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1篇
  免费   342篇
  国内免费   197篇
耳鼻咽喉   189篇
儿科学   727篇
妇产科学   80篇
基础医学   175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917篇
内科学   639篇
皮肤病学   53篇
神经病学   150篇
特种医学   166篇
外科学   598篇
综合类   656篇
预防医学   486篇
眼科学   108篇
药学   275篇
  18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11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386篇
  2013年   355篇
  2012年   521篇
  2011年   521篇
  2010年   483篇
  2009年   516篇
  2008年   501篇
  2007年   466篇
  2006年   37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80岁以上患者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安全性及合理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收集2001-01/2007-12我院80岁以上由结石引起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439例,根据不同处理方式分为内镜治疗组(n=279)、手术治疗组(n=94)和保守治疗组(n=66),分析三组治疗方法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结果: 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病死率分别为16.7%和8.5%,内镜治疗组死亡2例,14例失访.内镜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术治疗组(3.9%vs34.0%,P<0.01),死亡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万元)明显低于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0.72%vs8.5%,16.7%;7.3±2.8 dvs11.4±3.7 d,15.3±4.9 d;1.23±0.54vs1.55±0.79,1.56±0.84,均P<0.05);手术治疗组的死亡率、住院时间也较保守治疗组低(均P<0.05).结论: 内镜治疗80岁以上患者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安全有效,是其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2.
近几年,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女性患者的妊娠和分娩常常需要临床医生的准确指导和处理.另一方面,炎症性肠病在孕期和分娩期常常出现活动或暴发性加剧,病情的复杂化使临床处理颇感棘手.如何正确认识和规范化处理这一类特殊的IBD患者关系着孕妇和胎儿的安全.本文总结了最近有关资料,从临床实际出发,对妊娠或分娩女性与IBD相关问题以及诊断与治疗作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 探讨UNC5H3和DCC在胃癌组织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增殖的关系以及与患者生存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60例胃癌组织中UNC5H3、DCC和Ki-67的表达,并对其表达进行相关分析。利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 6.0测量切片积分吸光度,对结果进行验证。采用Kaplan-Meier限乘法计算生存率。建立Cox回归模型,评价UNC5H3和DCC作为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的可行性。结果 在60例胃癌组织中,UNC5H3、DCC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53.3%和60.0%。UNC5H3和DCC与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UNC5H3和DCC表达与Ki-67表达相互之间无相关性(P>0.05)。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经 Log-rank检验发现,UNC5H3的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DCC的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之间无相关性(P>0.05)。经Cox回归分析,UNC5H3和DCC的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依赖性受体UNC5H3和DCC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进展,检测UNC5H3和DCC可作为反映胃癌临床病理学特点的指标,检测UNC5H3可作为胃癌患者生存期的指标,但UNC5H3和DCC的表达不是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5.
韩婕  余红 《协和医学杂志》2021,12(4):568-574
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MF)是一种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既往研究证实其发病与免疫学异常密切相关。近年来,治疗MF的新药陆续出现,尤其是分子靶向药物,其作用机制与相应的免疫标志物相关。本文就MF免疫标志物及其相关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患者临床特征并分析T2DM患者发生CHD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406例高龄(≥75周岁)老年男性T2DM患者,分为T2DM未合并CHD组(165例)与T2DM合并CHD组(241例),分析高龄老年T2DM合并CHD患者临床特征及发生CHD的危险因素。