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6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220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12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56篇
内科学   48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350篇
预防医学   217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229篇
中国医学   130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伴发肠穿孔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NEC伴发肠穿孔患儿(NEC伴发肠穿孔组)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取110例同期收治的NEC未伴发肠穿孔 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NEC伴发肠穿孔的危险因素。结果:NEC并发败血症(OR=2.557)、凝血功能障碍(OR=4.075)、低钾血症(OR=5.180)是肠穿孔的独立危险 因素(P<0.05),而高胎龄(OR=0.884)为保护因素(P<0.05)。上述3个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对NEC伴发肠穿孔的预测价值最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875,特异性和灵敏性分别为79.2%、81.8%。结论: NEC伴发败血症、凝血功能障碍、低钾血症是NEC伴发肠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对NEC伴发肠穿孔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2.
目的检测新生儿及小婴儿线粒体DNA(mtDNA)A1555G突变携带者,探讨用药前行药物性耳聋相关突变基因筛查的必要性。方法应用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结合直接测序法对300例住院新生儿及小婴儿mtD-NADNA1555突变进行筛查。结果 300例受检者中,检出1例mtDNAA1555G突变;1例出现两条200~300 bp条带,其中一条较粗深。结论对新生儿及小婴儿用药前进行mtDNA A1555G突变筛查十分必要,发现异常,及时干预,将有利于减少听力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复方丁香开胃贴治疗婴幼儿喘息样支气管炎并发腹泻的疗效。[方法]将婴幼儿喘息样支气管炎并发腹泻患儿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丁香开胃贴贴脐治疗,1贴/d,每次12h,连续3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4%,对照组总有效率6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丁香开胃贴贴脐治疗婴幼儿喘息样支气管炎并发腹泻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伴严重并发症的手术方式、效果及术后治疗的对策.方法:11例小儿急性阑尾炎均并发腹腔严重感染及肠梗阻,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腹腔冲洗,肠粘连松解及肠排列,术后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全部11例均治愈,平均手术时间(227.9±31.8)min,术后(2.1±0.6)d排气排便,术后(17.3±2.5)d出,随访3~6个月,无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手术能以较小的创伤完成阑尾切除,腹腔炎症清除,肠粘连的松解和肠排列,术后中药使用对促进肠道功能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自体表皮细胞-纤维蛋白膜移植到大鼠烧伤创面治疗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健康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成烧伤皮肤缺损造模组和自体表皮细胞-纤维蛋白膜移植治疗组,治疗后计算表皮细胞在纤维蛋白膜上最佳接种密度,观察移植后的各组创面愈合情况、创面伤口的收缩比例等。结果:在纤维蛋白膜上接种表皮细胞的最佳密度为5×10^4/cm2,烧伤皮肤缺损造模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平均22.3d,自体表皮细胞-纤维蛋白膜移植治疗组为18.1d,造模组创面收缩率为(70±5)%,移植组为(20±5)%(均P〈0.05)。结论:自体表皮细胞-纤维蛋白膜可用于覆盖大面积烧伤造成的皮肤缺损,预防创面伤口瘢痕化的形成,减轻创面收缩率,加速皮肤缺损创面的愈合速度。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脂氧素A4(LXA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LXA4/TNFα比值与子痫前期(PE)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准备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产科分娩的健康孕妇200例,于妊娠10~12周、16~20周及32~36周采集孕妇血清检测LXA4、TNFα水平及LXA4/TNFα比值,跟踪产检及妊娠结局。选取最终有完整产检资料及妊娠结局患者195例,分为发生PE 23例(研究组),未发生PE 172例(对照组),进一步将两组中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患者分为PE组17例及PE对照组20例,剖宫产后取胎盘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胎盘中TNFαmRNA及LXA4受体(FPR2/ALX)mRNA的表达,ELISA方法测定孕妇剖宫产前及新生儿脐血LXA4、TNFα及LXA4/TNFα比值水平。