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6篇
  免费   967篇
  国内免费   219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65篇
口腔科学   50篇
临床医学   889篇
内科学   211篇
皮肤病学   50篇
神经病学   458篇
特种医学   1040篇
外科学   304篇
综合类   694篇
预防医学   1104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407篇
  6篇
中国医学   304篇
肿瘤学   16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316篇
  2013年   359篇
  2012年   386篇
  2011年   450篇
  2010年   415篇
  2009年   386篇
  2008年   385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281篇
  2004年   247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观察阿魏酸对小鼠外周血象和骨髓造血功能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初步探讨阿魏酸的抗辐射作用机制。方法 6~8周ICR小鼠96只,随机数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照射模型组、阳性药(408片)治疗组和阿魏酸10、30、90 mg ·kg-1·d-1治疗组,每组16只。小鼠初次给药后24 h接受3.5 Gy 60Co γ单次全身照射,之后连续7 d给药。其中,每组10只用于观察照射前2 d及照射后3、7、10、15、22 d的外周血象;其余6只用于照射后7 d检测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细胞率、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能力、以及Thbd和HMGB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照射模型组比较,90 mg ·kg-1 ·d-1的阿魏酸可有效提高小鼠3.5 Gy照射后3、10、15、22 d的外周血白细胞数(t=2.267、2.399、1.945、2.828,P<0.05),显著降低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细胞率(t=4.013,P<0.05),明显提高造血祖细胞红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E)、红细胞爆裂型集落生成单位(BFU-E)和粒-单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GM)的集落形成能力(t=2.366、2.953、3.115,P<0.05),并提高骨髓细胞中Thbd和核内HMGB1蛋白表达水平(t=17.75、23.39,P<0.01)。结论 阿魏酸可通过调节Thbd和HMGB1蛋白表达,促进小鼠骨髓造血功能辐射损伤修复,加速外周血象恢复。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及锁骨上下区同时照射的固定野静态IMRT、固定野动态IMRT (DMLC)与VMAT的剂量学差异。 方法 选择2012—2015年本院女性乳腺癌患者 14例,照射范围包括胸壁及锁骨上下区。每例患者分别设计3种计划并使用相同优化条件,以DVH为依据比较PTV及OAR剂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Wilcoxon符号秩检验。 结果 IMRT、DMLC、VMAT三者的 V95、V98、CI、HI值组间比较结果均为VMAT最优(P<0.009)。患侧肺 V5、V20及 Dmean值,健侧肺 V5及 Dmean值VMAT计划值均最优(P<0.022)。脊髓平均剂量VMAT最低(P=0.004)。 结论 对于全乳及锁骨上下区的乳腺癌患者治疗方式首选VMAT,在能保证靶区剂量的同时有效控制正常组织受量,减轻放疗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阿魏酸对电离辐射所致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辐射敏感蛋白Thbd和γH2AX的影响,探讨阿魏酸的抗辐射作用与机制。方法:以4~16 Gy的60Co γ射线照射HUVEC细胞,照后48 h以MTS法检测细胞活力,探索适宜照射剂量。以10 Gy γ射线照射HUVEC细胞,分别于照射后1、3、6、12、24和48 h提取细胞总蛋白,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蛋白Thbd和γH2AX的表达水平。并于照射前2 h,预防性给予细胞0.001~1 μmol/L的阿魏酸,照后48 h检测细胞活力、Thbd和γH2AX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与未照射组(0 Gy)比较,HUVEC受到10 Gy γ射线照射后48 h,细胞活力约降低30%(P < 0.05)。以此剂量照射,照后1 h Thbd约降至正常水平的0.6(P < 0.05),照射后48 h γH2AX约升高至正常水平的5倍(P < 0.05)。与照射对照组比较,0.1和1 μmol/L 的阿魏酸作用后,受照HUVEC的细胞活力提高(P < 0.05),Thbd蛋白表达升高(P < 0.05),γH2AX蛋白表达降低(P < 0.05)。结论:0.1~1 μmol/L的阿魏酸可调节10 Gy γ射线照射后HUVEC的Thbd和γH2AX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促进HUVEC增殖,提高其细胞活力,发挥抗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对小鼠外周血Ly6C+和Ly6C-单核细胞亚群比例和数目的影响,及其在辐射损伤防护中的意义。方法:实验分为4 Gy γ射线照射后第3、5、7、14和21天处理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用血球仪检测受照小鼠及其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数目,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照小鼠外周血Ly6C+和Ly6C-单核细胞亚群的比例,根据单核细胞数目与单核细胞亚群比例的乘积计算出单核细胞亚群的数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 Gy γ射线照射小鼠后第3、5和7天外周血单核细胞Ly6C+亚群与Ly6C-亚群数目显著降低(P<0.01),Ly6C+单核亚群数目出现先降低(照后3 d)后升高(照后5 d)再降低(照后7 d)的双相变化。与对照组相比,4 Gy γ射线照射小鼠后第3和第5天外周血Ly6C+亚群比例显著升高至90%(P<0.01),Ly6C-单核亚群的比例显著降低至10%(P<0.01)。与对照组比较,4 Gy γ射线照射小鼠后第14天外周血单核细胞Ly6C+亚群数目和比例仍显著降低(P<0.01),第21天外周血Ly6C+和Ly6C-单核亚群的比例和数目基本恢复正常。结论:4 Gy γ射线受照小鼠外周血Ly6C+和Ly6C-单核细胞亚群数目在受照后第1周显著降低,这可能与电离辐射诱导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发生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因子宫内膜癌行机器人辅助分期手术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机器人辅助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18.2±32.5)min,平均出血量为(136.8±60.1)ml,平均清扫淋巴结数为(23.9±4.4)个,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平均时间为(1.3±0.6)d,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为(5.1±3.7)d,平均住院时间为(9.2±5.3)d。术后发生3例泌尿系感染,1例淋巴囊肿,1例下肢血栓。结论 机器人辅助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96.
