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9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先天性支气管囊肿系先天性发育异常性疾病,其CT表现具有多样化特点,易于误诊。现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纵隔及肺内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及CT表现作一回顾分析,探讨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anlomated porculaneauslumbar discectomy APLD)是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技术.我院自1993年5月至1994年12月,应用电动式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治疗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共70个间盘,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未发生并发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故障例1本机在开机后不能进行扫描,进入Service模式,查阅Logbook报错代码为E000010及E000141,意为同步信号丢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在牙齿正畸治疗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牙齿正畸治疗病例,行X线头影摄片、多层螺旋CT和MRI 3种影像方法检查,分别测量颌骨前后向、垂直向关系指标、牙齿角度及线距,采用SPSS 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X线头影测量、多层螺旋CT测量与MRI测量颌骨前后向、垂直向关系指标、牙齿角度及线距的测量值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MRI在显示颌面部软组织层次、结构上较X线头影测量、多层螺旋CT具有优势,而且无辐射危害。结论:MRI在牙齿正畸治疗测量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好发于青年,尤以11~20岁最多,男性明显多于女性[1].常累及四肢长骨干骺端,以股骨远端、胫骨近端、肱骨近端多见,原发于肋骨少见.国内资料中肋骨骨肉瘤占全部骨肉瘤的0.83%[1],国外为1-3%[2].我院2005年4月至2009年7月收治肋骨原发性骨肉瘤2例,本文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要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方位及不同层厚横断面磁共振成像(MRI)T2加权像(T2WI)对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病变显示的影响。方法 24例SCD患者接受了颈髓及胸髓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T2WI序列包括3mm层厚矢状面、3mm和7mm层厚横断面,经3名放射科医师分别阅读了所有MRI图像。结果 24例患者3mm层厚横断面T2WI像均可见脊髓后索高信号〔显示率为100%(24/24)〕,13例显示侧索病变〔显示率100%(13/13)〕;17例在矢状面T2WI像显示后索病变(显示率为70.8%);7mm层厚的横断面T2WI像显示19例后索病变〔显示率为79.2%(19/24)〕和6例侧索病变〔显示率46.2%(6/13)〕。结论对于SCD脊髓内病变的显示,横断面T2WI优于矢状面T2WI,3mm层厚的横断面T2WI优于7mm层厚的横断面T2WI。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并结合其临床及病理进行分析。结果:病灶均为单发。7例位于幕上,其中额叶3例、顶叶2例,枕叶1例,侧脑室1例;1例位于幕下(位于小脑)。肿瘤结构形式多样,MRI表现可分囊性为主型和实性为主型,其中囊实性病灶6例,实性病灶2例。多数病例水肿占位效应不明显,增强后肿瘤强化呈多样性。结论:颅内节细胞胶质瘤有相对特征性的MRI表现,结合临床,对某些较典型的病变应该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癌变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陶健  王伯胤  王华   《放射学实践》2011,26(3):274-274
病例资料患者,女,61岁,反复右上腹痛2年,B超示胆囊多发结石,以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入院。查体偶然发现右下腹包块,边界不清,无触痛。B超示右下腹及盆腔内低回声、混合性包块,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17.61 ng/ml)升高,糖类抗原199(1876.96 U/ml)明显升高。CT平扫示右下腹回盲部囊实性肿块,边界清,  相似文献   
19.
赵丽  李金凝  毛海佳  赵振华 《浙江医学》2019,41(17):1886-1888,1896
目的探讨儿童幕下间变室管膜瘤与髓母细胞瘤多层螺旋CT和MRI表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幕下间变室管膜瘤患儿和34例髓母细胞瘤患儿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CT表现(肿瘤最大径、平扫密度、钙化、出血)以及MRI表现(边界、形态、实性成分中囊变情况、实性成分的DWI信号、瘤周水肿程度、强化方式、强化程度),对比两种肿瘤CT、MRI表现的差异。结果幕下间变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在发病性别、病灶最大径、边界、平扫密度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发病年龄、肿瘤形态、是否钙化、实性中囊变、有无出血、水肿程度、实性成分DWI、强化方式及强化程度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髓母细胞瘤实性成分DWI主要呈高或稍高信号,以不均匀中或重度强化为主;而间变室管膜瘤实性成分DWI以等或稍低信号常见,增强时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相对较轻。结论儿童幕下间变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差异,CT平扫联合MRI在两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39岁。因“右大腿上段肿瘤切除术后复发并加重1周”于2009年2月入院。患者分别于10年、5年前曾因右大腿上段内侧肿块及复发在外院手术,病理结果不祥,在第2次手术后第二年,再次出现右大腿上段内侧肿块,约鸽蛋大小,无明显疼痛,无局部红肿,劳累后肿块加大,休息后好转,未引起重视,以后肿块逐渐增大,近期自觉右大腿内侧肿块逐渐增大,近1周自觉增大明显,增大至梨大小。既往体格健康,无其他重大脏器疾患史。体格检查:T:36.5℃,P:80次/min,R:20次/min,BP:130/80mmHg,右大腿上段内侧陈旧性手术切口,愈合良好,右大腿内侧腹股沟下缘隆起,约6 cm ×8 cm大小肿块,边界尚清,活动度可,质韧,有压痛,表面无红肿,右髋活动无受限,足背动脉搏动可及,右足无麻木,肌力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肿瘤标记物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