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口腔曲面断层摄影质量控制的实验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口腔曲面断层摄影质量控制的实验方法及应用。方法(1)用直尺钢珠对比实验对比直射线区与斜射线区成像效果的差异,分析牙齿以上区域模糊的形成原因;(2)用直尺钢珠实验模拟切牙进行不同倾斜角度曲面断层摄影,检测切牙倾角对曲面断层摄影图像清晰度的影响;(3)用铜丝网试验多点测量计算绘制出曲面断层摄影之图像层面结构图。结果(1)斜射线并不会导致影像变形模糊,牙齿以上区域图像模糊并非斜射线之故;(2)直尺上钢珠的清晰度与直尺的倾斜角度有关,倾角过大即可产生模糊,提示切牙根部模糊与切牙倾斜程度有关;(3)曲面断层摄影各区域图像层面厚度不同,切牙区厚度最薄,仅0.7 cm,使多数人切牙全长不能同时落在图像层面内而产生模糊。结论通过不同方法可以改善口腔曲面断层摄影的质量。  相似文献   
32.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常为颅脑外伤后并发症,作者近几年来共收集7例病例;经CT或MRI检查发现,后有5例再行血管造影证实。CT及MRI均能显示息侧海绵窦扩大,患侧眼球突出及跟上静脉扩张。脑血管造影除了显示CT或MRI影像特征外,还能发现其它异常引流静脉,其中有3例经皮穿剌股动脉插管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DSA检查,能明确显示瘘口大小,数目,部位。2例用可脱性球囊导管介入治疗,成功栓塞了海绵窦瘘并保存了患侧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对比分析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与孤立性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的MRI特征。方法 对18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和10例孤立性左心室致密化不全患者行心脏MRI扫描。对比两者舒张末期最大病变节段非致密心肌厚度(NC)、相应节段舒张末期致密心肌厚度(C)、运动特点、病变节段数、最大病变节段短轴缩短率、病变节段的分布特点。结果 18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共823个节段,出现非致密心肌的病变节段数为124个;孤立性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共397个节段,其中病变节段数有115个。孤立性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病变节段的NC、NC/C、NC/(NC+C)均高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P均<0.05),其病变节段的短轴缩短率也更高(P<0.05)。2组的病变节段均以心尖段心肌病变为主,基底段少有受累或不受累,游离壁中以前壁、侧壁受累居多,室间隔受累较少。结论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与孤立性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MRI各具特征,尤其是非致密心肌的分布特点、受累节段数、厚度、NC/C,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4.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盆腔器官脱垂(POP)产妇肛提肌大体形态学损伤阴性是否存在肛提肌微观结构的异常改变。方法:前瞻性将经阴道分娩后出现POP且肛提肌大体形态正常的35例产妇(产妇POP组)及年龄、体质指数(BMI)相匹配的经阴道分娩后盆底结构正常的31例产妇(产妇对照组)和未孕未产健康志愿者27例(正常对照组)纳入本研究。受试者均行MR DTI及T2WI检查,以T2WI作为参考,由2位放射科医师测量各组受试者双侧肛提肌分支即耻骨直肠肌(PRM)、髂骨尾骨肌(ICM)的定量参数值,包括体积(V)、长度(L)及DTI参数(FA、ADC)。采用ICC评估2位医师之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采用K-S检验验证测量数据的正态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或Kruskal-Wallis检验(不符合者)比较三组间肛提肌各分支的各项定量参数值的差异。结果:2位医师测量的肛提肌各分支的FA和ADC值的一致性均为良好(ICC=0.706~0.993);正常对照组、产妇对照组和产妇POP组PRM-FA分别为0.378±0.050、0.362±0.044和0.355±0.038,三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且产妇POP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9);3组的ICM-V分别为(2655.040±1113.402)、(2232.916±875.958)和(2129.462±1100.542)mm3,3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产妇POP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21),余肛提肌分支各DTI参数在三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产后POP的发生与肛提肌损伤和功能减低密切相关,MR DTI能够较敏感地发现肛提肌的微观结构损伤,有助于指导临床尽早进行肛提肌损伤的相关治疗。  相似文献   
35.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17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评价糖尿病下肢动脉的血管改变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糖尿病足行下肢动脉DSA检查,并同时与血管超声进行对照。其中17例节段性狭窄行介入治疗(12例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5例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并于6个月后血管造影复查。结果:糖尿病足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阻塞同时存在,细小动脉多有闭塞;17例行介入治疗者均有胭动脉以上动脉的慢性损伤。介入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的血液灌注,通过控制血糖和改善血液循环,其治疗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结论:DSA检查可以准确了解阻塞部位及程度,对糖尿病足的下肢动脉介入治疗疗效满意,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相似文献   
36.
