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颈部多种疾病影像学上可表现为囊性改变,有时鉴别诊断比较困难.本文根据病变好发年龄、发生部位、病变性质及影像学表现,讲述常见及某些罕见颈部囊性病变,希有助于对颈部囊性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涎腺肿瘤的CT及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8例涎腺肿瘤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包括病变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密度或信号、与下颌后静脉或软硬腭的关系.结果 涎腺良性肿瘤51例,恶性肿瘤27例.其中腮腺肿瘤58例(良性40例,恶性18例);小涎腺肿瘤16例(良性11例,恶性5例);2例颌下腺恶性肿瘤及2例舌下腺恶性肿瘤.40例腮腺良性肿瘤中29例(72.5%)位于浅叶,小涎腺良性肿瘤全部位于硬腭.良性肿瘤形态规则,边界清晰,CT平扫密度均匀或MR平扫信号均匀,强化明显,腮腺良性肿瘤与下颌后静脉有间隔,小涎腺良性肿瘤硬腭有受压缺损.18例腮腺恶性肿瘤中12例(66.7%)位于深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CT平扫密度不均匀或MR平扫信号不均匀,不均匀强化,常包绕下颌后静脉,小涎腺恶性肿瘤破坏软硬腭.结论 CT及MRI对涎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3.
<正>病例介绍患者,男,61岁,因“发作性右上肢抽搐1 d”于2022年1月20日入西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既往诊断2型糖尿病20余年,糖尿病肾病5年,长期皮下注射胰岛素降糖,效果欠佳。1年来反复出现胸背部及四肢皮下“疖肿”。否认中耳炎、鼻窦炎及头部外伤、手术史,无食用“米猪肉”病史。入院前1 d出现频繁发作性右侧上肢抽动,持续数秒至2 min,20次/d,不伴意识改变,  相似文献   
74.
偏头痛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是一组反复发作的头痛疾病,近年来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偏头痛的全球患病率约为10%,终生患病率约为14%。然而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较为公认的有三种学说,即血管源学说、皮质扩散性抑制学说、三叉神经血管学说,以此建立的动物模型亦有三种,本文将依次从动物模型的造模机制、造模方法以及模型特点等方面,对目前常用经典的偏头痛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今后偏头痛发病机制及药物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5.
目的了解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2012年临床分离的644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年来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分离菌株占临床细菌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在痰标本的检出率最高(95.6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最高(98.7%),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49.5%),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2.3%和53.3%。鲍曼不动杆菌对除复方新诺明和米诺环素外的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呈多重耐药。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和耐药性不断上升;提示应动态监测该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变迁,分析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提高疗效并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76.
77.
蒋毅  张巧俊  赵睿  丛锐  张航 《浙江临床医学》2013,(12):1836-1838
自发性腓总神经卡压症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周围神经卡压症[1]。腓总神经由于解剖位置表浅,易受到压迫、牵拉以及局部解剖结构变异等多因素影响而产生足背伸功能及感觉功能障碍,患者常因跨域步态而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本科应用神经松解术联合术中及术后辅助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 mNGF)治疗自发性腓总神经卡压症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MS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6例GIST的MSCT资料。结果:46例中,GIST位于食管1例,胃部15例,十二指肠12例,空回肠11例,结肠3例,直肠1例,肠系膜内3例;恶性肿瘤28例,交界性3例,良性15例。46例中35例肿块CT表现为外生性肿块,多较大,其中恶性肿块最大径3.5~30.1cm,最大径<5cm者10例,>6cm者18例;肿物密度不均匀,呈囊实性,实性部分中度强化至明显强化,肿块内伴有溃疡形成4例,最大径>4.5cm。瘤内点状钙化灶4例。结论:GIST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MSCT检查有助于GIST的定位以及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情况,对肿瘤诊断及良恶性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构建并验证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个体化术后谵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1年1月393例西安市中心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住院患者的临床数据,将2016年12月至2020年7月收集的333例患者的临床数据作为模型训练集,以术后发生谵妄为研究终点,基于模型训练集,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