结果T2DM合并CHD组患者年龄[(86.78±5.35)岁]、病程[(12.32±0.46)年]、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7.64±2.81)mmol/L]、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7.59±1.21)%]、高血压占比[84.65%(204/241)]、D-二聚体[(0.50±0.13)mg/L]、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46.06%(111/241)]、血肌酐[(94.81±12.70)μmol/L]、尿素氮[(8.31±4.46)mmol/L]、尿酸[(376.44±116.01)μmol/L]均高于T2DM未合并CHD组[(78.51±4.81)岁、(10.66±0.67)年、(6.84±2.19)mmol/L、(7.02±2.15)%、63.03%(104/165)、(0.21±0.04)mg/L、13.33%(22/165)、(83.01±14.40)μmol/L、(6.79±2.89)mmol/L、(333.56±95.1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08、t=2.042、t=3.055、t=3.088、χ^(2)=23.828、t=5.059、χ^(2)=42.098、t=2.401、t=4.188、t=4.075,P均<0.05);T2DM合并CHD组患者总胆红素[(8.80(6.60,11.60)μmol/L]、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76.49±29.80)mL/(min·1.75 m^(2))]均低于T2DM未合并CHD组[11.25(8.23,15.28)μmol/L、(91.81±28.31)mL/(min·75 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04、t=5.126,P均<0.001);T2DM合并CHD组患者总胆固醇[(3.84±0.8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2.12±0.68)mmol/L]低于T2DM未合并CHD组[(4.10±1.00)mmol/L、(2.45±0.8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8、4.156,P均<0.05);T2DM合并CHD组患者启动降脂稳定斑块治疗率[82.57%(199/261)]高于T2DM未合并CHD组[42.42%(70/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14,P<0.001);受降脂治疗影响,T2DM合并CHD组总胆固醇和LDL-C明显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OR 1.346,95%CI 1.263~1.434,P<0.001)、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升高(OR 1.427,95%CI 1.140~1.785,P=0.002)、合并高血压(OR 3.534,95%CI 1.684~7.418,P=0.001)、D-二聚体升高(OR 3.969,95%CI 1.227~12.841,P=0.021)以及尿酸升高(OR 1.005,95%CI 1.001~1.008,P=0.006)是高龄老年男性T2DM患者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2DM合并CHD高龄老年患者更易处于高凝状态,更容易发生血栓栓塞事件,肾功能损伤更为明显;空腹血糖控制不佳、总胆红素浓度降低是高龄老年男性T2DM患者发生CHD的影响因素,年龄增加、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升高、合并高血压、D-二聚体升高及尿酸浓度升高是高龄老年男性T2DM患者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7.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148例(共184眼)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148例中男女比例为1.5:1,平均年龄(20.1±16.7)个月;双眼发病36例(24.3%),平均年龄为11.9个月,单眼发病112例,平均年龄为22.8个月。病灶于T1WI上主要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者110眼(92.9%);T2WI上以等信号为主者97眼(52.7%),其余病灶表现为稍低、稍高或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示病灶以轻度或中度强化为主(174/178,97.8%);DWI上病灶主要表现为显著高信号(91.3%),ADC值为0.939×10-3±0.225×10-3mm2/s。结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尤其是DWI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8.
<正>溢奶、过度哭闹、排便困难/大便干结、稀便是婴儿中常见的胃肠道问题。这些胃肠道问题大多数是婴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现象,但也可能是严重疾病的早期表现。这些婴儿胃肠道问题不仅困扰着父母,也困扰着基层儿科及儿童保健医师。为帮助基层儿科及儿童保健医师快速、准确地筛查和处理常见的婴儿胃肠道问题,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  相似文献   
109.
<正>1问询病史和临床评估1.1哭闹发作情况哭闹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哭闹是否为阵发性,突然开始、突然结束,难以安抚等。1.2伴随症状观察哭闹婴儿面容,检查生命体征;是否伴有腹部胀气、腹泻、尿布疹或全身皮疹;有无烦躁、频繁溢奶、呕吐甚至呕血;有无腹泻、便血;有无皮肤及呼吸道的过敏症状和体征(皮疹、发作性咳嗽等);有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如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索母代高脂饮食对子鼠早期肝脏病理改变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高脂饮食组(HF组)和对照组,至交配怀孕产仔,哺乳期母鼠继续原饮食并喂养子鼠至其3周龄,取子鼠肝脏组织,观察肝脏病理变化,并检测肝脏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3(ACSL3)、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α(CPT-1α)及3-羟基酰基辅酶A脱氢酶(Ehhadh)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HF组母鼠所育的子鼠3周龄时肝细胞胞浆内可见弥漫性空泡变性,小叶内可见点灶状坏死;HF组子鼠肝脏组织PPARα和Ehhadh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CSL3基因表达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PT-1α基因表达水平亦高于对照组子鼠,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结论母鼠孕期持续至哺乳期的高脂饮食可引起子代早期肝内脂肪酸β氧化相关基因PPARα,CPT1α与Ehhadh表达代偿性增加,ACSL3表达降低,但尚不能逆转子代肝脏脂肪变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