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6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253篇
内科学   127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45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181篇
综合类   401篇
预防医学   142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385篇
中国医学   204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目的:了解上颌第二磨牙的解剖外形,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方法:收集临床上拔出的61颗上颌第二磨牙,测量牙体全长、牙冠近远中径、牙冠颊舌径、牙冠长和牙根长,观察牙根的数目。结果:上颌第二磨牙牙体全长的平均值为(19.46±1.65)mm,牙冠近远中径大于牙冠颊舌径,牙冠长小于牙根长,且全长与牙冠长、牙根长,及牙冠近远中径与颊舌径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关系(P<0.05)。3根居多,占49.18%,其次为融合根(47.54%)和变异根(3.28%)。结论:上颌第二磨牙的解剖外形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观察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加用地特胰岛素(Det)或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体重的影响.方法 将84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睡前加用Det和NPH,治疗16周.结果 治疗16周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基线下降(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t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4%,较NPH组的9.5%更低,Det组体重增加明显低于NPH组(P<0.01).结论 对于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Det与加用NPH相比,有效性相似,但体重增加少,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54.
外伤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第五大常见原因,报道显示每10万75~84岁的老年人中,因创伤死亡者166例,约为15~24岁人群的2~3倍,因此,必须注意老年人的创伤预防,对受伤的老年人给予更好的关注〔1〕。老年人体质多较差,机体自我修复能力低,往往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2〕。本文回顾性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兔氧化应激的变化,并探讨室性心律失常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 40只日本长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 1、Sham 2)组、心肌肥厚(LVH)组、心力衰竭(HF)组,每组10只。LVH组和HF组通过缩窄腹主动脉制备LVH与HF模型,Sham 1组和Sham 2组仅游离腹主动脉不进行缩窄术。Sham 1组和LVH组喂养8周;Sham 2和HF组喂养20周。超声心动图观察各组心脏结构变化,检测兔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NT-脑钠肽(NT-proBNP)水平,并制备兔左室楔形心肌块的灌注模型,观察在异丙肾上腺素(2μmol/L)灌注下,快频率程序刺激各组触发活动和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或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的发生率。结果与Sham 1组比较,LVH组室间隔厚度(IVST)明显增厚(P<0.05),血清SOD活性降低、MDA浓度增加,触发活动和室速或室颤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与Sham 2组比较,HF组左室舒张末期(LVEDd)增大、IVST增厚、射血分数(LVEF)降低(P<0.05),血清SOD活性降低、NT-proBNP和MDA浓度升高,触发活动和室速或室颤发生率增加(P<0.05)。与LVH组比较,HF组LVEDd增大、LVEF降低(P<0.05),血清SOD活性降低、NT-proBNP和MDA浓度升高,触发活动和室速或室颤发生率增加(P<0.05)。结论在应激情况下,晚期HF中室速或室颤发生率明显高于LVH,这种改变与氧化应激水平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56.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有效留置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尤其是儿科,作为头皮钢针的换代产品应用于患儿输液中,能有效避免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但由于患儿好动,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留置针易受身体及衣服的摩擦而带出,给临床固定带来困难,增加患儿的痛苦.针对此情况,我科改进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外踝上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2年10月,应用外踝上皮瓣修复外伤性足踝部皮肤缺损15例,其中合并踝关节,蹠跗关节骨折10例.常规清创后二期设计外踝上皮瓣修复缺损创面,皮瓣面积最大10 cm×8 cm,最小5 cm×4cm,平均8 cm×5 cm.结果 所有皮瓣均成活.其中3例术后24 h皮瓣远端出现水泡,经处理后愈合.结论 外踝上皮瓣血管解剖恒定,切取简单,成活率高,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一种较好方式.  相似文献   
