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4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5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本文报道我院自1986年以来经MR确诊的28例脑干梗塞。 资料与方法 ①临床资料:年龄45~74岁,男24例,女4例。症状和体征按频度依次为偏瘫15例,中枢性面瘫13例,中枢性舌瘫13例,头晕11例,构音障碍9例,动眼神经麻痹6例,外展神经麻痹6例,眼震6例,共济障碍5例,头痛4例,吞咽困难4例,昏迷3例,周围性面瘫3例,偏身痛觉减退3例,嗜睡2例,耳鸣2  相似文献   
72.
本文对36例行MR及脊髓造影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椎管内占位病变进行分析,比较在本组资料研究条件下,两者定位、定性诊断能力,以便临床选择更合适的检查方式。 1 资料和方法 男26例,女10例,年龄17~58岁,平均38.6岁,经手术病理证明,其中神经鞘瘤21例,脊膜瘤5例,星形细胞瘤3例,室管膜瘤3例,蛛网膜囊肿2例,转移瘤及血管畸形各1例。本组均行MRI,脊髓造影检查。造影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与行MR检查相隔1~4d。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经脾门静脉造影CT(CTSP)肝肿瘤性灌注缺损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基础,提高其影像解释的准确性。方 法 以病理确诊且行CTSP检查的30例肝占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CTSP肿瘤性灌注缺损影像和病理进行对比观 察。结果(1)得出病变的CT值与肿瘤良恶性的相关性;(2)提出了瘤旁小门静脉分支受侵的CTSP征像,并得到病理 检查证实;(3)描述了“直线征”的CTSP表现,并结合文献讨论了其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结论(l)局灶性肿瘤性灌 注缺损的CT值有助于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软组织CT值密度者多代表恶性占位病变,而中等CT值密度者多代表良性 占位病变;(2)瘤旁小门静脉分支受侵是肿瘤恶性征像的提示。  相似文献   
74.
CT图像空间,密度分辨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T图像空间、密度分辨率的影响因素分析昌仁民(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影像中心广州510515)评价一幅CT图像质量的高低,往往与图像分辨率的优劣有关。它包括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本文就其影响因素作一分析,旨在帮助技术人员选择有关扫描参数,获得满意的C...  相似文献   
75.
螺旋CT在骨骼肌肉创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6.
超顺磁性氧化铁类对比剂及其在肝病变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SPIO)是一种网状内皮系统阴性对比剂,主要用于肝、脾、骨髓、淋巴结等的增强显像。本文主要讨论了SPIO的生物学特性、增强机制及其在肝脏病变的应用。  相似文献   
77.
后纵隔特殊淋巴瘤CT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76岁。胸肋部疼痛2个月,深呼吸和活动时加重,无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既往有冠心病史。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电图无明显异常。 CT表现:后纵隔巨大占位性病变,密度均匀,CT值45HU,截面约8cm×8cm,边缘清楚,上界平气管分叉,下界达膈肌主动脉裂孔,包绕部分椎体,相邻肺组织无异常改变,胸椎体骨质未见明显破坏。食管和主动脉显示不清。心脏受压向前移位(图1)。增强扫描显示胸主动脉位于病变中央,管  相似文献   
78.
三维CT在诊断骨盆发育不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骨盆结构复杂。X线平片因结构重叠 ,图像变形 ,难以清楚显示病变。二维CT(two dimensionalCT ,2DCT)扫描层面薄 ,密度分辨力较高 ,可以避免前后结构重叠 ,但仍缺乏立体感和直观感。 90年代三维CT(three dimensionalCT ,3DCT)的出现 ,对病变的诊断水平有较大提高。调查结果证明 3D技术改变了45 %的原有手术入路[1 ] ,对 5 0 %的病例综合利用 2D与 3D技术更好地确定了病变。通过三维重建进行术前手术设计及计算机模拟手术操作等演练 ,缩短了真正手术所需要的时间 ,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及手术…  相似文献   
79.
本文综述了螺旋CT评估骨骼肌肉创伤的优势、检查技术及其在骨骼肌肉(包括肩关节、胸锁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骨盆、脊柱及软组织)创伤中的最新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快速容积扫描的螺旋CT及其MPR和3D重建在评估复杂的解剖结构和/或复杂损伤中具有其他影像检查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还展望了螺旋CT的最新研究成果--多层(螺旋)CT在骨骼肌肉创伤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0.
脑白质疏松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白质疏松常见老年人,磁共成像诊断优于CT,能发现更多的病灶。本文着重讨论该病影像学表现及分级分类,病理基础及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