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4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探讨不同的ER、PR表达对原发性侵袭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重点研究ER+/PR- 和ER-/PR+ 单阳性表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至2004年5 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 054 例原发性侵袭性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及随访结果,比较不同的ER、PR表达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明确ER+/PR- 和ER-/PR+ 单阳性表型肿瘤之间存在的差异。计算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 方法,生存率比较应用Log-rank 检验。经COX多因素分析得出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ER+/PR- 表型肿瘤易出现于年长、绝经后的女性,肿瘤直径较小,组织分化程度较高。生存分析显示:ER+/PR+ 组预后优于ER-/PR- 组(OS:P=0.000,DFS :P=0.000),ER或PR单阳组预后介于ER+/PR+ 组和ER-/PR- 组之间。相对于ER-/PR- 表型肿瘤,ER+/PR- 的生存优势强于ER-/PR+ ,ER+/PR- 的无瘤生存优于ER-/PR+(P=0.035),而两者之间总体生存无明显差异(P=0.890)。 不同的ER、PR阳性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无瘤生存的独立因素(P=0.023)。 结论:ER+/PR- 和ER-/PR+ 是两种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完全不同的乳腺癌,ER-/PR+ 肿瘤表现的侵袭性行为更强,应该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措施。ER-/PR+ 表型乳腺癌可能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分析高剂量率后装腔内放疗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 月至2005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条件的患者共89例。其中单纯外照射组62例,外照射联合腔内放疗组(联合照射组)27例,有42例患者接受了序贯或同步化疗。将患者分为单纯外照射组和外照射联合腔内放疗组进行分析,单纯外照射多为前后两野对穿照射40Gy后缩野避开脊髓加量,腔内放疗多在外照射结束后1 周内开始,一般4~7Gy/次,每周1 次,共2~3 次。部分患者接受了化疗,常用化疗方案为顺铂加氟脲嘧啶方案。应用完全缓解率和治疗后进食改善率评价近期疗效,应用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及总生存率(OS)评价远期疗效。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间有效率及进食改善率的差别,Kaplan-Meier 计算两组的OS及LRFS,Log-Rank比较两组间OS及LRFS的差别。结果:全组生存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4个月,至最后随访之日63例患者死亡。单纯外照射组与联合照射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0%及29%(P=0.049);进食改善率分别为67.7% 和74.1%(P=0.795);5 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24% 和36%(P=0.332);5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8% 和21%(P=0.401)。 肿瘤长度≤5cm及>5cm组联合放疗与单纯放疗的5 年生存率分别为42% 、36%(P=0.045)及16% 、14%(P=0.685)。 结论:后装腔内放疗联合外照射可提高近期疗效及较小病灶(肿瘤长度≤5cm)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T3N1M0 期食管癌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食管癌术后患者,共196 例。其中86例患者仅行食管癌根治术(S 组),52例患者接受了术后化疗(S+C 组),49例患者接受了术后预防照射(S+R 组)。另有9 例患者接受了术后序贯化放疗,因病例数少未予统计分析。对三组患者预后进行比较。使用SPSS15.0 分析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值变量采用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 法并用Log-rank 检验。结果:S 组、S+C组、S+R 组的1 年生存率分别为:61.6% 、63.5% 、83.7%(P=0.022);3 年生存率分别为:34.9% 、34.6% 、55.1%(P=0.045);5 年生存率分别为:12.8% 、15.4% 、34.7%(P=0.006);无病生存率分别为:10.5% 、11.5% 、28.6%(P=0.003);锁上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0.9% 、23.1% 、6.1%(P=0.030);胸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1.4% 、25.0% 、16.3%(P=0.155);血行转移率分别为:24.4% 、21.2% 、22.4%(P=0.902);吻合口复发率(P=0.247);吻合口狭窄率(P=0.924)。 病理分级影响患者的预后,男性患者预后要差于女性患者。结论:T3N1M0 期食管癌术后放疗能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区域淋巴结引流区的转移率,未能降低血行转移率。化疗(以PF方案为主)对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大。建议采用新的有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腋窝淋巴结1~3 枚阳性的T2 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是否需要接受放疗及放疗靶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7年6 月~1998年12月根治术后经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1~3 枚阳性的T2 期乳腺癌患者103 例,其中44例未接受放疗,59例接受内乳区和锁骨上淋巴引流区放疗。所有患者术前腋窝均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均未发现远处转移。分析患者的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定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 法,并用Log-rank 检验。结果:未放疗组和放疗组的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8% 、72.9%(χ2=2.805,P=0.094),10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7.3% 、10.2%(χ2=5.112,P=0.03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3.2% 、22.0%(χ2=5.263,P=0.031),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0.0% 、64.4%(χ2=4.063,P=0.044)。 两组患者胸壁复发率为7.8%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内乳淋巴引流区复发。内乳区放疗未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结论:T2 期乳腺癌根治术后腋窝淋巴结1~3 枚阳性患者术后放疗降低了患者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内乳淋巴引流区复发少见,建议不给予内乳区放疗。建议T2 期腋窝淋巴结1~3 枚阳性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给予胸壁及锁骨上区放疗。   相似文献   
95.