对胎盘组织中TNFαmRNA及FPR2/ALX mRNA的表达与血清中TNFα及LXA4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对照组孕妇血清LXA4及TNFα水平均随着妊娠进展呈上升趋势(P0.05),研究组妊娠中、晚期LXA4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妊娠中、晚期LXA4/TNFα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孕周的增加比值明显下降(P0.05)。妊娠中期LXA4≥2.8 ng/ml、TNFα≥3.7 ng/ml,LXA4/TNFα≤0.7时预测PE的约登指数分别为0.76、0.72、0.81。PE组胎盘组织中TNFαmRNA、FPR2/ALXmRNA的表达及新生儿脐血TNFα水平明显升高;孕妇外周血TNFα、LXA4水平与胎盘TNFαmRNA、FPR2/ALX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PE患者体内存在LXA4及其受体的相对缺乏,LXA4/TNFα比值降低可预测PE发生发展。推测适当激活胎盘中更多的LXA4受体或外源性补充LXA4可能是治疗PE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肱骨干骨折复位后夹板外固定对骨折X线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研究61例肱骨干骨折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立即行X光片检查,随访伤后3天、1周、3周、6周、3个月、6个月的情况,主要观察指标是肱骨干骨折在冠状和矢状面测量的角度,第二指标有VAS评分,末次随访的DASH、肘关节MEPI、肩关节Constant、SF-36评分,骨折愈合、医源性桡神经损伤情况。结果:夹板固定后即刻X线片的平均角度为内翻8°和前屈6°。末次随访,平均冠状面成角是10°和前屈7°。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骨折丢失角度平均正位片2°和矢状面1°(P0.05),平均每天内翻和屈曲畸形约0.01°。VAS评分均较干预前4.5分到2.0分下降,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0.05)。DASH平均10.5分,MEPI平均94.1分,Constant平均95.1分,SF-36平均88.3分,发现一例骨折不愈合,二期手术干预愈合(愈合率97.6%),无医源性桡神经麻痹。结论:对肱骨干骨折复位后夹板外固定,可及时调整维持骨折复位成果、缓解疼痛、早期康复训练,取得优良的功能结果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单端孢菌素对肺癌耐顺铂细胞系A549/DDP顺铂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机制。方法 应用MTS法检测单端孢菌素对A549/DDP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表面P-糖蛋白(P-Glycoprotein,P-pg)表达以及胞内罗丹明-123(Rhodamine-123,Rh-123)含量的变化,生化法检测细胞内SOD和GSH的水平,Western blot法和Real time PCR检测肿瘤细胞多药耐药蛋白MDR1、MRP1和Survivin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Akt磷酸化的变化,液相芯片法检测TGF-β,IL-6和IL-8的变化,应用双萤光报告基因技术检测细胞NF-κB和AP-1转录活性。结果 单端孢菌素可增加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经5 μg·mL^-1和10 μg·mL^-1单端孢菌素作用72 h后,耐药逆转倍数(RF)为1.84和3.95倍。经5 μg·mL^-1和10 μg·mL^-1单端孢菌素作用24 h后,肿瘤细胞P-gp表达分别下降了62.6%和19.8%,细胞中Rh-123含量分别提高了183.3%和308.3%,细胞内SOD水平下降65.2%和50.1%,GSH水平下降 71.6%和46.3%,MDR1的mRNA水平下降了72.7%和52.3%,MRP1的mRNA水平下降了64.0%和22.5%,Survivin的mRNA水平下降了45.8%和14.7%,Akt磷酸化水平下降,TGF-β分泌水平下降了80.2%和51.5%,IL-6分泌水平下降了73.4%和37.2%,IL-8分泌水平下降了71.2%和43.2%,NF-κB转录活性下降42.3%和22.7%,AP-1的转录活性下降了57.4%和32.5%。结论 单端孢菌素逆转A549/DDP对顺铂的耐药性,这一作用与抑制药物外排,负调控肿瘤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9.
李昂  魏悦  林宏  孙燕燕 《中国药房》2014,(31):2974-2976
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定比抽样法随机抽查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1 200张门急诊中成药处方,对其相关用药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合理性评价。结果:(1)中医师开具中成药处方仅占13.4%,而其余处方均由西医师开具;(2)门急诊使用中成药的患儿年龄大多≤12岁,占98.9%;(3)193张中成药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其中临床诊断不规范最多(占52.8%),其余为用法用量不适宜、剂量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等。结论:临床医师应加强对中成药的了解,药师与医师之间应加强沟通,从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60.
高艳  魏悦  林宏  孙燕燕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5,30(10):1289-1292
目的 对天津市儿童医院门诊中成药的处方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随机抽取天津市儿童医院2014年1月-12月的1200张门诊处方,分别对中成药使用患儿的性别及年龄、药物作用类别、剂型、科室分布及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门诊中成药的使用对象主要为男性患者(59.4%),1~3岁患儿较多,占32.4%。处方中以清热剂(占38.7%)、祛痰剂(占19.7%)和解表剂(占10.5%)的使用为主。剂型的使用以颗粒剂和口服液多见。开具中成药处方的科室以内科、中医科和耳鼻喉科为主。中成药的不合理使用主要包括不规范处方和不适宜处方。结论 天津市儿童医院门诊中成药的使用基本合理,还需进一步提高中成药处方质量,规范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