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4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5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应用DSA、MRA研究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后交通动脉的变化。方法 分析74例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以及120例脑血管正常表现者的DSA和MRA结果。结果 疾病组中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同侧后交通动脉DSA出现率和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MRA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侧后交通动脉的DSA和MRA测量值均较对照组增大(P<0.01)。对照组中,后交通动脉DSA出现率高于MRA(P<0.01),DSA和MRA其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疾病组中,后交通动脉DSA出现率高于MRA(P<0.05),单侧和双侧病变其出现率和增粗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后交通动脉在颈内动脉阻塞中有重要代偿作用,DSA上增粗及MRA上出现和增粗均有一定代偿意义。DSA对后交通动脉的评价有很高价值,MRA无创、整体性好,能从功能上评价其作用。  相似文献   
82.
概况 1980年Hisa将导管置于肠系膜上动脉注射造影剂,用于检查肝占位病变,并把这种方法称为经动脉门静脉造影CT(computed tom ography during aarterial portography,CTAP)。随着CT扫描机的改进,尤其是螺旋CT及滑环技术的出现,CTAP这项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CTAP用于肝内原发性或继发性肿瘤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与其他影像检查(包括US、MRI、CT平扫与增强)相比,CTAP有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83.
文戈  张雪林 《山东医药》2002,42(12):21-21
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是应用磁共振成像 (MRI)技术描绘血管和血流 ,不仅反映血管的形态 ,而且还反映血流的生理病理状态。血流动力学改变对 MRA信号的影响 ,尚少见有文献系统报道。本文就此作一初步探讨。临床资料 :健康自愿者 10例 ,男 7例 ,女 3例 ,年龄 18- 35岁 ,平均 2 5  相似文献   
84.
李绍林 《当代医学》2001,7(3):45-48
影像诊断技术发展迅 速,尤其是CT和MR技术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拓展了其在骨关节系统中的应用范围,提高了骨关节病变的诊断水平,能更早期和更准确地发现病变,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近年来X线、CT和MR在骨关节系统诊断中新的技术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5.
脊髓血管畸形(AVM)系残留的胚胎血管形成的血管团所致的病变 ,属少见病 ,仅占脊柱疾病的2 %~4%。MR问世前 ,主要依靠椎管造影、CT及选择性脊髓造影来诊断。MR出现后 ,它具备高度的软组织分辨率 ,多方向、无创性成像的优势 ,随着MR软件技术的发展 ,已在脊髓血管畸形诊断中占重要地位。结合本院3例病例并做文献复习。1一般资料病例1,男 ,20岁 ,因腰痛2月余 ,伴间歇性跛行1月。查体 :L1 -5 椎旁压痛 ,直腿抬高试验( ) ,挤压试验、颈牵拉试验( ) ,膝腱反射减弱 ,踝关节活动不灵活 ,左侧腿部肌肉萎缩。腰穿为血…  相似文献   
86.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依靠不同组织间水分子弥散的差异性,提供一种与以往T1加权像、T2加权像不同的、新的成像对比。其在超早期脑缺血定位、定位诊断中的作用已被肯定,并已逐渐应用于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其利用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现综述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7.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依靠不同组织间水分子弥散的差异性,提供一种与以往T1加权像、T2加权像不同的、新的成像对比。其在超早期脑缺血定性、定位诊断中的作用已被肯定,并已逐渐应用于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其作用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现综述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8.
76例胆道梗阻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半傅立叶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HASTE)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胰、胆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并与其他序列及影像学检查比较。方法通过Siemens 1.5T Vision Plus扫描仪,采用自控阵表面线圈,加脂肪抑制和图像预饱和技术,以HASTE序列重T2加权相多层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多角度多方位观察。结果本组76例病人,胰胆管良性梗阻16例,表现为胆总管近端扩张,远端逐渐变细,边缘光滑,全层无中断,呈不全梗阻,胰腺的良性梗阻表现为“管道穿通征”阳性;恶性梗阻28例,梗阻端形态以截断状最多见,其次为乳头状和“鼠尾征”。另外胰头癌和壶腹癌可见“双管征”即梗阻平面以上胆总管和胰管均扩张。本组MRCP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1.0%、96.5%、94.7%。确诊率:MRCP 94.7%,超声77.7%,CT76.3%,ERCP(逆行内镜胰胆管成像)90.0%。结论HASTE MRCP作为无创性技术,成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能完整显示胰胆管系统结构,优于ERCP和PTC,是目前理想的成像方法。初步认为,“双管征”多见于恶性梗阻,“管道穿通征”见于良性梗阻,可作为鉴别良恶性梗阻的重要指征。  相似文献   
89.
目的 评价经脾门静脉造影CT(CTSP)在肝转移瘤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全身CT扫描机,采用动态系列扫描程序对22例肝转移瘤患者进行CTSP检查,并与B超、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作对照。结果 B超、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CTSP对病变的总检出率分别为57.7%、60.4%和68.9%,91.7%;对小病变(直径小于或等于1cm)的检出率分别为32.7%、38.6%和48.3%,91.8%,CTSP与其他3种方法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直径大于1 cm的病变,4种方法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SP对肝内转移瘤病变的敏感度高,可提供精确清楚的病灶定位,是术前选择适宜手术对象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0.
患者男 ,40岁。因颈部疼痛、双上肢肌力逐渐减退、行路困难 45d入院。入院后行MRI检查 ,发现颈 6,7椎体形态尚正常 ,椎间隙变窄 ,间盘信号异常 ;病变椎体T1WI呈稍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 ;椎旁和椎体后方有软组织影 ,T1WI呈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 ,向后突入椎管使同平面脊髓受压。Gd DTPA增强扫描病变椎体及软组织影明显强化。MRI考虑为颈 6,7椎体恶性肿瘤。临床上诊断为颈6,7椎体结核并不全瘫。行抗结核治疗 ,并行颈 6,7病灶清除及内固定术。术中见颈 6椎体大部分破坏 ,颈 7椎体基本全部破坏 ,椎间盘髓核破坏消失 ,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