目的:利用裸鼠移植瘤模型研究单次大剂量放疗模式的生物学效应及有效剂量.方法:将人胰腺癌细胞系MIA PaCa-2接种于裸鼠右下肢大腿外侧皮下建立移植瘤模型.至移植瘤平均直径达10mm左右时随机分组,每组6只,清醒状态下进行单次照射0、2、5、10、17、25、35Gy.观察肿瘤体积变化,绘制肿瘤生长延缓曲线,计算肿瘤生长延迟时间.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各组动物体重变化程度基本一致.随着单次照射剂量的提高,动物移植瘤体表面皮肤照射反应逐渐加重,以湿性反应为主,出现黄色渗液.单次10Gy以下剂量照射组具有相似效应,肿瘤生长延迟不明显.单次10Gv以上剂量照射组肿瘤生长明显延长,肿瘤生长延缓效应与照射剂量明显相关.两者间肿瘤生长延缓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Gy组肿瘤生长延缓时间约为3周,17Gy组则延长至6周,25、35Gy组延缓时间更长.肿瘤生长曲线与体积抑瘤率能够更加直观反映疗效与单次放射治疗剂量相关.结论:移植瘤照射后,单次10Gy以上的剂量表现出很好的生物学效应,肿瘤生长明显延迟,生长延缓效应与照射剂量明显相关.本实验表明短疗程单次高剂量放疗模式大幅提高单次有效剂量和生物剂量,能够明显改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6.
目的:评价肿瘤患者单次和多次口服替吉奥片的药动学特征.方法:设单次给药组10例,给药剂量60 mg;连续给药组9例,每次给药剂量60 mg,1日2次,连续服用7 d.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替加氟及其代谢物5-氟脲嘧啶(5-FU)、吉美嘧啶(CDHP)和奥替拉西(Oxo)的浓度.采用DAS2.0药动学软件进行药动学参数的分析和计算.结果:单次给药替加氟Cmax为(1407±383)ng·mL-1,AUC0-t为(15 403±8439)ng·h·mL-1,活性代谢物5-氟脲嘧啶Cmax为(128±36)ng·mL-1,AUC0-t为(539±138)ng·h·mL-1,吉美嘧啶Cmax为(222±93)ng·mL-1,AUC0-t为(962±390)ng·h·mL-1,奥替拉西Cmax为(33.2±14.6)ng·mL-1,AUC0-t为(117±64)ng·h·mL-1.与单次给药相比,多次给药后替加氟的Cmax和AUC增加明显(P<0.05),但其增加程度与理论蓄积系数接近,而代谢物氟脲嘧啶、吉美嘧啶及奥替拉西的Cmax和AUC无明显增加.受试者在研究期间未出现重度以上不良反应.结论:口服替吉奥片后,受试者耐受良好.多次给药后,替吉奥片主要成分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7.
