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探讨"烟雾病样"血管病变的脑血管造影(DSA)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43例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烟雾病样"血管病变的影象学特征,其中明确为烟雾病40例(93%),其它疾病引起的烟雾病样血管改变3例(7%)。临床表现脑出血26例(60.5%),脑缺血14例(32.5%),头痛3例(7%),均行保守治疗。结果:43例患者的DSA表现特征:(1)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单侧或双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及大脑前、大脑中动脉狭窄变细或闭塞;(2)均表现为同侧或双侧颅底大片血管增生;(3)部分病例颈内外动脉分支血管吻合支形成。结论:烟雾病的DSA表现特征为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伴有大脑中动脉或前动脉的狭窄或闭塞,颅底有不同程度异常增生的血管网,而单侧烟雾样血管病变则多有明确病因。成年人烟雾病以侧脑室出血和脑出血多见,颈动脉狭窄可能导致颅内烟雾样血管改变,DSA是明确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2.
Pax-6在大鼠发育脑喙侧神经干细胞迁移流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大鼠脑发育过程中,喙侧神经干细胞迁移流中不同时期Pax-6表达水平的时空差异。方法 用BrdU对胚胎14d、出生后0、1和7d的Wistar大鼠行活体标记,取各时相点鼠脑,冰冻切片,行BrdU、Nestin、Pax-6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染色,观察Pax-6在脑内增殖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比较在上述4个时相点,Pax-6于室管膜前下区、迁移流主干部分和嗅球3个部分的表达差异。结果 1.在发育中大鼠脑内,Pax-6主要表达于神经干细胞内,在海马增殖细胞亦有较高表达。2.在喙侧神经干细胞迁移流内,Pax-6在迁移流主干部分的表达高于室管膜前下区和嗅球;在胚胎14d的表达与出生后0d和1d相似,表达水平较高,出生后7d迅速下降到很低水平。结论 在大鼠脑发育过程中,Pax-6主要表达于神经干细胞及海马增殖性细胞内,在大鼠出生后,随着大鼠脑的发育,Pax-6于喙侧神经干细胞迁移流的表达迅速减弱,但迁移流主干部分的表达始终高于室管膜前下区和嗅球。  相似文献   
83.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HCH)术后死亡的原因,探讨手术指征,选择合适的手术病例,降低死亡率。方法对70例HCH手术后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与死亡相关的主要因素。结果术前脑疝形成使中枢衰竭在1周内死亡者43例,其中双侧瞳孔散大30例,单侧瞳孔散大13例;各种并发症在2-3周内死亡者27例:肺部感染11例,上消化道出血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5例,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心功能衰竭1例,体液代谢紊乱1例。结论脑出血后脑疝形成及术后多脏器并发症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脑血肿残腔再出血,恶性脑肿胀,营养衰竭是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及时手术减少术前脑疝形成,术后严格监测生命体征,稳定血压,早期对并发症预防性治疗及合理的营养支持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4.
星形胶质细胞对损伤反应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体外星形胶质细胞(Ast)反应性胶质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与规律。方法:体外分离培养Ast,利用划伤的方法,建立Ast对损伤反应的实验模型,通过形态学观察、RT-PCR、免疫细胞化学、原位杂交及图像分析等方法,研究体外Ast对损伤的反应及规律。结果:损伤体外培养的Ast后,观察到反应性胶质化的典型特征,表现为Ast胞体肥大、突变增粗、延长,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增强;原位杂交、RT-PCR分析表明,GFAPmRNA表达显著提高。上述变化在伤后1d即可见到,5-7d达到高峰。结论:体外分离培养的Ast对损伤表现出活跃的反应,呈现出典型的反应性胶质化特征,其发生、发展过程与规律类似于在体情况下的Ast反应。  相似文献   
85.
