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7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253篇
内科学   127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45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181篇
综合类   401篇
预防医学   142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385篇
中国医学   204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内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瘢痕性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球部瘢痕性狭窄所致幽门梗阻是十二指肠溃疡常见并发症,其临床症状表现为呕吐、腹胀、腹痛及胃潴留。过去对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狭窄常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但有创伤大、费用高及术后并发症多的不足。我们采用内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瘢痕性狭窄2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2.
阴道感染酵母样真菌的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妇科引起阴道炎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方法对常规涂片法检出的酵母样真菌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初步鉴定,通过形态学和AP1 20CAUX真菌鉴定条进一步证实,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401份标本中共检出89株酵母样真菌,其中白色念珠菌占60.7%,热带念珠菌占20.2%,光滑念珠菌占3.3%,啤酒念珠菌占7.9%,克柔念珠菌占6.7%,近平滑念珠菌占1.1%;耐药性较高的是灰黄霉素(100%)、氟胞嘧啶(87.5%),耐药性较低的药物为游霉素(0%)、制霉菌素(4.5%)、两性霉素 B(5.6%)、伊曲康唑(18.0%)。结论酵母样真菌在阴道分泌物中的分布已发生变化,白色念珠菌比例有所下降,非白色念珠菌比例增加,酵母样真菌对常用的抗真菌药物除游霉素、两性霉素、制霉菌素敏感性较高外,其它有所降低,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来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3.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肺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在胚胎和生后新生大鼠肺发育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其对肺分支形态形成,肺实质和间质发育调控原理。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半定量分析和检测各时间点(胚胎18、20、21d和生后1、4、7、14、21d)PDGFmRNA及其表达水平。结果在胚胎晚期。PDGF表达于肺间质细胞和肺实质细胞胞浆。出生后随日龄增加,PDG-FmRNA及其表达呈动态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PDGF在肺分支形态发育和肺组织细胞增殖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不仅参与肺泡数量调节,而且是肺间质细胞和肺实质细胞分化成熟不可缺少的因子。  相似文献   
94.
王颖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8):757-758
目的了解武汉市部分出租车司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和免疫水平。方法2005年12月-2006年1月在我院体检的9506名出租车司机人群中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及ALT。结果HBsAg阳性率为9.6%,阳性率以26岁-30岁组最高,达11.16%;20岁-25岁年龄段最低为6.05%。HBsAg阳性人群中,ALT异常检出率为36.5%,异常率以26岁-30岁及31岁-35岁年龄组最高,达48%和47%。抗-HBs阳性率为33.12%,阳性率以20岁-25岁组最高达40.53%;51岁-58岁年龄段最低为28.23%。HBshg及抗-HBs均为阴性检出率为57.28%。其中以51岁-58岁组最高为61.2%。结论武汉市部分出租车司机HBsAg阳性率为9.6%,较我国人群HBsAg阳性率(9.75%)略低;在HBsAg阳性人群中,ALT异常检出率为36.5%,表明部分司机已处于临床急性或慢性肝炎期。调查司机中仅有33.12%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而57.28%免疫水平低或无。  相似文献   
95.
喷雾干燥与沸腾造粒法制备热咳停颗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韩俊  张明伟  张长弓 《医药导报》2006,25(2):146-147
目的研究热咳停颗粒剂的喷雾干燥条件与成型工艺。方法通过考察影响干燥与成型的单个因素,包括物料相对密度、入塔风压、进出风温度、辅料种类与用量、制粒工艺等,确定最佳喷雾干燥条件及成型工艺。结果喷雾干燥工艺参数为60 ℃下药液相对密度为1.10,入塔风压为-1 700 Pa,进风温度为160~170 ℃,出风温度为70~80 ℃,干浸膏粉与糊精比例为8∶3,浸膏相对密度为1.10(60 ℃),沸腾制粒浸膏与喷雾干燥浸膏比例为1∶2;沸腾造粒参数为进液速度50~55 mL·min-1,喷雾压力0.37 MPa,物料温度为55~60 ℃,进风温度78~88 ℃,出风温度40~45 ℃,室内温度20 ℃,相对湿度50%时成型最好。结论该喷雾干燥条件与成型工艺合理、可行,可用于热咳停颗粒剂的制备。  相似文献   
96.
 目的:介绍壬二酸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法:通过文献查阅,综述壬二酸的药理作用和局部用于痤疮、酒糟鼻等的治疗。结果:壬二酸治疗痤疮的作用是通过抗菌和降低皮肤游离脂肪酸和脂质的成份以及抗皮肤角化作用而发挥其治疗效果。结论:壬二酸是一种非抗生素类局部应用的治疗痤疮药物,其优点为长期用药后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97.
康赛迪胶囊是以人参、黄芪、斑蝥等 11味中药经科学提取精制而成的口服胶囊 ,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1999年~ 2 0 0 1年 ,笔者选用康赛迪胶囊合并化疗药物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 34例 ,并与同期单纯化疗 34例作为对照 ,对患者的近期疗效、外周血象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标准 ,参照卫生部《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诊断标准》 ,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并失去手术机会或拒绝手术 ,有客观观察指标、能评定疗效 ,预计生存期超过 2个月以上的患者。共观察治疗 6 8例 ,男性 4 0例 ,女性 2 8例 ;年…  相似文献   
98.
杨巍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2886-2887
目的:检测血液中总PSA(t-PSA),游离PSA(f-PSA),以及f-PSA/t-PSA的比值,探讨其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酶联免疫法(MEIA)检测62例正常健康人,74例前列腺增生症(BPH)和26例PCa患者血清中t-PSA、f-PSA,并计算出f-PSA/t-PSA的比值。结果:单独以t-PSA>4.2μg/L或f-PSA>0.93μg/L作为PCa的诊断参考指标,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2.8%和42.6%,而以f-PSA/t-PSA比值<0.11作为PCa的诊断参考指标,其特异性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6%和83.8%,显著高于t-PSA和f-PSA(P<0.01)。结论:当血清t-PSA超过正常值时,f-PSA/t-PSA的比值对PCa和BPH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腹部妇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量效关系、并与布比卡因比较。方法:60例行择期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给予相同浓度和比重的罗哌卡因12mg、15mg并与布比卡因10mg的脊麻相比较。观察各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及固定时间、运动阻滞时间、麻醉效果分级和术中不良反应。结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固定时间依次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下肢运动阻滞时间依次减少,B、C组与A组比较P〈0.05。第一次硬膜外用药时间依次延长,B,C组与A组比较P〈0.05。结论:以0.5%罗哌卡因15mg行腰-硬联合麻醉,在妇科手术中最安全、有效的,可取代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100.
脂溢性脱发中医称之为“发蛀脱发”、“蛀发癣”。多见于青壮年男性,临床主要表现为前额尤其是两颞部的发迹线逐渐上移和头顶部的头发稀疏,以至脱落。此病亦见于女性,仅表现为头顶部头发稀疏纤细。近年来,中医学者对脂溢性脱发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本病的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