肺肿瘤运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肺肿瘤运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指导精确放疗临床靶区外放.方法 搜集射波刀治疗的原发或转移肺肿瘤患者70例共83个病灶,其中7例患者7个病灶侵犯胸壁.CT引导下将纯金标记(金标)置入肿瘤体内或邻近位置.X线模拟定位机下测量金标(肿瘤)的运动幅度.1周后行层厚为1.25 mm的16层螺旋肺部CT扫描,根据解剖学标志划分肺尖部、中部、底部,记录不同部位的左右(x轴)、前后(y轴)、头脚(z轴)方向移动数据.结果 63例患者的76个病灶肺尖部、中部、底部x轴移动距离分别为(1.6±0.8)、(2.6 4±1.1)、(2.8±1.7)mm(F=1.76,P=0.179),y 轴的分别为(2.0±1.3)、(4.3±2.8)、(4.0.4±2.0)mm(F=2.06,P=0.135),z轴的分别为(2.7±0.8)、(7.3±3.6)、(12.0±5.3)mm(F=16.33,P=0.000).7个侵犯胸壁病灶移动距离很小,分别为(0.9±0.7)、(0.7±0.7)、(2.0±0.6)mm.相关分析显示x、y、z轴方向移动距离与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和1s呼吸率无关(r=-0.001~0.136,P均>0.05).结论 呼吸导致的肺肿瘤移动距离主要受肿瘤位置和是否侵犯胸壁影响,了解其运动规律及影响因素有利于肺肿瘤放疗内边界的确定.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obility of the lung tumors in order to guide the margin that CTV is to be expanded to PTV during stereotaetic radiotherapy for lung tumors.Methods Eighty-three lung tumom ineluded,in which 7 invaded the chest wall.1-2 gold marker(s)was/were implanted into or nearby the tumor.The motion of lung tumors in x(right-left),y(superior-inferior)and:(anterior-posterior)directions were measured via X-ray simulator system.One week later,1.25 mm thick of 16-slice spiral CT lung scan were taken.Apex,middle,and bottom of the lung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anatomic boderlines.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detected among movements of apex,middle and bottom of the lung lesions in x axis direction((1.6±0.8),(2.6±1.1),(2.8±1.7)mm,respectively(F=1.76,P=0.179))and,y axis direction((2.0±1.3),(4.3±2.8),(4.0±2.0)mm,respectively(F=2.06,P=0.135))in 76 lesions of 63 patients.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detected in:axis((2.7±0.8),(7.3±3.6),(12.0±5.3)mm(F=16.33,P=0.000)).The mobilities of the 7 lesions of 7 patients invading the chest wall were very small in all directions(0.9±0.7,0.7±0.7.and 2.0±0.6 mm,respectively).Motion amplitude did not correlate with the sex,age,height,weight and FEV1/FVC(r=-0.001-0.136.all P>0.05).Conclusions Motion amplitude of lung tumor due to breathing is associated with tumor loeation and status of chest wall invoivement.Identification of the mobile rule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s important for the internal margin set-up in lung tumor radiotherapy.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脑膜转移瘤(CM)的预后因素.方法 对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1998年至2008年确诊的63例C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因素有性别、年龄、原发灶类别、KPS评分、确诊原发灶与发现脑膜转移瘤间隔时间、治疗方式、放疗剂量、原发灶控制情况等,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期并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进行检测验证,Cox多因素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截止到随访结束,所有患者均已死亡,总生存期为2~732d,1年生存率为7.9%(5/63),中位生存期为67 d.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原发灶控制情况、确诊原发灶与发现脑膜转移瘤间隔时间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CM主要预后因素为KPS评分、原发灶控制情况、确诊原发灶与发现脑膜转移瘤间隔时间.CM最佳治疗模式有待进一步研究,针对患者具体情况的个体化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
甲状旁腺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1909年Quevain首次报道了1例转移性甲状旁腺腺癌,其后Armstrong于1938年描述了1例伴有高钙血症的转移性甲状旁腺腺癌,1968年Holmes等分析了当时所有文献报告的50例患者,其中46例血钙平均水平3.97mmol/L(正常值2.1~2.6mmol/L)。根据他们的经验手术切除是甲状旁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随着人们对甲状旁腺癌发生、发展的了解,高能X射线的应用及化疗的进展,目前对甲状旁腺腺癌的诊断、治疗均已有了新的认识,结合我院4例甲状旁腺腺癌并复习文献,分析甲状旁腺癌诊断、治疗及其分子生物学上的进展。1材料与方法19…  相似文献   
100.
患者女性,22岁,主诉肾移植术后6年,右眶内肿物二次术后4个月入院。1994年初因吃海蟹过敏,诱发过敏性紫癜(肾型),渐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于1996年11月在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左肾移植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术后7天开始服用免疫抑制剂,包括:硫唑嘌呤50mg/天,服用49个月后,减量为25mg/天,连续服用10个月,至2001年10月20日停药;环孢菌素A3.4ml/天,逐渐减量至目前为1.4ml/天。强的松由80mg/天递减至5mg/天维持。于1999年10月出现右眼肿胀,伴有轻度外展受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