TH基因修饰的胶质细胞脑内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ex vivo途径,利用基因工程化细胞对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在治疗帕金森病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 将TH基因构建人逆转录病毒载体中,再将含重组DNA的病毒上清感染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移植入PD大鼠脑内,了解PD鼠旋转行为的改善情况。结果 TH基因治疗组PD鼠旋转行为改善明显,结论 TH对PD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星形胶质细胞可作为有效的基因工程细胞。  相似文献   
86.
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鉴定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目的:从成年大鼠纹状体区和胎鼠皮层分离并鉴定神经干细胞。方法:利用无血甭培养和单细胞克隆技术在成年大鼠纹状体区和胎鼠皮层分离具有单细胞克隆能力的细胞群,选取单个克隆进行连续传代培养获得大量亚克隆,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克隆细胞Nestin抗原和分化后特异性成熟神经细胞抗原的表达。结果:从纹状体区和皮层分离的细胞群具有连续克隆能力,胚胎早期细胞抗原-Nestin抗原阳性,分化后的细胞表达神经元  相似文献   
87.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Ⅱ ( BMPR Ⅱ ) in human focal cortical dysplasia ( FCD Ⅱ b). Methods Fourteen specimens of FCD Ⅱ b surgically removed and pathologically verified were collected from June 2008 to June 2010 and the expression of BMPR Ⅱ in the normal brain tissues and the pathological specimens was detected by means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western blot. Results In the normal brain tissues, BMPR Ⅱ was widely expressed in the cortical neurons of the grey matter, with no positive immunostaining in the white matter. In the cortical lesion of FCD Ⅱ b, BMPR Ⅱ was strongly expressed in the misshapen cells including balloon cells (BCs) , dysmorphic neurons (DNs) and giant neurons (GNs). Positive BMPR Ⅱ expression was also observed in the reactive astroeytes and low level expression of BMPR Ⅱ was found in the normal-appearing (NA) neurons. Western-blot analysis showed that BMPR Ⅱ expression tended to be lowered in the FCD Ⅱ b specimens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brain tissues ( P < 0. 05 ).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BMPR Ⅱ is altered and reduced in the FCD Ⅱ b, suggesting that BMP signal pathway may participat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FCD.  相似文献   
88.
出血性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DSA在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结果。结果1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中发现颅内动脉瘤45例(40.2%),动静脉畸形(AVM)4例(3.57%),未见异常者63例(56.2%)。自发性脑出血104例,发现AVM50例(48.1%),动静脉瘘2例(1.92%),动脉瘤3例(2.88%),烟雾病2例(1.92%),未见异常者47例(45.2%)。结论脑血管造影在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诊断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查,对明确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9.
目的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组织标本中分离、培养、鉴定胶质瘤干细胞,并检测其所处的细胞周期。方法采用逐步递减培养基中血清含量的方式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组织标本中获得悬浮生长的肿瘤球,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胶质瘤干细胞及其分化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裸鼠颅内移植瘤表型。免疫磁珠分选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组织标本中的CD133阳性细胞后立即检测细胞周期。结果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组织标本中成功分离出胶质瘤干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液中呈悬浮生长,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与繁殖能力,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该细胞表达CD133和巢蛋白,诱导分化后可分化成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与少突胶质细胞,裸鼠颅内移植后可重现亲本肿瘤表型。位于其中的胶质瘤干细胞大多处于G0~G1期。结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存在胶质瘤干细胞,相对处于静止状态。  相似文献   
90.
第三脑室区肿瘤系指起源于第三脑室内部或其邻近结构的肿瘤,其瘤体大部位于第三脑室内.松果体区肿瘤因其与第三脑室特殊的解剖关系,一般也将其归入第三脑室后部肿瘤.第三脑室以其结构的深在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该区手术入路的多变性特点,手术入路的选择,主要决定于肿瘤的位置和性质、发生的起始部位、发展方向、第三脑室受压的部位、有无脑室梗阻等因素.此区肿瘤的手术切除一直以来是神经外科领域中难度大及风险高的手术.因此手术入路的设计与选择尤显得重要.我们复习了近年来第三脑室区肿瘤手术入路相关文献,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