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7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良性前列腺增生MR灌注成像的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R灌注成像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与MR灌注成像各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42例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MR灌注成像(PWI),对BPH标本作免疫组化检测;分析病变灌注曲线最大线性斜率(SSmax)、准T2弛豫率(ΔR2*peak)与免疫组化结果(VEGF、MVD)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志愿者、BPH患者灌注曲线的最大线性斜率及准T2弛豫率分别为0.430±0.011、2.01±0.07和33.5±3.1、1.5±0.1(P<0.05).结论 PWI可反映BPH患者MVD和VEGF表达程度,推测其血管生成情况.  相似文献   
102.
目的:通过立体定位仪向裸小鼠脑内直接注入MR对比剂(Gd-DTPA)和/或美蓝试剂,形成假肿瘤灶, 探讨1.5T MR机显示裸小鼠脑内病变的可行性,进行相关MR信号分析,为建立1.5T MR接种胶质瘤的裸小鼠脑研究模型作准备。材料与方法:30只裸小鼠,雌雄各半,体重约20g,随机分成注射Gd-DTPA 1组(1μl)、注射Gd-DTPA 2组(2μl)、注射美蓝试剂1组(1μl)、注射美蓝试剂2组(2μl)、注射Gd-DTPA和美蓝试剂混合液1组(1μl)和注射Gd-DTPA和美蓝试剂混合液2组(2μl),每组各5只。裸小鼠腹腔麻醉后,固定于立体定位仪上,经颅骨缺口,用微注射器往一侧大脑尾状核部注入相应制剂,注完后行MR检查。MR扫描采用Siemens 1.5T超导型MR机,头部线圈,用水模作为裸小鼠支架,将裸小鼠置于线圈中心,分别行T1WI、T2WI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扫描,SE序列。观察各组裸小鼠脑内是否可见明确异常信号及位置,测量异常信号灶的大小及信号强度,分析异常信号成因。结果:除注射美蓝试剂的2组外,其他各组裸小鼠注射侧脑内相应部位见明确可辨的假肿瘤样异常信号改变。各扫描平面假肿瘤灶均呈类圆形,分界清楚,T1WI呈周围环形高信号,中心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假肿瘤灶与周围及对侧正常脑组织对比鲜明,两者信号强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1.5T MR机可明确显示裸小鼠脑内异常信号灶。②美蓝试剂不引起裸小鼠脑信号强度改变。③裸小鼠脑内假肿瘤灶的T1WI特征性信号改变源于对比剂浓度差别。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分析T3、T4期鼻咽癌患者IMRT中海马的受量,并探讨不同解剖结构受累与海马受量的相关性。方法 勾画 62例接受IMRT的鼻咽癌患者的双侧海马,并将其分为头、体、尾3部分,分析各部分照射剂量指标。结果 左、右侧海马的平均受量分别为(1127±704)、(1173±762) cGy。左侧海马头、体、尾的平均受量分别为(1732±1029)、(820±632)、(423±366) cGy (P=0.000);右侧海马头、体、尾的平均受量分别为(1985±1101)、(837±531)、(432±343) cGy (P=0.000)。海马头部受量和不同照射剂量的受照体积均明显高于体部与尾部,且头、体、尾的受量依次降低。蝶窦、筛窦及海绵窦受累与海马受量显著相关。结论 鼻咽癌患者IMRT中海马头、体、尾的受量不同,头部剂量最高。蝶窦、筛窦及海绵窦受累则提示海马受到高剂量照射,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癌的影像诊断情况.方法 :将我院2013年-2014年诊断的患有支气管肺癌的26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支气管肺癌的X线片表现为肺门肿块、支气管阻塞改变以及支气管异常,较大的结节或者是肿块阴影.CT表现为肺门肿块密度较为均匀,有部分钙化现象,支气管异常主要显示为梗阻、狭窄、管腔内结节以及管壁增厚.结节阴影在2cm以下,肿瘤边缘毛糙占比为30%-100%.胸膜凹陷也是重要的征象,其发生的概率为50%左右.阻塞性支气管扩张表现为柱状或者是带状的高密度影像.MRI可对支气管肿瘤进行三维成像的显示,可清楚显示患者肺不张的情况,表现为信号比肿块信号强.结论 :支气管肺癌患者采用影像学诊断后,诊断率较高,可明确患者的具体病灶部位以及疾病的发展,为医生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应在临床诊断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探讨ADC值在胆囊癌病理学分级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胆囊占位”行胆囊切除术的43例胆囊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Ⅰ级组14例,Ⅱ级组13例,Ⅲ级组16例,测量病灶ADC值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鉴别诊断的最佳诊断阈值(cut-off值)。结果:Ⅰ级(高分化)胆囊癌组的平均ADC值[(1.58±0.25)×10-3mm2/s]高于II级(中分化)组[(1.25±0.21)×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当cut-off值取1.38×10-3mm2/s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5.7%、92.3%、88.9%。Ⅱ级(中分化)组的平均ADC值[(1.25±0.21)×10-3mm2/s]高于Ⅲ级(低分化)组[(1.00±0.17)×10-3mm2/s],...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评价MSCT诊断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临床证实PLSVC的成人患者MSCT图像特征.结果 4例成人PLSVC全部为Ⅰ型,颈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垂直静脉后向下走行汇入右心房冠状静脉窦.4例患者冠状静脉窦增宽,平均为17.72mm.4例患者右侧上腔静脉均存在,与PLSVC间无交通支.结论 MSCT检查准确性高,能详细显示PLSVC走行等细节情况,是一种无创、方便、实用的检查手段,对于PLSVC的诊断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08.
