗死组(n=199); 收集首次住院的临床资料及三维超声颈动脉斑块指标灰阶中位数值(Grayscale median,GSM)、斑块体积(Plaque volume,PV)、斑块厚度(Plaque thickness,PT); 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超声指标水平的差异,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初诊T2DM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不同指标对初诊T2DM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效能。结果 脑梗死组合并冠心病的比例(35.71% vs 19.09%)及空腹血糖[(7.37±1.32)vs(6.82±0.85)mmol/L]、餐后2 h血糖[(13.16±3.52)vs(11.97±2.14)mmol/L]、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Type A1C,HbA1c)[(7.03±0.98)vs(6.55±0.33)%]、总胆固醇[(5.98±1.13)vs(5.41±0.9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3.42±0.65)vs(3.05±0.40)mmol/L]、尿酸[(360.01±76.87)vs(320.15±80.55)mmol/L]水平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颈动脉斑块的GSM[(35.24±6.92)vs(41.93±11.82)]均低于非脑梗死组(P<0.05),颈动脉斑块PT,PV与非脑梗死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LDLC,HbA1c、颈动脉斑块GSM是初诊T2DM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比值比分别为36.073、4.205、0.852(P<0.05)且四项指标单独或联合均对初诊T2DM患者发生脑梗死具有预测价值,联合指标的预测效能优于单一指标。结论 初诊T2DM患者颈动脉斑块GSM降低与脑梗死的发病有关,GSM联合实验室指标LDL-C,HbA1c能够进行脑梗死发病的预测。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的合作内涵,提高治疗护理水平,促进患者康复。方法结合胸外科的工作特点构建医护一体化的合作内容,从单病种诊疗护理路径化、护理康复合作化、专科发展帮带化、医护应急预案演练管理同质化等形式开展医护一体化工作。结果实施医护一体化后,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显著高于实施前,医护合作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实现了提升服务品质的目的,提高护士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医护合作的满意度,培育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0.
雷亚克  戴莹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1):1397-1399
目的 评价主要实验操作的感染性病原微生物污染情况,日常检测工作对室内环境污染状况,提出关键风险因素。 方法 用细胞培养法检测实验操作可能溅洒的病毒液,采用含指示病毒的模拟样本,测试生物安全柜分别在吹吸、振荡等试验操作时,对台面的污染情况。对肠道病毒实验室内高危物体表面进行涂抹采样,用PCR法检测结果评估污染现状。 结果 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吹吸和振荡操作,以操作点为中心,从距中心点各个方向不同距离的范围内采样,结果均未能检测到目标病毒。肠道病毒实验室物体表面PCR阳性率16.28%。 结论 实验室日常操作的安全风险总体可控,生物安全柜能有效控制实验操作的生物材料对实验室环境的污染,实验室内环境污染可能多由手卫生措施不到位和日常消毒不彻底所造成,手卫生成为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风险因素,实验室应强化工作人员手卫生和日常消毒的管理和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