58.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新鲜与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9月~2011年3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21例159个椎体.新鲜组共75例105个椎体,男14例,女61例;年龄56 ~ 86岁,平均72.1岁.陈旧组共46例54个椎体,男15例,女31例;年龄54~ 80岁,平均68.8岁.所有患者均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穿刺完成手术.术后定期随访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骨折椎体前缘、中部、后缘高度和后凸角度变化,采用视觉模拟数字法判断腰背痛的缓解情况,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新鲜组平均每个椎体手术时间(41 ±23) min,陈旧组平均每个椎体手术时间(53±26) min,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组每个椎体平均骨水泥注入量(5.1±1.9)ml,陈旧组每个椎体平均骨水泥注入量(5.5±2.1) m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 30个月,疼痛VAS评分:新鲜组术前平均(7.7±2.0)分,术后(2.3±1.9)分,末次随访(2.6±2.1)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陈旧组术前平均(7.8±2.1)分,术后(4.1±1.9)分,末次随访(4.3±2.3)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后凸角矫正:新鲜组Cobb角平均矫正(53.1±6.2)°,陈旧组平均矫正(42.1 ±6.0)°,各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共发生骨水泥渗漏9例,均无神经症状.[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新鲜骨折疗效要明显优于陈旧性骨折,应在发现患者存在压缩骨折后尽早施行手术.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游离组织瓣移植治疗合并骨折的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热压伤的疗效.方法 2004年2月至201 1年12月共收治13例合并骨折的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热压伤伴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0例,女3例;年龄23 ~ 55岁,平均36岁.骨折按AO分型:A1型2例,A2型1例;B1型1例,B2型4例,B3型1例;C1型3例,C2型1例.创伤部位:小腿中下段7例,内踝部2例,外踝并足背部4例.创面缺损面积为18cm×8cm~35cm×22cm,平均25 cm× 16 cm.早期清创,创面行VSD技术治疗并置管、持续抗生素盐水冲洗,待创面清洁后予骨折内固定或动力装置重建,同时应用游离组织瓣移植覆盖创面.末次随访时按Johner-Wruhs的方法对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 所有皮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所有患者术后获16 ~ 90个月(平均48个月)随访,内固定及骨与肌腱的外露区域得以游离皮瓣良好覆盖,骨折均完全愈合,愈合时间为6~12个月(平均7.2个月),无骨不连发生.7例患者因肌腱缺损行阔筋膜移植重建,3例患者因肌腱粘连行肌腱松解术.4例患者重建肌腱肌力Ⅴ级,2例Ⅳ级,1例患者踝关节保持功能位肌腱粘连,未予松解.末次随访时按Johner-Wruhs的方法评定功能:优7例,良4例,可2例. 结论 VSD技术联合游离组织瓣移植能够早期修复合并骨折的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热压伤,有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0.
缪希莉  梅四清  高贵民 《广东医学》2016,(17):2625-262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 PCT)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84例,将其分为SBP 组和无SBP 组。均严格无菌采血,立即离心并取30μL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血清PCT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完成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 WB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总胆红素( TBIL)以及血培养检测,并对SBP组中的治愈/好转者和无效/死亡者治疗前后的血清PCT 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SBP组患者血清PCT、血浆CRP、全血WBC 以及ESR水平与无SBP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SBP 组中治愈/好转者血清PCT 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而无效/死亡者血清PCT水平治疗后明显升高( P<0.05)。血清PCT、血浆CRP、全血WBC 以及ESR水平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86、0.68和0.67,血清PCT、血浆CRP、全血WBC 以及ESR在各自的最佳截值水平下,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合并SBP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5%、64%、52%和45%,特异度分别为79%、95%、86%和83%。血清PCT联合血浆CRP、WBC以及ESR对SBP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9%、88.1%和79.8%。血清PCT 与血浆CRP关系较与其他炎症指标之间的关系密切,Spearman′s 相关系数为0.69。结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并发SBP患者血清PCT、血浆CRP、全血WBC以及ESR水平较无SBP患者明显升高;血清PCT 对SBP 诊断价值优于血浆CRP、全血WBC 以及ESR,且血清PCT 对预测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血清PCT联合血浆CRP检测可提高对SBP 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