本共识围绕医学物理学科的教育现状、专业方向建设、课程设计、实习要求及研究生毕业标准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医学物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以应对社会对健康与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及医疗设备国产化的挑战。目前,中国医学物理教育面临教育途径多样性、课程设计差异性、师资短缺等问题,在此,讨论了整合国际经验,构建全面、规范化的医学物理学科体系的策略,体系涵盖放射治疗物理、医学影像物理、核医学物理、放射防护物理、放射生物物理及放射工程物理等方向,并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以提高诊疗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还探讨了医学物理研究生教育的改进,包括师资和教学环境建设、专业课程设置等;还需建立教学质量评估机构,确保教育内容与国际标准一致,反馈学生和雇主的需求。本共识提倡全面提升医学物理学科的规模和影响力,提升教育质量和专业水平,实现教育的精细化和精英化,并加强国内外合作,以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支撑“健康中国2030”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基于高分辨率结构MRI技术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伴疼痛患者大脑皮层厚度(cortical thickness, CT)的异常改变及其与疼痛评分的相关性,揭示PD疼痛的神经解剖基础。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于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招募了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82例PD患者及附近社区的29例无痛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 NC)志愿者。采集所有受试者的人口学、临床资料以及结构MRI图像。采用非运动症状问卷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 VAS)对PD患者分别进行疼痛筛查和疼痛程度评估。依据VAS评分将PD患者分为PD伴疼痛(PD patients with pain,PDP)组41例和PD不伴疼痛(PD patients without pain, nPDP)组41例。CT分析步骤如下:采用计算解剖学工具箱12 (Computational Anatomy Toolbox 12, CAT12)软件包对结构像进行预处理获得全部被试者的全脑CT图;统计分析采用one-way ANOVA及po...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研究131 I标记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蛋白(HER-2/neu)单克隆抗体Herceptin在正常昆明小鼠和荷人卵巢癌裸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及荷人卵巢癌裸鼠的放射免疫显像特点.方法 (1)Iodogen法131I标记Herceptin,测定其标记率、放化纯、稳定性及免疫活性.(2)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人卵巢癌SKOV-3、HO-8910细胞株及瘤组织HER-2/neu表达情况.(3)计算131I-Herceptin经昆明小鼠尾静脉注射后5,15,30 min和1,2,4,12,24,48,72 h及荷瘤裸鼠尾静脉注射后4,12,24和48h的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和肿瘤/非肿瘤组织放射性(T/NT)比值.(4)行131I-Herceptin荷卵巢癌裸鼠模型显像,观察注射后1,2,4,8,12,24,48,72,96和120h显像情况并确定最佳显像时间.结果 (1)131I-Herceptin标记率为89.8%,放化纯为98.4%,24 h后仍大于80%,标记物免疫活性较好.(2)SKOV-3细胞株HER-2/neu高表达,表达率92.67%;而HO-8910细胞株表达很低,表达率仅9.59%.(3)131I-Herceptin在昆明小鼠体内主要经肝、脾及肾代谢,血液快相半排期为0.27 h,慢相半排期为51.96h.在荷人SKOV-3移植瘤部位,24 h时放射性摄取值达到18.08%ID/g,显著高于其他脏器组织;T/NT比值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72 h时肿瘤/脑放射性比值高达27.27.(4)SKOV-3荷瘤裸鼠在尾静脉注射131I-Herceptin后2 h即可见移植瘤放射性浓聚,48 h后与周围组织对比更为明显,至120 h时仍见移植瘤部位放射性明显浓聚,与对侧感兴趣区比值高达11.44.而HO-8910荷瘤裸鼠各时间点移植瘤几乎未见放射性浓聚.结论 131I-Herceptin对荷人SKOV-3移植瘤具有良好的靶向作用,有望用于高表达HER-2/neu的人卵巢癌患者放射免疫显像及其复发转移灶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