巨大肠系膜囊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 ,38岁。近 1个月来出现无明显诱因腹围增加。 14年前曾行下腹部手术。B超 :腹盆腔内大片液性暗区 ,拟卵巢囊腺瘤或腹膜病变收入妇科病房。体检 :体温正常 ,腹部膨隆 ,移动性浊音(+) ,子宫如孕 5 0天大小。WBC 9.7×10 9/L。后穹隆穿刺抽出淡血性液180ml,癌细胞 (- ) ,液内见大量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单核细胞。CT :后腹膜自胰腺水平至髂窝见巨大囊性占位 ,壁不厚 ,张力不高。CT值约为 2 0Hu ,增强无强化 ,边界清楚 ,肠管受压呈分散状向前推移 ,紧贴前腹膜。诊断为 :后腹膜巨大囊性占位 ,囊性淋巴瘤可能。  手术所见 :全腹腔广泛粘…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生理通气辅助超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简称G-方案),提高对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灶(f GGO)的细节显示。方法:临床低剂量肺癌筛查中检出的连续20例f GGO患者(男9例,女11例,35~74岁,平均53±11岁)纳入研究,前10例对病灶范围进行常规超高分辨率靶扫描和G-方案扫描,后10例利用筛查原始数据对病灶范围进行回顾性1024矩阵靶重建和G-方案扫描。2位高年资医生共同评价所得图像,评价指标包括:图像细节显示清晰度主观评价、病灶和周围肺野CT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方案扫描图像上磨玻璃灶细节显示清晰度明显优于常规超高分辨率扫描和回顾性重建,病灶所在区域背景肺野CT值明显低于常规超高分辨率扫描(P<0.05)。病灶与背景之间的密度差(即相对密度值)在各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生理通气辅助帮助背景肺过度充气,结合超高分辨率CT扫描可以增加磨玻璃灶的细节显示能力,进而提高f GGO的诊断准确率。相对密度值可能更适合磨玻璃结节的密度评价。  相似文献   
38.
包膜期脑脓肿的MRI表现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分析包膜期脑脓肿的MRI表现,方法:经手术或临床抗炎治疗证实的包膜期脑脓肿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8-65岁,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MRI检查,结果:所有病例脓肿壁上均有一光滑的低信号“暗带”,增强扫描见脓肿壁呈厚度均匀的不环形强化,强化环周围可见云絮状强化区。9例手术患者包膜上的“暗带”对应于病理上脓肿壁第3带的胶原包膜及丰富的巨噬细胞。5例经内科治愈的病灶其低信号“暗带”随访消失。结论:包膜期脑脓肿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其中“暗带”最具特征。  相似文献   
39.
乳腺管造影对有乳头溢液的乳腺疾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而对无溢液的乳腺肿块患者的诊断价值尚未见报道。我院自1984年9~12月对115例仅有乳腺肿块而无溢液者和5例仅有乳头溢液患者进行了168侧乳腺管造影,现将部分患者的造影结果与病理报告作一比较分析,并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ZPMN)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选择的对象共24例,均为我院2005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IPMN患者,均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检査显示主胰管型共6例,其中弥漫型4例,位于胰头部的节段型2例,MRI检查以左胰管弥漫性扩张或节段性扩张为主要表现,呈长T1低信号,同时呈长T2高信号;主胰管在MRCP图像上显示扩张呈中-重度,管径〉9 mm0弥漫型病例均有胰腺实质萎缩伴发。分支胰管型18例,共中钩突部和胰头14例,胰体部4例;多房型16例,单房型2例。MRI检查显示为多个或单个囊性病变簇状组成,为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其间有短T2低信号分隔影存在,为线条状,MRCP检查显示主胰管同上述囊性肿瘤相通,其中主胰管伴轻、重度扩张8例。分支胰管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主胰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诊断中,MRI具有较高有效性,并具无创特点,使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