锥形束CT研究正畸治疗前后的单侧后牙正锁合的髁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研究分析单侧后牙正锁合患者的双侧髁突形态及其在关节窝内位置的差异,以及正锁合解除后,患者髁突形态及位置的代偿性改建情况,以期为正畸临床诊疗提供早期依据。方法 选择单侧后牙正锁合18~28岁患者20例为实验组,同期选择安氏Ⅰ类轻度拥挤错颌18~30岁患者25例为对照组,进行面部锥形束CT拍摄,利用3D Examvision成像系统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描记测量髁突形态及位置的点和线,对7个不同的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畸治疗前,对照组左右两侧髁突形态及其在关节窝内的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正锁合侧关节窝深度及髁突高度高于非锁合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271,t=15.278, P<0.01)。正畸治疗正锁合并稳定保持3个月后,实验组正锁合侧关节前间隙、关节后间隙变化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24,t=-5.119,P<0.01),关节前间隙治疗前大于治疗后; 关节后间隙治疗前小于治疗后。实验组非锁合侧治疗前后髁突形态及其位置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后牙正锁合患者双侧髁突形态及其在关节窝内的位置存在差异,矫治正锁合并稳定保持3个月后,锁合侧关节有向前下移动的趋势,而髁突形态并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97.
背景:根据神经再生的特点,作为再生支架的许旺细胞完整性十分重要,因此神经的深低温保存最重要的是保存许旺细胞的结构和活性。 目的:使用不同方法复温深低温保存的兔肢体,通过对比其神经组织的微观形态学变化,得到一种对深低温保存复合组织中的神经组织损伤较小的复温方法。 方法:取40个新西兰大白兔后肢,随机分为空白组、快速复温组、慢速复温组、对照组。空白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对照组给予保护剂灌注,快速复温组、慢速复温组给予保护剂灌注后采用梯度化降温处理并保存于液氮中72 h,而后慢速复温组采用梯度化复温断肢,快速复温组将断肢直接放入37 ℃水浴中快速复温。复温后的各组肢体切取胫神经,采用光镜、电镜、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结论:通过光镜、电镜、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对比,空白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快速复温组、慢速复温组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纤维断裂,轴突破坏以及线粒体肿胀,与空白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快速复温组与慢速复温组比较,快速复温组显著优于慢速复温组。结果说明,深低温保存的兔断肢,快速复温方法对复合组织中的神经组织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998.
<正>双腔静脉阻塞(bicaval obstruction,BO)是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合并下腔静脉综合征(inferior vena cava syndrome,IVCS)引起的疾病,临床罕见,治疗困难。笔者采用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1例双腔静脉阻塞病人,随访28年,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1.1一般资料病人男性,25岁。因颜面、颈部及上肢肿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通过对伽玛刀辐射场的测量,了解伽玛刀照射野尺寸的偏差和焦平面的半影。方法 采用胶片法测量旋转式伽玛刀和静态式伽玛刀共4台伽玛刀的辐射场。结果 所测量的4台伽玛刀照射野尺寸与标称值最大偏差1.3 mm;焦平面上照射野半影宽度4号准直器半影最大偏差3.9 mm,8号准直器半影最大偏差5.2 mm,14号准直器半影最大偏差9.0 mm,16号准直器半影最大偏差9.9 mm,18号准直器半影最大偏差10.9 mm,22号准直器半影最大偏差13.0 mm。结论 测量的伽玛刀照射野尺寸的偏差和焦平面的半影指标均小于国家标准,可以满足使用。  相似文献   
1000.
菠菜和小白菜对核素锶的吸附与富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菠菜和小白菜对核素锶(Sr)的吸附与富集作用,探索核素锶从土壤到植物中的转移过程和特征,寻找核素锶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规律。方法:选用稳定性核素88Sr代替放射性核素90Sr进行室内盆栽种植菠菜和小白菜。试验共分6个组即5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设3个平行样。试验组分别为盆栽土壤中锶元素本底浓度的1.5、2.0、2.5、3.0和3.5倍,其含量分别为318.67、478.00、637.33、796.67、956.00 mg/kg。对照组土壤在避光通风处自然风干,捣碎过30目筛后直接应用。试验期间定期浇灌去离子水。在种植的第30天取样,分别剪取植株地上(茎、叶)部分和地下根部,烘干、粉碎、消化后定容至10 mL。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检测两种蔬菜和土壤中核素锶、钙和铁的含量,并计算两种蔬菜中锶与钙、铁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及对锶的富集率(CR)。结果:经不同浓度核素锶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两种蔬菜中核素锶的含量除了低浓度组(318.67 mg/kg)外,其他各组均显著升高,且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加(P<0.05),高浓度组(796.67和956.00 mg/kg)中菠菜锶含量显著高于小白菜(P<0.05);小白菜茎叶部分锶含量与钙元素含量呈负相关(r=-0.198),菠菜根部锶含量与铁亦呈负相关(r=-0.271),其余均为正相关关系;两种蔬菜对核素锶的富集率,除了菠菜低浓度组(318.67 mg/kg)和小白菜低浓度组(318.67和478.00 mg/kg)外,其他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蔬菜之间富集率相比,在高浓度组(796.67和956.00 mg/kg)中菠菜对锶的富集率显著高于小白菜(P<0.05)。结论:菠菜和小白菜对稳定性核素锶均有较强的富集和吸附作用,且高浓度组的菠菜对锶的富集率显著高于小白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