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175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8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观察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直径与其血流动力学、形态学及瘤壁强化(AWE)的关系。方法 对前瞻性纳入的85例UIA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高分辨率MR管壁成像(HRMR-VWI)及四维血流MRI (4D flow MRI),观察其100枚UIA的血流动力学、形态学及AWE,计算UIA纵横比(AR)、大小比(SR)、顶颈比(DNR)、高宽比(HWR)、强化率(ER)及壁面切应力(WSS);比较直径<7 mm (n=78)及≥ 7 mm (n=22) UIA各参数的差异。结果 直径<7 mm与≥ 7 mm UIA患者既往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史、动脉瘤相关症状、SR、DNR、形态、AWE、ER及WS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SAH史、UIA的SR、形态及ER为其直径≥ 7 mm的独立危险因素。WSS与UIA直径、SR及ER均呈负相关(r=-0.70、-0.67、-0.63,P均<0.001)。观察者间判断AWE的一致性极高(Kappa=0.87),测量ER及WSS的一致性均好(ICC=0.946、0.871,P均<0.001)。结论 既往SAH史,UIA的SR、形态及ER均为其直径≥ 7 mm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联合迭代重建算法(i Dose4)的低剂量CT扫描应用于恶性气道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复查的可行性。方法 60例因恶性肿瘤所致气管狭窄而行气道支架置入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和低剂量组各30例。患者均行胸部平扫,扫描方案管电压均为120 k V,常规组采用管电流250 m As,原始数据经滤波反投影(FBP)技术重建;低剂量组采用管电流120 m As,原始数据经迭代技术重建。对两组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包括支架锐利度、伪影、噪声及和诊断信心评分)、客观评价包括图像噪声、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并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图像的主观评价指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的客观评价指标及辐射剂量。结果低剂量组的CTDIvol为8.07 m Gy,相比于常规组16.92 m Gy,降低了52.3%(P<0.01)。低剂量组的主观图像质量在支架锐利度、噪声、伪影及诊断信心方面的评分分别为3.77±0.53、3.62±0.56、3.70±0.72及3.98±0.70;常规剂量组的主观图像质量在支架锐利度、噪声、伪影及诊断信心方面的评分分别为3.65±0.69、3.73±0.66、3.35±0.58及3.72±0.67;但低剂量组主观图像评分中伪影评分高于常规组(P=0.004),其他三项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位评分者一致性好,Kappa值分别为0.851、0.847、0.859、0.892,P均<0.05。客观指标评分图像噪声(常规剂量组15.6±4.5,低剂量组14.7±3.4,P=0.41)、CNR值(常规剂量组0.64±0.51,低剂量组0.68±0.66,P=0.754)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SNR值低剂量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常规剂量组3.14±0.90,低剂量组3.76±1.37,P=0.044)。结论与采用常规剂量扫描及FBP重建所得图像相比较,采用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能提高图像质量,有效评价支架置入的效果,可成为一种评估恶性气道狭窄支架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C臂CT引导经皮穿刺骨肿瘤活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3例接受C臂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的骨肿瘤患者,计算穿刺活检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及辐射剂量;以最终病理结果为标准,计算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C臂CT引导穿刺活检诊断良恶性骨肿瘤的效能。结果 C臂CT引导经皮骨肿瘤穿刺活检术成功率100%,总手术时间(14.10±5.95)min,辐射剂量(11.21±4.12)mSv。283例中,3例(1.06%)轻微出血,80例(28.27%)术后轻度疼痛。经皮骨肿瘤穿刺活检术诊断骨肿瘤的敏感度为90.82%、特异度为86.97%,其准确率(89.81%)与最终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7,P>0.05)。结论 C臂CT引导经皮骨肿瘤穿刺活检术能实时透视准确定位病变,有效进行术前规划和降低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4.
重度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临床治疗目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1-2],尤其是外科切除,患者常因脾功能亢进、凝血机制差、肿瘤多发或分布广、肝脏潜在的代偿功能较差而不能接受外科切除手术;肝移植又因肝源奇缺且费用过高,普通患者无力承担手术及后期药物费用而应用受限.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例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年龄38~75岁。患者在无菌条件下,从髂后上棘抽取骨髓80~90ml,分离纯化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导管注入肝脏。术后定期检测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并观察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所有血清学指标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术后4周,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胆碱酯酶活性显著性升高(P〈0.01,P〈0.05),余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周患者乏力、腹胀开始减轻,食欲好转,术后4周腹水减轻。术中有1例因紧张进食少出现低血糖,经治疗后好转,余均未发现皮疹、发热、抽搐及出血等其它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症状好转,表明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衰竭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6.
食管穿孔临床上少见,早期有较高的误诊率,易并发严重的纵隔感染或脓胸,病情凶险,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其病死率高达35%~80%[1,2].小儿机体抵抗力、耐受性差,出现咽后壁、食管穿孔合并纵隔脓肿,病情更加凶险,处理十分棘手.我院采用介入放射学技术经鼻插管(脓腔引流管、胃减压管和空肠营养管),微创或无创伤性治疗小儿咽后壁、食管穿孔合并纵隔脓肿6例,疗效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7.
70岁以上食管癌患者介入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人食管癌介入治疗的疗效、临床应用价值和提高疗效的措施。方法本组74例,男48例,女26例,年龄70~86岁,平均76岁。均经X线食管钡餐造影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鳞癌患者。全部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行相应食管节段的供血靶动脉选择性插管和造影,并经导管灌注化疗药物。结果74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后肿瘤完全缓解26例,部分缓解39例,无变化8例,进展1例,总有效率87.8%(65/74)。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5%(64/74)、39.2%(29/74)和31.1%(23/74)。本组有DSA复查资料的50例中,经治疗后26例(52%)显示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完全消失,24例(48%)见肿瘤血管及染色明显减少。本组未见与造影和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疗法治疗老年人食管癌效果显著且技术操作可行,可作为高龄患者的一种重要的甚至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分析中西结合护理用于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对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肝癌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各55例,参照组行常规外科护理干预,研究组行中西结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肝癌介入术患者实施中西结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理想,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促进尽快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对高血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6—2012-08期间20例行腹腔镜胃底折叠术的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反流病诊断问卷在手术前和手术后进行反流症状评分。[结果]20例均成功实施腹腔镜手术并于术后第12个月随访。反流总积分(Sc)由术前20.0±9.5降至术后0.5±0.9(P0.05),术后收缩压下降了(11.0±12.0)mm Hg(1mmHg=0.133kPa),舒张压下降了(9.0±11.5)mm Hg(均P0.05)。术后随访12个月11例血压恢复正常,停药时间均在9个月以上;2例减少2种降压药,1例减少1种降压药;6例无效,仍用术前降压药物。[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与部分高血压密切相关,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高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0.
咯血多由肺癌、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器质性病变引起,但有约7.0%~25.0%大咯血无上述肺部病变\[1-2\]。临床上亦可见部分患者术前CT检查无明显异常,或仅表现为肺纹理增粗、轻度炎症等,但咯血症状却较重。对于此类患者内科医生因无法明确病因,无法制定进一步具体治疗方案,仅给予止血、化痰等药对症处理,疗效不确切且易再次咯血。采取介入方式行血管造影既能准确寻找病变血管又能及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